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项规定为尺,丈量作风建设新高度

        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把“标尺”,更是党在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宣言书”和“动员令”。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党心民心高度凝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深刻领会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与意义,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一、八项规定是作风建设的“指南针”,校准“公仆”初心

       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作出明确规范,为党员干部划出了行为边界,指明了行动方向。八项规定的核心要义是“密切联系群众”,这不仅是党的优良传统,更是党员干部的“根”和“魂”。从“半条被子”的温暖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担当,从“四下基层”到“精准扶贫”……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八项规定正是这一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真正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只有时刻牢记“公仆”身份,才能在权力与利益的诱惑面前保持清醒,不走偏、不跑调。

       二、八项规定是作风建设的“铁戒尺”,敲响“警钟”长鸣

       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四风”问题并未完全根除,甚至出现了一些隐形变异的新形式。有的地方形式主义依然突出,文件会议层层加码,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有的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对群众诉求推诿扯皮;还有的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侵蚀下,违规吃喝、公车私用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看似细枝末节,实则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八项规定就是一把“铁戒尺”,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四风”问题说“不”,让那些心存侥幸、顶风作案者无处遁形。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露头就打,严肃问责,绝不姑息。同时,要强化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笼子,让“四风”问题无处藏身。只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才能让“警钟”长鸣,让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三、八项规定是作风建设的“动力源”,激发“奋进”力量

       八项规定不仅是约束,更是激励。它为党员干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广大干部能够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八项规定精神的引领下,党员干部更加注重实干实绩,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拼搏奋斗,到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出征;从乡村振兴路上的辛勤耕耘,到科技创新前沿的砥砺奋进……无数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风采。八项规定为作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让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更加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八项规定是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定海神针”。让我们以八项规定为尺,丈量作风建设新高度,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书写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壮丽篇章!(宁波市海曙区江厦街道  杨玲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