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发展,就得抓住年轻人的心和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年轻人在哪,人气就在哪

【本文来自《“中国最高烂尾楼”117大厦复工,天津经济能否再次腾飞》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一切皆有可能
  • 离开天津20年,期间一直在上海、北京生活工作。近段时间在天津的所见所闻,不禁令人唏嘘。

    劝业场、百货大楼,除了第一层以外,全部空置。

    要知道劝业场在天津商圈的分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解放北路金融街(原名“大法国路”或“维多利亚道”,天津解放桥以南),有很多二道贩子倒卖天津内部股。有人牛气哄哄地放话:我有几千股劝业场的股票,准备传辈用。在天津卫,谁都能黄,劝业场能黄吗?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故地重游,居然看到这样失落的场面。

    有人告诉我,突如其来的地铁站重购了新的商圈。也许是吧。

    反倒是海河沿岸,特别是从大光明桥向西,一直到天津之眼,两岸的风光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夜晚,更像是打开了一瓶鸡尾酒,五光十色,分外耀眼。

    天津要成为“北方经济中心”的雄心壮志还在吗?还有人歧视不说天津话的外地人吗?天津真是最讲究吃的城市吗?除了被春晚小品拿来当佐料的天津话,天津还有什么能傲视群雄的精神作品呢?作为直辖市,天津还能回到南有上海,北有天津的过往吗?天津还是清朝遗老、军阀政客偏居一隅的乐土吗?安徽宿州人真的把天津人当成老乡吗?(天津话就是安徽宿州话)

我记得以前的说法是,天津话来自凤阳话。天津最早的居民是朱棣镇守北平以及靖难之后从老家安徽凤阳带来的军人和家属。清末李鸿章又带了大批淮军来到天津,加上一些北京口音的影响,形成了天津口音。

还有天津人歧视外地人吗?我觉得没有吧,反正我一个不会说天津话的天津人没觉得被歧视过。不过这也可能是因为我的生活环境里人口素质比较高。

至于老牌商圈确实是没落了,现在的和平路可能还没有西北角人多,滨江道倒是很坚挺,小白楼也还行。

老牌商场也一样,劝业场挣扎了好几次试图转型,不过感觉没啥成效。百货大楼、中原、滨江、吉利那几个老牌商场也差不多。当年百货大楼老厦不够用还得建新厦,现在都关门了,周围冷冷清清的。

现在天津人气旺的地方要么是新商圈,津湾恒隆乐宾大悦城啥的。要么就是走文化路线,五大道、解放北路、天博、古文化街那些。要么干脆走胃,比如西北角西湖道中山路。就连狮子林桥都能莫名其妙火一把。

所以现在要发展,就得抓住年轻人的心和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年轻人在哪,人气就在哪。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