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学霸冲刺IPO,三年亏10亿估值超66亿

智能驾驶座舱赛道再迎一家IPO!

2020年初,当中国造车新势力尚未走出“死亡之谷”,智能化路线备受质疑时,镁佳股份创始人庄莉却在阴霾中迎来转机。南山资本向她伸出橄榄枝,领投千万级美元B轮融资,在行业寒冬中点燃希望的火种。

500

五年后的2025年6月30日,庄莉带领镁佳股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开启资本新征程。这家三年亏损超10亿人民币的智能座舱企业,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突围?其估值又凭何冲至9.3亿美元(约66.70亿人民币)?

1、清华学霸的“不讨巧”创业:从蔚来到“破局者”

清华学霸庄莉的职业生涯充满传奇色彩。清华计算机系96级第一名毕业生,与搜狗CEO王小川同窗,更与网易有道CEO周枫结为“神仙眷侣”,2019年周枫带领网易有道赴美上市时,庄莉曾陪同敲钟;如今角色互换,资本市场对这对夫妇的跨界联动充满期待。而庄莉获得加州伯克利博士学位后,她先后在微软亚洲研究院、雅虎、猎豹移动担任技术要职。

500

2016年庄莉加入蔚来汽车,成为其软件发展(中国)副总裁,主导车辆软件开发。这段经历让她深度理解汽车智能化痛点——当行业沉迷于自动驾驶融资热潮时,她却选择了一条“不讨巧”的道路:智能座舱基础架构。

然而对于进入这个赛道,庄莉曾表示,“前两年更讨巧的赛道可能是自动驾驶赛道,也更容易去融资。”

2018年,庄莉创立镁佳科技,后重组为镁佳股份,提出革命性理念:用超市模式重构汽车软件供应链。如同盒马鲜生提供半成品,车企可在镁佳的“软件超市”选购模块化组件,自主集成或委托加工。

500

这一模式直击行业痛点——传统汽车软件开发极度碎片化,每款车型需定制化开发,工作量巨大。而镁佳股份的SmartMega® Core技术架构,将语音引擎、视觉算法等核心功能模块化,像积木般自由组合,大幅提升开发效率。

镁佳股份的“智能座舱+X”域控制器将智能座舱、ADAS泊车/驾驶、车联网、OTA升级等六大功能整合至单一硬件平台,通过自研的SmartMega® OS+分布式操作系统实现模块化软硬件融合。

镁佳股份通过独创技术架构实现突破,技术架构的核心突破在于:将60%的共性功能模块化沉淀,车企只需专注40%的差异化创新。这种“积木式开发”使新车型落地周期缩短30%,2022年首款量产车上市后迅速获得市场验证。2024年,中国每10辆智能座舱新车中就有1辆搭载其方案,装机量稳居行业前二。

2、三年亏损超10亿背后的商业密码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镁佳股份营收分别为3.88亿、15.13亿、14.20亿元,毛利率从19%提升至21.8%。但亏损持续:三年净亏损4.23亿、3.57亿、2.91亿元,累计超10亿。

500

对于镁佳股份的亏损,剖析根源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首先是研发方面,镁佳股份2024年研发投入达3.58亿元,占营收25.2%,远超行业均值。然后是客户方面,镁佳股份的前五大客户贡献比达84.7%(2024年),最大客户占比曾超50%。最后是代工方面,镁佳股份的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77.2%,关键芯片议价能力受限。

其中,镁佳股份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虽从92.8%(2022年)降至84.7%(2024年),但最大客户变动仍显著影响营收——2023年最大客户贡献8.02亿元(占53%),2024年骤降至3.24亿元(占22.8%),对于镁佳股份的影响非常大。

500

虽然,亏损仍在继续,但是资本对于镁佳股份依然在加注。自2018年山行资本600万美元种子轮起步,镁佳股份先后完成5轮融资,2025年5月D+轮后镁佳股份估值达9.3亿美元。红点创投、南山资本等机构押注的正是其爆发性增长潜力:2024年镁佳股份新获定点项目23个,较2022年增长187%;累计交付量突破百万件,创行业最快记录。

500

对于南山资本的B轮融资,庄莉曾表示,“这是我们最困难的一次融资。”正是这笔资金支撑镁佳股份度过危机,并逐步确立行业地位——2023年搭载高通8155主芯片的智能座舱,超1/3来自镁佳股份。

3、赴港上市的战略棋局

在累计亏损10亿的情形下,镁佳股份选择冲刺港股IPO,也是看准了如今的几个机遇。

2025年港股IPO融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一,高盛亚洲股票资本市场主管王亚军指出:“监管对内地企业赴港IPO备案审批速度大幅提升”。这对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极为关键。

而智能座舱与智驾域控制器加速融合,舱驾一体方案将进入爆发期。行业预测未来3-5年,One Chip中央计算架构将重构供应链格局。镁佳股份募资计划明确投入“智能座舱+X”产品扩展,抢占技术制高点。

在2024年,镁佳股份终止部分低毛利合作后(导致交付量短暂下滑),镁佳股份如今加速开拓日产、福特等国际客户。IPO资金将支持其向40余个国家拓展,破解地域依赖。

500

但是,镁佳股份的隐忧也不少。华为、特斯拉等巨头通过软硬一体方案掌控生态,理想等客户也在自研座舱系统。当车企开始“去第三方化”,镁佳股份的超市模式将面临终极考验。

2024年,中国搭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的新车中,每十辆就有一辆印刻着镁佳的技术基因。庄莉在创业最艰难时曾以博世为标杆:“让镁佳成为中国智能化领域的‘新博世’”。

如今站在港交所门前,这位清华女学霸面临更复杂的平衡术——既要保持研发强度应对高通骁龙8295、英伟达Thor等芯片迭代,又要破解客户集中导致的盈利困局。其招股书披露的募资用途中,研发投入占比超40%,远高于市场拓展。

庄莉曾说:“创业不是发射火箭的过程,而是开车的过程,需不断调整方向盘。”3当汽车电子架构向中央计算平台演进,这位掌舵者需要证明,镁佳股份的模块化基因能在舱驾融合时代延续生命力。

这片蓝海中,以效率为壁垒的“软件超市”能否孕育出中国的汽车科技巨头,答案正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徐徐展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