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图理清中国各王朝与中亚、西亚欧洲各王朝的关系…(一)
作者| 叶山Shan Ye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00
这是一个很长的引
这是个dynamic的大坑,充满时间/空间变量(233),我也并不是研究历史的(虽然当年只差一点就可以拿历史的minor),只能和大家以娱乐的心态来复习一下亚洲史。
特别说明:
相关内容我很多是在美国学的,部分内容很可能和国内教的不一样。因此这篇答案只负责提供宏观概念,理清时间和空间主线。细节上的事情,请大家自己取舍,以专业书籍为准。
这些内容基本都是复制整理自我以前写过的东西或者上课的笔记,各种攒出来的,proof read了一遍,但可能还有不通顺的地方,请告诉我。
这是个容易引起骂战的大坑。鉴于此,这个坑我只填到清朝前期,其中,详细的只填到蒙古帝国之前。
上图中是可能会经常用到的地名的大致位置。
要想搞清楚中国文明和亚洲其它文明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关注这几个地区:
为啥呢?
看图里的那条红红的丝绸之路。
从地形上看,中原地区实际上是比较封闭的,四周有高原、沙漠、大草原等等。
之所以我们自己不觉得封闭,是因为我们的地盘足够大,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过得也不错,因此一般人也没想着要走出去。
这条汉朝形成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西域、中亚、西亚甚至欧洲之间沟通的最重要的纽带。
要没有它,中国就会一直宅在东亚。
要找中国和中亚西亚的关系,就得沿着它找线索。
丝路的沿线,又属这五个区域最重要。
古代文明的发展,得靠自然环境。
要产生先进文明,这里就不能太冷、不能太热、地形要平、土壤要肥沃、水源要充沛、灾害要少,风别太大,雨别太多...
总之,条件挺苛刻的。
别看亚洲的面积那么大,刨去了沙漠、高寒等坑货地区,剩下的也就不多了:
因此,那五个区域基本就是联系中国和欧洲两地历史的线索:
A-中原地区,或者说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就是美国人所谓的China proper。这个就不多说了。
B-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
新疆有一堆沙漠,但也有河谷绿洲(比如塔里木河沿岸),古代就有很多城邦国家。
这些蕞尔小国虽弱,但它们扼守着丝路,常常被四周的其它国家/民族惦记着。
C-中亚。
中世纪前的中亚,还不像今天这么沙漠化。
那时候的中亚既有游牧区域,也有像阿姆河、锡尔河沿线的绿洲城邦。北边还有广袤的哈萨克草原。
经济上农牧混合,但牧的比重大。
中亚正处于丝绸之路以及各条支路的交汇地,四周文明纷纷向中亚渗透,于是,这里一度成了商品、人种、宗教、文化、语言的大熔炉。
D-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沃土千里,水源充沛,是个被人爱在西元前的地方。
它东边是高得恰到好处的伊朗高原:易守难攻,又不太缺氧,比较干旱,但又有雪山融水。
因此,当地发展出了全球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山地文明。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同属一国的时期比较多,因此这里将两个区域合并。
E-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岸。
这是亚欧非的交汇处,长期被罗马和拜占庭等占据。
阿拉伯世界兴起后,这里又和西欧来的十字军展开过长时间对抗。
因此,这里的历史既和西亚有关,也和欧洲有关。
这五个区域之间历史上的联系和互动概括出来是这样的(按国家主体来描述):
这张图里包括了上述五个地区,以及附加了经常惹事儿的蒙古草原和最西边的西欧。
用简单的话概括这张图就是:
先秦时,西亚和中亚先后被波斯和马其顿征服过。
马其顿崩盘后,中亚及西亚形成大夏、大宛和塞琉古等国,和战国时代的中国交集甚少。
汉朝时欧亚大陆形成汉朝、贵霜、安息和罗马四大帝国并立的格局,丝绸之路产生。
魏晋时期萨珊波斯占据西亚和中亚,影响力覆盖西域诸国。
南北乱世时期,中亚霸主是嚈哒人,嚈哒人和北朝有交流,而萨珊波斯退守西亚。
隋唐时期,中亚和西亚被阿拉伯帝国袭占,并和唐朝交战。
宋朝未能和中亚及西亚产生太多交集,其时中亚的霸主为塞尔柱和黑汗,后为花剌子模。
之后是蒙古帝国及四大汗国统治亚洲。
明朝因察合台汗国的阻挡,未能进入中亚。明朝前期的中亚霸主是帖木儿帝国。
清朝在中前期完成对新疆的统一,中国和俄国相继影响中亚,而西亚属于萨菲波斯。
再提炼一下就是:
对应上了吧!
下面是详细内容,长文图多慎入...
01
很久很久以前的先秦时期...
本阶段概括:
中国在东方独立发展;
西亚诸国(亚述、巴比伦、波斯)以及古典希腊 --> 波斯进入中亚 --> 希波战争 --> 马其顿崛起并进入中亚 --> 马其顿退出后,塞琉古占据西亚,大夏占据中亚。
1.1. 居鲁士大帝:波斯进入中亚
中原文化并不是一直都和中亚有联系。
在汉朝以前,中国和中亚联系并不紧密。[不过最新的考古发现好像显示那时候中国和中亚还是有些交流的]
那时候的中亚和西亚基本上是属于古典希腊文化圈的。
希腊?
Excuse me?
不要跟着感觉走,觉得中亚到中原近,到希腊远。
实际上谁远谁近还不一定呢。
Anyway,其实还是很远。
那么,古典希腊的文化是怎么辐射到亚洲的呢?
我们知道,西亚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从两河流域到小亚细亚,先后有赫梯、巴比伦和亚述帝国等比较先进的国家,以亚述最为强大,迦南地区还有犹太人祖先建立的国家。
而在爱琴海沿岸,公元前776年(那时的中国正在烽火戏诸侯呢)之后,古典希腊逐渐繁荣,整出一堆城邦国家,包括雅典、斯巴达、底比斯等等。
在爱琴海东岸也有希腊城邦,包括盛产哲学家的米利都,以及有木马传说的特洛伊等等。
希腊各城邦
爱琴海东岸的城邦孤悬在外,后来就被附近的地域豪强吕底亚(Lydia)给控制了。
到了大致是中国春秋时期的时候,米底人攻占尼尼微城,西亚的第一位霸主亚述帝国崩溃了。
一百年以后,波斯第一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Empire)兴起。
波斯的创建者居鲁士大帝建国后没过多久就干了一件重要的事:征服吕底亚。
一直欺负希腊的吕底亚派骑兵迎战波斯,结果骑兵的战马见到波斯军中比自己大一圈的骆驼,都怂了,吕底亚迅速灭亡。
爱琴海东岸的包括米利都等等的那些希腊城市也被波斯笑纳了。
从此,波斯帝国就吸收了不少希腊文化的元素,开始自带希腊属性。
居鲁士爱折腾。
灭了吕底亚之后,他又把巴比伦给灭了,成了当时西亚的唯一大国。
居鲁士还不满足,率领大军东进,来到了中亚,仗着自己人多势众武器先进,像打地鼠一样地打土著人部落。
但是在公元前529年,居鲁士阴沟翻了船,一不留神被土著人干掉了。
这个时候的亚洲形势是这样的:
东周时代的亚洲形势示意图
东周诸侯割据,希腊城邦被波斯欺负,而波斯则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大国。
居鲁士对于中亚来说特别重要: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有比较先进的文明进入中亚。
1.2. 大流士的卷土重来,波斯再访中亚
先秦的形势
居鲁士死了之后,波斯继续发展,攻灭了古埃及的第二十六王朝(古埃及最后一个繁荣期),又平定了内乱,之后迎来了另一位伟大的君主——大流士。
大流士继承了居鲁士的爱折腾的精神,带着大军四处征讨,再一次将波斯的势力扩张到了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都成了波斯的地盘,还包括费尔干纳盆地(Ferghana,古代也叫拔汗那,帕米尔高原以西)以及印度河流域。
这是波斯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注意东边那个Sogdiana,就是中国文献里的康居,粟特人的地盘。Bactria就是大夏。
正当波斯人在中亚打得起劲的时候,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起义了。
大流士带兵转头西进前去平叛,希波战争爆发,最后在马拉松被希腊色雷斯给击败了。
大流士之后,波斯暴君薛西斯在西线和希腊纠缠,被斯巴达三百勇士扁了回去,他也无力继续东顾了。
这时候的中国是春秋后期,大致也就是孔子生活的年代。
1.3.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先秦的形势
公元前330年左右,拥有希腊文化的马其顿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领导下,反过来把波斯给撕了,建立了马其顿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继承了远征东方的传统,要不是青藏高原挡着,他很可能一路打到太平洋。
可见青藏高原这个『三危之地』,对华夏文明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亚历山大大帝的进军路线及征服的区域
马其顿人带来的是货真价实的古典希腊文化,中亚彻底希腊化了。
在中原文化染指西域之前,西域各部都崇拜的是希腊的宙斯,思考的是希腊的哲学,就连长相都和希腊人更接近。
02
秦和西汉
本阶段概括:秦汉统一-->汉朝进入西域 --> 汉朝影响中亚。塞琉古衰弱,大夏和安息建立;罗马建立-->安息进占中亚,挑战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
2.1.月氏人的西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原。
这时候,河西走廊生活着一个叫月氏(Yuehzhi)的民族。
月氏是雅利安人,外形上和中原人有明显的区别。
他们显然是从西边迁徙到河西走廊的,很可能是被波斯或马其顿人撵过来的。
秦朝时代的亚洲形势示意图
秦朝的形势
月氏再往西是西域,当时分布着一些城邦小国家,主人基本都是印欧人种。
再往西的中亚是大夏和安息。
伊朗高原是塞琉古帝国,小亚细亚(土耳其)是安提柯帝国,埃及是托勒密王朝,这些都是亚历山大死后从马其顿分裂出来的。
再往西,罗马已经吞并同化了意大利北部的伊特鲁里亚,正处于『元老院和罗马人民』的共和国时期,和北非的迦太基以及西欧的高卢人对抗。
月氏在河西走廊生活得好好的,结果蒙古草原上来了一群野蛮人——匈奴。
战五渣的月氏人根本打不过匈奴,大部分跑回了中亚,在草原上重建家园,叫做大月氏;
剩下小部分没跑掉的,躲在祁连山下,叫做小月氏。
2.2. 汉朝强势入主西域,威慑中亚
汉朝建立以后,和匈奴各种不对付。
匈奴这个民族也有相当长的历史了,先秦时期就活跃在北至蒙古草原南至河套平原的区域。
至于他们是从哪儿来的,这个应该还有很多争议,也许是先秦时期北方的各种游牧民族,比如山戎、犬戎、义渠等,融合而成的。
插播:关于游牧民族的历史,老王有篇文章讲的比较详细》点我阅读
到了战国后期,匈奴人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了。
位于北方的秦国、赵国和燕国都纷纷修起了长城,来防御以匈奴为首的游牧民族。
战国时代匈奴就已经出现在中原各国的北侧
匈奴在草原上有个主要竞争对手,活动在他们地盘的东部,被称作东胡。
不要小看东胡,他们可是后来很多少数民族的祖先。
东胡的极盛时期大约在战国时代,之后他们就被匈奴超过了。
秦朝的时候,匈奴人出了位伟大领袖,叫做头曼单于,他率领族人建立了东亚北方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大国。
他养了个好儿子冒顿,冒顿的响箭一起,部下万矢齐发,成功地把头曼单于射成了刺猬。
从此,冒顿当上了新单于。
冒顿单于不光彩地夺权,国内形势尚不稳定。
东胡听说了,趁机跑来讹诈匈奴,先是要战马,然后又要女人,冒顿单于都给了。
于是东胡觉得匈奴可以欺负,跑来索要国土。冒顿大怒:战马女人都可以给你,土地是国之根本,怎么给?
于是冒顿领军大战东胡,杀了东胡的首领,从此东胡一蹶不振,余部往东退却。
逐渐分为南北两支:
北边叫鲜卑,后来成为接替匈奴的草原霸主;
南边叫乌桓,后来被曹操灭掉。
匈奴独霸草原,信心大增,于是开始四处征战,在河西击溃了月氏,又在西域征服了乌孙等国,匈奴在冒顿的统治下盛极一时。
此时汉朝刚诞生不久,国力不济,刘邦在白登甚至差点被匈奴包了饺子。
经过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终于国力昌盛,兵强马壮。
而匈奴在经历了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和军臣单于三位伟大领袖带领下的极盛期之后,因为内讧,开始有下坡的趋势。
汉朝可以和匈奴一战了。
这时候,有人给汉武帝讲起了月氏的故事,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西域,去联络月氏,组成反匈奴联盟。
这一段大家应该比较熟了。
张骞一度被匈奴扣押,九死一生到了月氏,没料到月氏人好了伤疤忘了疼。
当时的月氏跑到了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分成了五个大部,自称大月氏,在水草丰沛的中亚草原上快乐地生活着,还征服了大夏。
他们觉得混得挺好,不愿意回去报仇了。
但张骞并没有白忙活。
他给汉朝带回了珍贵的关于中亚的地理知识。
当时汉朝人对帝国西部的认识几乎为零,张骞相当于是第一个打开这扇汉朝通往西部的门的人。
所以,张骞在某种意义上,和哥伦布一样,对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太史公称之为凿空。
插播:
葡萄:张骞带回国
核桃:张骞带回国石榴:张骞带回国
黄瓜:张骞带回国,原称胡瓜,南北朝时石勒改叫“黄瓜”(随着石勒解锁黄瓜新功能,黄瓜历史进入黑暗时代,别想歪了,想知道答案自己查)
蒜 :张骞带回国蚕豆:张骞带回国水芹:张骞带回国
汉匈战争及张骞西巡
没有月氏的帮助,汉朝还是要打匈奴的。
卫青和霍去病追着匈奴一顿暴揍,帮汉朝拿下了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通了,汉武帝又派张骞去了一趟西域,向西域各国宣传汉朝有多强大。
西域诸国倒向汉朝,开始和汉朝通商。
丝绸之路就这样慢慢地正式形成了。
但通商还不够。
当时,汉朝仍然和匈奴经常交战,汉武帝希望进一步增强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从中亚遏止匈奴,同时避免西域和中亚的国家倒向匈奴那一边。
为了防止这些国家不听话,汉武帝就找了一个茬,杀鸡给猴看。
当时西域的费尔干纳盆地有个大宛国(Tayuan)。
大宛是马其顿退出中亚之后,独立出来的画风偏古典希腊的国家,后来由中亚本土的塞族人统治。
大宛有种马叫汗血马,在当时算是豪车中的豪车。
汉武帝就给大宛说,你们的汗血马太拉风了,赶紧给我送几匹过来吧!大宛国王看到信,气炸了:这算什么态度呀?凭什么给你呀?不给不给就不给。
汉武帝想,等的就是你说不给。
于是汉武帝就以此为借口,让李广利远征,最后把大宛的国王给剁了。
西汉向各个方向的历次扩张
汉朝又有兵、又有钱、还不讲道理,西域小国对汉朝是又羡慕又害怕,纷纷抱了汉朝的大腿,和匈奴断绝了往来。
但汉武帝穷兵黩武也逐渐损耗了汉朝的国力。
晚年时,汉武帝下了轮台罪己诏,反省了自己的过失,汉朝的扩张暂时告一段落。
汉武帝之后,汉朝在汉宣帝时期休养生息,国力恢复,击败了叛乱的羌人,又灭了不听话的车师国,并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此时匈奴陷入内乱,呼韩邪单于主动向汉朝示弱求婚。
从此,汉朝正式拥有了西域,疆域往西北方向扩展了很多,中亚各国都唯汉朝的马首是瞻。
这张图展示了汉朝向西域及中亚的扩张,并且告诉我们都护府的英语叫protectorate
2.3. 汉朝树立在中亚的绝对威信
到了汉元帝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儿,让汉朝在中亚的影响力进一步升级。
匈奴的郅支单于遇到天灾,往西逃到了康居国。
前面提过,康居也叫索格底亚(Sogdiana),曾经被波斯征服过。
汉朝时的康居已经发展壮大,核心位置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
康居的位置示意图
郅支单于在西域胡作非为,以前还杀过汉朝人,汉朝人对他恨之入骨。听说郅支单于逃到了康居,西域都护府的将军陈汤就自作主张,发兵深入康居境内,斩首行动,把郅支单于抓住给砍了。
砍了郅支单于以后,陈汤派人把单于的首级送往长安,并附上了奏章解释自己的行动。
这份奏章里就有那句著名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让西域各国看清了匈奴是个纸老虎,汉朝才是真大哥的本质,让汉朝又在西域耀武扬威了一次。
陈汤这人,其实个人作风有问题,贪污受贿投机倒把啥都来。
但是他就凭着那句话,在史书上少挨了许多骂。
从那以后,汉朝就算是在中亚立住了脚跟。中原文化风也在中亚刮起来了,把希腊文化刮走了。
3.4. 古典希腊文化在中亚的没落
汉朝在西域如此耍流氓,中亚各国都纷纷献上了膝盖。
西域和中亚开始被中原文化所影响。
那么,以前中亚的古典希腊文化去哪了?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马其顿帝国很快就崩溃了。
那时是公元前323年,中国这边对应的是战国,差不多就是芈月年轻的时候。
马其顿帝国崩溃之后,继承衣钵的叫塞琉古帝国(Seleucid Empire,中国史书上的条支)。
塞琉古在文化上继承了马其顿帝国,是一个以希腊文化为核心的帝国。
塞琉古示意图
塞琉古的实力无法和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帝国相提并论。
在西部,埃及和小亚细亚等地都不再是帝国的辖区,归了安提柯帝国和托勒密王朝。
而东面的孔雀王朝也击败了塞琉古,控制了印度河流域。
后来塞琉古帝国的国力越来越弱。
公元前245年(秦王嬴政即位之后的一年),埃及入侵塞琉古。
趁着这个机会,中亚的帕克特里亚(Bactrian,千万别写成Bacteria)宣布脱离塞琉古帝国,在草原上建起了中国史书里的『大夏』。
大夏示意图
大夏继承了塞琉古的文化,是一个希腊化的国家。
但是,大夏强盛了不多久就衰落了,后来成了月氏人的附庸。
月氏人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一点大夏的希腊传统,但分量越来越微弱,自从大夏没落以后,古典希腊文化就在中亚逐渐消失了。
3.5. 安息帝国称霸西亚
在大夏从塞琉古独立的同时,伊朗高原上也有波斯人和斯基泰人竖起了反旗。
几经动乱之后,帕提亚帝国(Parthian Empire)建立,也就是中国史书中的『安息』。
安息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帝国,除了继承塞琉古的希腊文化之外,波斯以及巴比伦文化都占了很大的分量。
安息建国以后,一直和西边残存的塞琉古帝国的势力交战,最后把塞琉古给彻底打垮,成为了西亚的一支强大的力量。
安息极盛时期的疆域
在西亚越混越开心的安息,在公元前1世纪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比它还强的怪物级别的大帝国——罗马。
罗马灭了塞琉古的残余势力,占据了地中海的东岸,后来又吞并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几乎把地中海变为内湖。
好在,罗马帝国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西欧和北非,对西亚的兴趣不算太大,重视程度也不太高,于是安息成功地和罗马展开对峙,在西亚站住了脚跟。
在公元1世纪初,东方的汉朝陷入了外戚篡权的混乱,无力管理西域。
安息乘机东进,强势进入中亚,把势力范围覆盖到了西域诸国,严重挑战到了汉朝在西域的地位。
老王:东汉怎么再次搞定中亚?罗马和中国有没有瓜葛?
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