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企业算法治理加速,新年的第一个积极变化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阜成门六号院 ”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的加速,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福利的同时,其算法治理问题也越来越让人担忧,《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内容尽管争议很大,但是传播量这么广,反衬出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不过元旦前后,抖音、美团、小红书等平台企业纷纷提出算法治理系统措施。12月27日,美团提出了8项整改措施,希望破解外卖员被困死在算法中的困境。抖音也于1月3日发布的十项整改措施,比如进行算法透明化,内容推送多元化、破解“信息茧房”,强化网暴、谣言处理,以及设立抖音精选频道,强化优质内容推送等等。
笔者之前多次写文章表达对舆论生态的担忧,抖音的十条建议基本上完全回应了之前笔者及业内同仁的呼吁,此外还专门为此成立了“建立安全与信任中心”,更可见其力度。
算法治理正在成为社会治理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的情况下,我们越来越像离不开空气一样离不开数据、离不开算法,算法治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自治问题,而是关乎全人类的切身命运。笔者也就这个问题,谈谈几个看法。
第一个是如何看待算法和拥有强大算力的企业。现在算法越来越成为一个负面词汇,其实“算法”(Algorithm)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机制,本身是中性的,是人类的一个新工具,算力则是一种重要的新质生产力,一个企业拥有强大算力,并不能就认为是坏事,这意味着它具有更强的服务人类的能力。
在过去五年,平台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在经济情况不太好的情况下,抖音、滴滴、美团等平台企业已经成为最大的就业缓冲器,同时让普罗大众享受到更多物美价廉的服务,尽管平台企业的缺点问题很明显,但仍是引导经济向上和社会现代化的最有力引擎。
不过,掌握了巨大算力的工程师、企业和社会机构,都有责任善用算法,恪守基本底线。所以,从综合全面的角度讲,我们必须做好算法整治,但是整治≠消灭或限制,而是要规范掌握巨大算力的企业的发展。人类对新工具的明智态度是驾驭利用好它,而不是随便遗弃。整治对企业也非坏事,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个人、社会组织、企业、政府之间的相互约束、相互监督,其实有利于每种主体自身更健康成长。
第二,如何看当下的算法治理失序问题?现在很多人把算法应用的失序,归咎为掌握算力的平台企业,笔者认为这是简单化的归因。笔者认为目前这种困境主要是算力的快速发展,与政府治理完善速度相对迟缓导致的。算力作为一种生产力,其进步本身是好事、无可指摘,这反映出我们国家人才多、企业创新能力强,但是政府治理应该与之同步,否则,技术与监管发展的失调,必须会导致暂时的、某些局域性的失序。
尤其是在舆论低劣、伪造内容整治方面,除了平台需要加强内容审查外,政府也应该发挥好引导作用。因为舆论的很多领域涉及意识形态导向问题,平台自身并无太大操作空间,塑造清朗的言论环境,需要社会各类主体的共同努力。
算法亦不能跟“信息茧房”划等号,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信息茧房”,其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受众的教育水平、信息获取方式、信息自由度等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算法不过是必要非充分条件。从更深层次讲,信息平台反而为社会大众突破“信息茧房”提供了可能。
第三,我们应该吸取过去行业监管整治的经验和教训,算法治理要更侧重依靠法律手段,而非政策文件或行政手段。因为如果依赖文件和行政去执法,各部门、各机构不容易把握好力度,容易层层加码,不如通过立法,明确好法律责任、执行主体,更清晰的规则可以给企业带来更明确的预期。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算法和数字治理另一个反面典型是欧盟。如果法律过于严苛、细密,也会葬送产业发展的前景。所以,我们必须在监管上拿捏好度,达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产业发展最佳平衡点,防止过犹不及。
第四,平台企业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及自己所承担的责任。算法无好坏,但是企业自身要遵守道德底线,有强大算力的企业,不能不考虑社会公众利益,而盲目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如果一个企业沉迷于算力带来的短期利润,而不顾带来的社会秩序影响,它最终会被自己的算法所吞噬。
我们的平台也应该利用业已形成的世界领先算力,强化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为生产赋能。一个明显的对比是,微软等公司已经60%以上收入来自于企业服务,谷歌也已经摆脱了单纯依靠引擎搜索,成为人工智能研发领先企业,而我们国内的同行,往往仍依赖早期成长中形成的利润模式。
所以,一个企业只有能够与时俱进,给社会带长远价值,它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机遇。纵观那些活得久的大企业,不仅仅是技术研发做得好,还在于他们能够一贯较好落实社会责任,形成了一套良好的与社会互动、激励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