飞航班不是演苦情戏

昨天看到一条留言,大意是:

“金银卡头等舱旅客这种事,同行们能不能执行好公司的SOP就好了啊?该有的服务不要省,SOP上没有的也不要乱加,省得给以后的同事添麻烦。人文关怀是在公司工作流程范围内把控的,不是拿来上演苦情戏的。”

很真实。

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服务口碑再好的航空公司,旅客也会认为遇到服务不好的,反之亦然。

因为服务的提供者和被提供者,眼中的“好”与“不好”本身就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并没有特别统一的标准。

比如说,上飞机落座后,乘务员若是没完没了的过来问候,我也挺累的,并不喜欢——但架不住就是有人享受这种所谓的特权。

任何一个人,乘坐任何一个航空公司的航班,体验之于自己究竟“好”还是“不好”,这是一件特别看运气的事。

有的乘务长雷厉风行,严格执行SOP,流程清晰利落,乘务员飞得舒服,旅客也满意。

有的乘务长“心太软”,什么都想多照顾一点,什么都怕旅客不满意,结果把自己和组员搞得疲惫不堪,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之前有位乘务长,因为旅客多要了一份餐,然后把自己的机组餐也拿出来给了那旅客,眼巴巴的等着旅客给她好评,结果旅客把她投诉了。

因为那种感觉仿佛是在施舍他,旅客觉得乘务长是在给自己加戏,且落在其他旅客眼中,让他非常尴尬。

还有时候旅客明明说“不吃了”,可乘务长却在降落前非要把人家拍醒、硬塞给人家一份餐食,只为了让每位旅客都“形式上”得到了照顾。

这个时代里的民航一线,最麻烦的就是模糊了服务的边界。

很多时候,不是旅客有多难伺候,是我们自己太容易感动自己。

SOP的意义是什么?

不是为了束缚人性,而是为了保障公平、安全和秩序。

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可选项”,什么是“别越界”。

比如航司明确规定了白金卡旅客的问候、饮品、关怀,那我们就该一视同仁地执行,那金银卡不需要问候,那就不要去做。

不要有人做了,有人不做,让旅客也觉得奇怪你们到底是个什么标准。

又比如配餐不够时,有明确的优先顺序和补偿方案,就该按流程来,不需要轻易奉上机组餐,更不该“感情用事”到让整个航班运转混乱。

我们不是不讲情分,而是情分不能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将心比心”,可是将心比心后,旅客会觉得是“理所应当”,那下一次他又抱着这种超出标准的期待,怎么可能会满意?

现在,民航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多旅客懂规则、看细节。

今天你多给一个,明天你不给他,他就说你区别对待。

今天你给他随意换了座位,明天组员不同意他换座位,他就说我们服务缩水。

讲到底,服务不是做“加法”越多越好,而是做“精准”的“刚刚好”。

没有流程,就没有保障。

没有底线,就没有信任。

所以啊,同行之间,最大的善意是什么?

不是你飞得多“感人”,而是你飞得“标准”。

咱们不是不能多做点什么,但请别让那份“苦情式努力”,成为后来者的包袱。

飞航班不是比惨,也不是做慈善。

真正的专业,是让每位乘务员都能站在制度下从容完成任务,是让旅客知道每一份待遇来自制度的确定性,而不是谁的心情好坏。

别把一次次临时的“自我感动”,变成后面无数人的“标准门槛”。

大家飞得都很辛苦,

留点规矩,留点清醒,

也留点余地给明天的自己。

来源:微信公众号“停机坪”(id:tingjiping789),作者:停机坪大表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