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校园霸凌不是“小孩子之间的打闹”

湖南红网​

近日,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第三中学一名有智力缺陷的15岁男生在教室里遭到多名同学的欺凌。欺凌行为包括向男生嘴里塞异物、用扫把戳胸口、用拖把打头部以及用脚踢踹等。事件发生后,被霸凌男生的家属称,孩子因智力缺陷并未意识到被恶意对待。家属已前往派出所处理此事,涉事学生因未达到法定年龄,每人赔偿了一千元,学校则赔偿了两万元。目前,当地相关部门正在跟进处理此事。

500

500

500

被霸凌男生的家属称“因孩子智力缺陷,他只是以为那些霸凌者在跟他玩”。“他只是以为在玩”,这句话让人心酸,也让人警醒。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校园霸凌的残酷现实,也反映了社会中对于弱势群体保护的缺失。这起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于爱与关怀的迫切需求,以及对校园环境安全的深刻反思。

校园霸凌事件屡见不鲜,而智力缺陷儿童更是其中的高危群体。他们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更容易成为霸凌者的目标。一些孩子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对他人痛苦的共情,将暴力视为游戏,将欺凌当作乐趣。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家庭教育的缺位,是父母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不足,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机制。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尊重生命,关爱他人,明辨是非,杜绝暴力。父母也要时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避免孩子将暴力作为发泄情绪的出口。

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校园霸凌预防和干预机制,对校园霸凌行为“零容忍”。学校更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至关重要。社会各方需加强对校园霸凌问题的关注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校园霸凌危害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校园霸凌的良好氛围。国家更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校园霸凌行为的惩处力度,为受害者提供法律保障。

校园霸凌不是“小孩子之间的打闹”,而是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校园霸凌,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