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保健品的人都被骂成骗子,人的健康,还不如一只猫、一条狗?
2025 年社媒数据显示:宠物保健品声量环比暴涨 382%,铲屎官们为猫狗的营养膏、鱼油抢破头,却把人类保健品的讨论区刷成 “智商税重灾区” ——宠物吃保健品叫 “科学养护”,人吃保健品成 “交智商税”,难道人类的健康需求,还不如一只猫、一条狗?

一、认知双标:宠物的 “营养守护”,为何成人类的 “智商税”?
宠物营养膏和人类蛋白粉,本质都是 “营养补充” 逻辑:幼猫需要高蛋白助长,年轻人健身也需要蛋白粉增肌;老年犬吃低脂益生菌护肠胃,老人调理肠道也需要同款成分。但舆论对二者的态度,堪称魔幻双标:
给猫买牛磺酸,是 “贴心老母亲”;给自己买维生素,是 “被割韭菜的大冤种”。
宠物鱼油卖 300 元 / 瓶,评论区全是 “为毛孩子值得”;人类鱼油卖 200 元,却被骂 “暴利智商税”。
这种双标,暴露的不是保健品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们对预防保健的认知错误。有人愿意为宠物的 “可爱” 买单,却把自己的健康需求污名化,仿佛承认 “需要营养补充” 是件丢人的事。更荒谬的是 —— 宠物保健品的监管规范还在完善阶段,人类保健品的 “蓝帽子” 认证门槛远高于宠物产品,可消费者却对更严格的人类保健品,抱以最大的恶意。
二、行业之殇:谁让保健品成了 “骗子的遮羞布”?
不可否认,保健品行业曾被 “老鼠屎” 搅得臭气熏天:伪专家站台、“包治百病” 的虚假宣传、贴牌假货的暴利收割…… 但把整个行业钉在 “骗子” 耻辱柱上,何尝不是对正规企业的绞杀?
有私域直播间卖 “抗癌神药”(实为普通食品)卷钱跑路,媒体曝光后,评论区却有人喊 “所有保健品都是骗局”一款人类保健品从研发、审批到上市需要耗费多少钱?定价后,却被质疑 “利润太高”;而宠物市场里,成本 10元的化毛膏卖 100 元,却被夸 “性价比高”。
宠物保健品的 “功效宣传” 同样存在夸大(比如 “吃了能活 20 年”),但消费者对宠物产品的 “宽容”,和对人类保健品的 “苛责”,本质是对 “自身健康” 的轻视 —— 仿佛承认自己需要保健,就是 “承认衰老、承认脆弱”,于是用 “智商税” 的骂声,掩盖内心的焦虑。
三、破局:从 “污名化” 到 “科学化”,保健品行业的自救与正名
保健品不该为骗子背锅,更不该活在宠物产品的阴影里。行业要破局,需撕掉三层 “伪标签”:
1. 撕烂 “暴利骗局” 的伪标签:
定价高≠暴利。一瓶合格的人类保健品,从原料筛选、临床测试,到营销合规(不能提 “治疗”),隐性成本远超宠物产品。建议行业透明化成本:像化妆品品牌公示 “成分溯源” 一样,公开原料产地、检测报告、研发投入占比,让 “暴利” 质疑不攻自破。
2. 打破 “包治百病” 的伪神话:
监管部门早明确:保健品 “不能替代药物”。但消费者总幻想 “吃了就能治病”,本质是健康认知的缺失。保健品是 “健康辅助”,不是 “疾病解药”,就像宠物营养膏不能治猫瘟,人类辅酶 Q10 也治不了心梗。
3. 撕碎 “一刀切监管” 的伪正义:
监管该像 “手术刀”,而非 “擀面杖”:打击虚假宣传的骗子,更要给合规企业留活路。参考宠物市场的 “分级管理”(比如宠物食品分 “主食罐”“零食罐”),人类保健品也可按 “基础营养补充”“功能强化” 分级规范,既堵死骗子的 loopholes,也让正经产品光明正大卖。
人类的健康,不该比宠物卑微
当我们精心计算宠物的每日营养,却把自己的健康交给 “顺其自然”;当我们为宠物的保健品研究成分表,却对人类保健品的科普嗤之以鼻 —— 这种双标,比任何 “智商税” 的骂声都更讽刺。
保健品行业的未来,不该是 “和骗子划清界限”,而是用科学击碎偏见:让研发透明化,让功效数据化,让科普常态化。毕竟,人类守护健康的决心,不该输给一只猫和一条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