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讲坛】王利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 站起来做孩子榜样
大家下午好,我是王利刚,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我在这儿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家校共育的相关话题。我想从一封来信开始我今天的分享,我今天上午刚从内蒙赶回来,我们在内蒙有两个区县级的实验示范区,重点就是做家校共育学生心理健康。
在这项工作里边,有一个工作称之为心语信箱,在我们其中一个实验区,每所学校都有信箱,我们希望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表达心声,倾诉心声的一个渠道,其中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了一封信,他说:“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我很苦恼,却不知道向谁倾诉。学校有很多老师,回家后一个男老师,一个女老师,没有爸爸 没有妈妈。进门,妈妈没有问我饿了吗?问我作业写完了吗?有一次爸爸说,作业不写完就不要睡觉,那天我没有睡觉。”
收到这封来信,其实我心里非常的沉重,于是我走进了很多孩子的家庭,想去听听家长们的声音,我带了很多的卡片,这些卡片里边,有一些是孩子写作业、看书的画面,有一些是在小区里边,跟别的小朋友玩耍的画面,还有是一些在玩手机、玩平板、玩电脑的画面。然后,我就让家长们说,从这些卡片里面,你来排序,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家长的排序大家也看到了,最喜欢的就是右边这一列,希望孩子写作业、读书,然后中间这一列也行,多出去做点运动锻炼也挺好,然后最左侧这一列就是玩手机、 看电脑,这个是最不喜欢的。孩子们的喜好方向刚好反过来。
今天我们就要思考,放学了、放假了,孩子应该怎么生活?我是八零后,而且来自农村,这张片子上面展示的这些游戏,我都玩过,这些游戏不仅给孩子带来了幸福和快乐,男孩用这些游戏要提升力量感,女孩要通过这些游戏提升她的灵巧度,最最关键的是,这些游戏不需要有一个大人教的。有需要一个大人去刻意教一下自己孩子,怎么玩这些吗?
他们那么的自觉,你以为这些游戏那么简单吗?其实是很复杂的,他们那么主动的要去学习,这是他们自己为自己构建的一个生态,构建的一个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边他们学会了社交,所以游戏不简简单单是一个消磨时光,他们在这儿完成了社会化。
我原以为这些游戏,现在在农村的社区,可能还存在着,还在发生着,但是,田野调查之后我发现,这些游戏也已经从农村消失了,我想说孩子要的不是手机,他要的是游戏,他要的是一种可以自己掌控的生活空间,手机是孩子接触这个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触手,也是他学习的一个通道。我想我们不要想方设法去阻止孩子使用手机,而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要为孩子创建一种什么样的课后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助孩子,创建一个能够满足他发展需要的一个生活空间。
这个理论是2006年,我的导师高文斌研究员为了解释青少年的网络沉迷,提出的一个理论,他称之为失补偿理论。他的洞见是,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是因为在现实生活里边,没有办法满足他的需要,他需要从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边去补偿。
但是虚拟网络空间的补偿,并不能够非常可持续性的、有效的、真正的给他提供心理发展需要的影响,所以这种补偿反而会让他产生了社会功能的损伤,他的人际交往也可能会受到损伤,他和家庭的关系、和学校的关系都受到了损伤,所以出现了失补偿。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他从现实生活里边没有办法获得满足呢?是因为多维的评价体系被破坏了,也许你的孩子是一只翱翔天空的鹰,但是你非要让他游泳;也许你的孩子是一只非常温暖的海豚,但是你非要让它在天上飞。
我们都沉浸在一个单一的评价体系当中,这个就是我们需要不断去思考的,所以 ,这是我想在此表达的,蹲下来听孩子说话的第一个方面,我们要看到孩子的需求,为孩子创建一个多元繁荣的生活方式。
我们殚精竭虑,为了孩子,我们所有的这些付出,我想都是过去这二十年的教育氛围的一个必然结果。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这样的口号满天飞。这是教育的一个好的时代,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糟糕的时代,好就好在我们全社会的家长们,都很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坏就坏在,我们不懂孩子,我们不了解一个孩子发展过程当中的心理规律。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家长陪着孩子写作业的过程当中,孩子的心理路程。孩子的心理感受是什么?我想借用我们心理学领域里面,两位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奥尔兹还有赛利格曼的研究,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左边这张图片是奥尔兹的老鼠,右边这张图片是赛利格曼的狗,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假设你的孩子拿着一张94分的卷子回家,你会说什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你会说什么?如果你说:“我的天,你怎么考了这么多?这道题这么难,你是怎么做对的“恭喜你,你家孩子的感受,你家孩子的心情就像奥尔兹的老鼠一样。
这只老鼠被奥尔兹在它的大脑上面,植入了一个电极,在某一个区域植入了一个电极,只要电极一放电,它就会感受到一种非常强烈的欢快感,就像你买彩票中了大奖,或者是你饿了的时候,吃到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是那种感受,然后奥尔兹还特地给它安置了一个杠杆,这个杠杆只要老鼠自己一按就会放电,这就是它能主动的去放电。然后接下来,这只老鼠就乐此不疲的开始按一直按,它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疲劳,这是什么?
这叫正向强化,如果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看到了,并且给他鼓励,给他肯定,你家孩子的心情就像奥尔兹的老鼠一样,他会继续做更多正确的事情。但是,如果有的家长看到这张卷子说:“这个题这么简单,怎么又错了,怎么这么粗心。”好,你家孩子的心情,就是后边赛利格曼的狗,它的心情。
塞利格曼把一只狗放到了一个笼子里面,这个笼子的地板也有电击,有微弱的电, 会让它很不舒服,于是这只狗就不停的挣扎,挣扎想要挣脱,但是无论它怎么努力都无法挣脱,处理了很多次之后,然后把它挪到一个新的笼子里边,这个新笼子的地板是一半有电击,另外一半没有电击,中间用一个挡板隔开。如果这只狗一挣扎一跳,跳到了另外一面,它就可以避免电击,但是这只狗因为在前面经历了很多次,无论怎么挣扎,都没办法挣脱,这只狗被放到新的笼子里边,它就呜呜咽咽地趴在地板上不再挣扎了,这只狗就出现了,我们称为叫习得性无助,它抑郁了。
所以,当家长们,你们坐在孩子的书桌旁,敲着桌子大声说,这么简单的题,我给你讲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又错了,你能不能快点别磨蹭,你的孩子就在经受电击,他的心情是无助、是沮丧、是焦虑,这是一个非常不利于学习的状态,那只狗它明明可以轻松从这一区域跳到那边,但是它不学习了,它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因此,大家一定要知道,你陪在孩子身边,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尤其是他的心理感受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有多少孩子在经历这样的刚才的这种状态呢,后边这位家长的状态,我想说有很多。
这是我们今年刚做的一张历史横断数据的对比,2009年,我们对于青少年的不同学段的抑郁流调的量表,得分做了统计,今年我们又重新做了一次横断的数据对比,发现整个得分的中位数涨了10分,这个量表的总分才60分,它却涨了10分。
所以,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好了,但是孩子的心理环境变糟了,所以,我想说蹲下来听孩子说话的第二个方面很重要的是,我们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跟孩子去沟通的时候,要先肯定做的好的,再讨论做的不好的,正确肯定的次数和错误提醒的次数要达到5:1,记住这个比例,我给大家一个操作性的比例,也就是今天如果你对你家孩子说了一句,你怎么这么笨呢,说了这句话,你就得有五句话找补,用五句话说孩子,你今天饭做的不错,去找补回来。
有一次,我对我上小学的孩子也说了,我说你真棒,你这个题是怎么做对的等等 跟他聊了,然后还没等到我提醒,说他哪些可能,我是不是需要给你辅导辅导,他就会直接跟我说,爸爸,你看其实有几个题,我是因为粗心,我做错了,其实我会 我现在给你讲讲吧,那一刻我真的好开心。因为什么?我看到了他的自觉,我看到了他敢于面对,他敢于去承担责任,这就是我们作为家庭教育应该追求的,不要太着急,不要太快,你要慢慢的等着你的孩子自觉、自主、自省,这个才是家庭教育 我们追求的关键。
什么是家校共育,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我们这么多的大人,从我们的家长,从我们的社区里边,很多关爱孩子的这些老师们,以及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所有的人大家都协同起来,为孩子创造一个能够满足他自主需要、归属需要以及他的成就需要的一个丰富的环境。
家庭就一定要家长像家长一样,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归属的需要得到满足社区是每一个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第一站,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接触真实的社会,在学校里边,每一个孩子所在的班集体是不是够温暖,班级里面是不是有家的感觉。在班级里面是不是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感,这些才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或者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我们需要所有的人,大家按照自己的角色各司其职去共同努力,我想这是真正的一个家校共育。
从2017年开始,就在内蒙,我们的实验区,跟很多可爱可敬的老师、家长一起去探索,如何实现这种家校共育的画面,在这里边,我们老师们一起创建了一个叫心理教育三F的工作法,这个工作法是真正希望能够创造出这个环境。
第一个F,是家长会工作坊,家长会要变成一个真正的会,不是一个老师的一言堂,所有的家长都可以在这畅所欲言,可以表达心声,不是一个老师在这通报学习成绩,而是家长们共同群策群力,互相分享、互相学习的一个互助会。在这个会议上非常让我感动,有一位男家长他站起来说,今天参加了这个工作坊,让我真正知道了我作为一个家长,我要为我的孩子做什么,我要在周末带我的孩子出去打篮球,去走向图书馆,走向博物馆,让他开开眼界,让他有更多的见识。
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个农民家长,他说以前其实特别的觉得自卑,不敢作为我孩子的榜样,但是通过这个工作坊,让我知道了,我作为一个农民,我的勤奋,我的踏实同样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是的,这就是我说站起来给孩子做一个榜样,不是说你非要有什么非常伟大的职业,一定要用你自己真正的工作成为孩子的榜样,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好公民。
还有第二个F 是主题班会工作坊,在这个工作坊里边,我们让孩子有表达的机会,让他们真正的 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让他能够把他们的心声表达出来,在这个会议上 同样也让我非常的感动,孩子们对于热爱劳动,有创造性等等这样的品质,他们是赞扬的,有的孩子在表达自己的优势,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别的同学 都给予了非常多的肯定,我想这就是正能量传递的开始,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孩子,他真正优秀品质展现的机会,
第三个F,我们称之为叫家访,这些可爱的老师们,他们穿过广袤的草原,走到很多学生的家里边,去跟家长做朋友,去了解孩子在家庭当中的生活。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情况,有时候还得照顾一下孩子父母的关系问题,这些其实就是我们在一起共同维护,共同去做的一件事情,我们的家长们也同样要试着跟我们的老师去成为朋友。
这个是我们在内蒙地区可爱的老师们,他们一起在做着三F工作法的实践,可以说效果非常非常的好。我们蹲下来听孩子说话,真正能够去给孩子构建一个多元的生活方式,让孩子的价值感、安全感以及各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站起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这张图片里边背景,是我们科学院在内蒙古的一个实验田,是荞麦,是我们的荞麦实验基地,这个地方也非常的美丽,荞麦花开,安代舞起,也非常期待我们在场的各位,都能够去那里边看草原、看沙漠、看荞麦花,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