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州”变“丨州”,苏超怎么这么有“梗”!

500

网传苏超冠军城市将获得“全省地图logo调大三个字号”的终极特权。

文|刘浏

7月6日,淮安主场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苏超联赛。经过一场暴雨洗礼,场地上的草皮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湿滑,反射出刺眼的光芒。这场比赛的主角是常州队,一支由快递员、银行职员和体育老师组成的“草根天团”。他们在第六轮比赛中顽强拼搏,最终以0-0逼平了实力强劲的淮安队,成功终结了此前五连败且零进球的尴尬纪录,艰难地拼下了队史第一个积分。

比赛的高潮出现在第87分钟。当时,常州队左路发起进攻,一记精准的传中直奔球门而去。淮安队门将出击失误,皮球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坠入网窝。然而,主裁判的哨声无情地打破了这份喜悦:常州球员犯规在先,进球无效。常州队就这样错失了队史首球。知名解说黄健翔也为常州队打抱不平,直言:“这球百分百有效!”赛后,“常州进球无效”冲上了热搜。不过,也有网友调侃说,虽然常州队没有取得首胜,但至少保住了“笔画”。

一直稳居倒数第一的常州队被网友调侃:首败后“常州”变“吊州”,三连败后成“巾州”,五连败后只剩光秃秃的“丨州”。然而,正是这样的调侃,让苏超联赛充满了烟火气和欢乐。这场比赛也成为了苏超联赛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一场全民参与的幽默狂欢派对仍在火热进行中。

500

500

历史梗、美食梗、城市梗 苏超——幽默与狂欢的派对

苏超联赛的“梗”看似火药味十足,但其实蕴含着各个参赛城市的历史、饮食文化和市井智慧。它让“江苏十三太保”多年的恩怨在足球场上以最激情的方式展现出来,而每一个看似火药味十足的“梗”,其实都是对城市历史、饮食文化和市井气息的独特表达。

首先是历史和古代传说的“梗”。其中最出圈的当属“没有假球,全是世仇”。这句话直白地指出了各个城市的历史“恩怨”。比如徐州与宿迁的“楚汉争霸”,汉高祖刘邦出生于徐州沛县,而西楚霸王项羽的老家则在宿迁,两位历史人物的宿命对决一直延续到了足球场上。

再比如淮安与南京的比赛,赛前南京球迷调侃说:“这球要是进了,我直接喊你齐天大圣。”尽管《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的文学籍贯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主流观点认为是江苏连云港的云台山,但因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淮安人,淮安文旅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比赛中,南京队滕帅一记头球破门,但三分钟后淮安队快速反击扳平比分,球迷们戏称“大圣显灵”,让连云港“哭晕”。

其次,江苏的饮食文化也被提炼成最具烟火气的“味觉对抗”,餐桌风味直接转化为赛场“名梗”。南京对阵无锡的比赛被称为“盐水鸭大战水蜜桃”,球迷们赛前还约定:“输了水蜜桃加盐,赢了盐水鸭加糖”,用味觉惩罚来定义胜负。淮安与扬州的对决更是“淮扬菜正统之争”,作为淮扬菜两大代表城市,球场上的胜负被调侃为“厨王争霸赛”。

500

最后,城市之间的互嘲和自嘲才是“热梗”的聚集地。苏州官方的“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早已为赛事氛围定下基调,可谓是“十三太保谁也不服谁”。南通和南京的“真南哥之争”,南通挑战省会南京的地位,宣言“建筑铁军碾压你”,南京则回怼“GDP还没我零头”。

“太湖三傻”称号则是苏州、无锡、常州三座城市之间的互相嘲讽。作为江苏GDP排名第一、第三和第四的城市,这三队因赛事频频爆冷,被嘲从“太湖三霸”跌落。除了经济之外,江苏的教育竞争也十分激烈,即便南通队已经取得五连胜领跑积分榜,也逃不过网友的调侃:“赢了球还要回去刷题”。

近日,一张网传的2025年苏超联赛冠军奖励方案再次点燃了江苏十三座城市网友和球迷的激情。与其他联赛比拼奖金数额不同,苏超这边可能要玩出新高度了——冠军城市将获得“全省地图logo调大三个字号”的终极特权。

500

这意味着在未来一年,夺冠城市的名字将以与省会南京平起平坐的字号,在全省地图上闪耀。消息一出,网友纷纷调侃:“江苏人连地图都要内卷,这波操作堪称‘地理霸权’的终极形态!”也有网友“添油加醋”地表示,最后一名的城市会不会logo调小三个字号,常州队已经开始瑟瑟发抖。

500

苏超为什么这么有梗? 

当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单场上座率突破6万大关,门票中签率仅有3%,甚至低于卡塔尔世界杯,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逼近200亿次时,这场业余足球赛事为何能引发如此火爆的“梗文化”浪潮?原因或许在于它将足球竞技巧妙转化为一场全民参与的地域文化表达实验,通过戏谑与对抗,映射出当代社会深层的文化心理。

500

苏超就像一台地域文化的“编码器”,将江苏十三市的历史渊源、饮食特色、经济竞争转化为极具传播力的文化符号。例如,南京地铁灯箱打出“苏州=输州”的标语,苏州商圈大屏随即以“一只鸭而已”回敬,这种看似火药味十足的互怼,实则是基于文化认同的幽默对话。

当南通因足球战绩高呼“叫南哥”时,灌南、戴南、南长街等地纷纷加入“南哥”名号争夺战,甚至泰州戴南镇以“不锈钢第一镇”的身份向万亿GDP城市叫板,这种在解构权威中释放的小镇自信,成为“梗文化”的重要素材。

500

苏超“梗”的裂变式传播依赖一套精密运转的“造梗—扩圈—接梗”生态。民间创意是源头活水:网友将南通四连胜比分3-1、2-0编排成“F-O-O-T-B-A-L-L”字母序列;泰州用染色松狮冒充熊猫的表情包自嘲“动物园没熊猫”,这些用户生成内容(UGC)如同毛细血管般渗透社交平台,积累初始流量。新华社在报道常州队时用空格代替“常”字,话题“新华社管常州叫空格州“冲上热搜;常州文旅局接住“笔画梗”制作连载动画;南京和苏州文旅部门互发消费券“隔空battle”。

真正让苏超“梗”超越娱乐层面的,是普通人的真实故事赋予的温度。常州队的球员由小学体育老师、银行职员、备战高考的学生组成。在暴雨中对阵南京的比赛中,射中门柱的瞬间,教练跪倒在泥泞中的身影,让观众看到了自己“拼尽全力却差一步”的人生缩影。东部战区用《征战鏖战》视频致敬常州队,前世界杯教练米卢也点赞其精神——当草根奋斗成为共情载体时,胜负已不再重要。

500

最终,苏超的“梗文化”揭示了当代社会的一种深层需求: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渴望重新确认归属感。正如南京一位大爷感叹:“以前跟年轻人聊江苏文化,他们说太抽象,现在看球聊梗,孙子主动给我讲‘苏F=Football’,这才是活的文化。”当足球成为方言、饮食、历史的展演场域,当每一个普通人都能通过玩梗参与城市叙事时,地域认同便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感可知的滚烫生活。

500

从烧烤店到支付宝 苏超赞助商也超有梗 

除了为苏超赛事本身带来超高热度,“梗文化”还为江苏各市的文旅产业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让各支球队获得了企业和品牌的赞助支持。

在文旅领域,常州队虽然遭遇连败,但常州人却将这一“困境”转化为独特的文旅密码。恐龙园顺势推出“有龙则0(灵)”的创意应援,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徐州和宿迁的“楚汉争霸”球赛,带动了以“刘邦故里”和“项王故里”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游客量环比增长了45%。扬州和镇江的“早茶德比”则让蟹黄汤包和水晶肴肉等特色美食成为球场外的焦点。这些文化梗从网络虚拟空间延伸到实体经济,形成了“赛场—餐桌—景点”的完整消费链条。

草根球队的商业价值也在“梗文化”中得到了逆袭,彰显了江苏的经济活力。常州队虽然在积分榜上垫底,却吸引了理想汽车赞助“常州造”L6 Pro作为奖品,小牛电动也提供了平衡车——这些正是常州“新能源之都”的产业名片。

一家个体烧烤店更是豪掷10万元赞助费,其广告牌与江苏银行并列,结果客流量大幅增长,城管还主动协助疏导交通。无锡与花呗合作推出的“无息(无锡)贷款”谐音梗营销活动,阅读量突破了500万。

500

东哈东北街边烧烤赞助苏超

品牌商的创意营销也为“梗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菜鸟因名字中有“菜”字被球队婉拒,却自嘲“秉持菜鸟之心,超越鸿鹄之志”,阿里系兄弟品牌也纷纷“补刀”:支付宝安慰“融不进的圈子别硬融”,花呗调侃“爱自有天意”。这场精心策划的“悲情营销”,让菜鸟在没有支付赞助费的情况下获得了极高的品牌曝光度。安慕希在扬州队输球后请全市喝酸奶,江苏银行作为总冠名方股价上涨,800万元的赞助费产生了8亿元级别的传播效果。

温情时刻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对抗的尖锐性。南京球迷举着“欢迎苏州”的手牌,连云港向南通喊话“来喝一碗鲜汤”,常州为扬州游客免门票,三天内吸引了15万人跨城消费。赛场上的“江苏式和解”表明:梗文化的本质是差异中的认同,是“散装”表象下的“整装”内核。

500

淘宝、支付宝、花呗和余额宝分别赞助苏超四队

归根结底,苏超的“梗文化”揭示了当代社会的一种深层需求: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渴望重新确认归属感。苏超的爆梗现象表明,在这个碎片化时代,最坚韧的文化纽带并非宏大叙事,而是盐水鸭与大闸蟹的互怼,是暴雨中三万人齐唱《真心英雄》,是一个“常”字笔画增减引发的全民共创。它让文化认同在笑声中落地生根,让足球回归生活的本质——一场充满烟火气的全民狂欢。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