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超20亿元的古城,日均游客不足20人,问题在哪、如何盘活?
据国是直通车报道,投资超20亿元,日均游客却不足20人。如此反差,让张家界大庸古城受到各方关注。这类沉睡的“古城”并非孤例。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北京旅游学会理事刘思敏介绍称,目前古城形态分为两大类:一是历史遗留型古城,例如平遥古城、凤凰古城等;二是人造型主题公园式古城,例如乌镇二期、古北水镇等。
据悉,城市综合型仿古街区也属于人造型主题公园式古城的一种表现形态,如成都宽窄巷子、锦里古街,福州三坊七巷,这些项目位于城市中,结合本地居民生活,形成了游客和本地人共同参与的“新社区”形态。
在刘思敏看来,相比周边的湘西凤凰古城,后天制造的张家界大庸古城,既无历史遗留的社区文化和真实生活场景,也无自然景观的稀缺性,核心竞争力较弱。
图自微信公众号“张家界大庸古城”
报道称,专家认为,眼下一些“古城”“古镇”缺乏历史文化支撑,仅凭概念化设计拔地而起,从建筑布景到业态设置,最大的特点便是千篇一律。
公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共有古镇、古城约2800座,几乎每个县都标配一座古镇,不过真正“在编”、被纳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的仅300多座。
有媒体指出,古镇旅游的兴起,其本质正是在快速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大量新建筑取代旧建筑、新生活方式取代旧生活方式的背景下,为民众提供一个暂时回到过去、感受烟火气的去处。然而,古镇建设大干快上,一个后果就是同质化严重。这与古镇旅游兴起的初衷相去甚远,也成为诸多古镇经济账坍塌的原因。
水泥浇筑的地基,搭配木质外壳的仿古建筑,街边商铺充斥着花茶店、文创店、臭豆腐、童年零食、汉服馆.......引得网友吐槽:有种“全国古镇连锁”的感觉。
“古镇旅游同质化,主要原因在于对运营的轻视。”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此前在与《中国旅游报》对话时这样说,前些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配套地产项目的仿古小镇,以为小镇建好了游客就会源源不断前来,但其实仿古小镇重在运营。而运营又是个“重”资产的苦活,需要资金、人力、智力的投入和持续运营、创新的能力。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告诉国是直通车,发展文旅产业“不是盖房子、盖建筑就行得通”,缺乏吸引力的景区和项目无法满足游客需求,更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应重点投资能够直接带动游客消费的文化内容,提供能吸引游客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从而形成以消费为驱动的产业循环。
有网友表示,有人喜欢自然景色,有人喜欢历史文化,但没人喜欢商业复制,基于文化底蕴、展现当地生活的旅游产品,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观网小伙伴,你觉得巨资投入的古城成为“全国古镇连锁”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盘活?最吸引你的古城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