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谈垃圾分类——认识用户分类与终端分类的不同是解决目前分类争议的起点
随着全国更多的城市出台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规定,有关垃圾如何分类、如何处理问题的讨论深入了,如何解决也更加清楚了。看到这些讨论有也有新的认识与体会,我也把新的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有助于垃圾问题的解决。
为什么垃圾要分类?如何认识垃圾分类?
垃圾是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的原则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垃圾的成分复杂,如果要实现”三化“的目标,最好的办法是分类处理回收。这是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垃圾从离开用户到最终处理利用,要经过多个的环节,不同的环节对分类的要求是不同的。分类是“毕其功于一役“?还是分解成多次的分类?这个问题不能一言以蔽之,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后才能给以回答。
简单地说,可以分为用户端的分类与处理端的两种分类。
用户端的分类要面对三个主体:投放的用户、收集清运者、后续处理者。这三者对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有不同的要求。投放者希望分类简明、投放方便;收集清运者希望分类少、清运方便;后续处理者希望垃圾清爽、不要臭哄哄的无从下手。
我的看法,目前垃圾分类讨论中出现的争论,根源都是没有把用户端的分类与处理端的分类区分开而出现的。由于混为一谈,各方不同的要求难以兼顾而出现许多了矛盾。
长久以来垃圾最流行的分类是”可回收“、”不可回收“以及”有害“等分法。这种分类法是直接从理论搬过来的,不是为实践服务的,所以是难以落地实行的。此次,上海率先把”干湿“分类纳入了规定,可以说是大胆的创新,是从实际出发的表现。很可惜的是,许多地方”不服气“,未能跟上这一创新的和唯实的行动。希望各地的市政部门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义气行事,错失机会。
最后简单小结一下,用户端的分类要满足的三个条件:
投放用户:分类简单、常识可以辨识、投放方便
清运公司:分类越少越好、减少清运的成本
后续处理公司:接收到的垃圾要清爽、不要臭气薰天无从下手。
要满足这三者的要求,最简便易行的就是干湿分离,保持大部分垃圾的干燥,无腐败发臭,就OK了!有些地方提出按照”可腐烂“与”不可腐烂“分类。这也是在垃圾分类上的一种进步,目的很好,就是不要垃圾腐烂发臭。希望能坚持下去,不断完善。
是不可回收,是不是有害?这些问题对于专业的回收公司来说都不是事。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公司去处理,否则全社会都会陷入混乱与矛盾之中!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