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称呼女性“大姐”的习惯,但现在人们崇尚年轻,特别是女孩子,生怕被叫老了
【本文来自《女性被叫大姐是冒犯吗?你希望陌生人如何称呼你?》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是天津人,之前的若干年,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地土语习惯尊称职业女性为“姐”,认识的要在前头冠姓氏,“张姐”“李姐”“刘姐”,很自然也很亲切,从进厂不久的小青年到快退休的老大姐一视同仁。但“姚”姓不适用此法,原因很简单,与“窑姐儿”同音,我刚上班那年,实习期同组一位此姓青年女工就极力反对这么称呼她,要求大家叫她“小姚”,我自然尊称她“姚师傅”,那班车间坏小子则故意喊她“姚姐”,还有意无意在后头挂儿音,看她尴尬着急然后一起坏笑。此一风气在社会上也如此,对于不认识不熟悉的女性则统称“大姐”,无关年龄大小。
对于那些年龄明显很轻,而自己岁数很大的情况,天津人还有个习惯能解此尴尬,那就是指着孩子叫,也就是按照自家晚辈,儿子甚至孙子的标准代称对方,所以一个高寿长者称一个年轻轻的小售货员“大姐”就很正常。
但此称呼方式在一些单位不适用,比如学校或跟教育学术有关的机构,无论对方男女长幼,其内部可以称姐,但一般不冠姓而冠名,比如“莎莎姐”或“丽姐”以示亲切,但在正式场合必须互称“老师”,外人亦如此,比如学生家长,如果用土话土音粗鲁地喊“大姐”,那如同骂人一样让人十分不快,反过来,如果你懂规矩,比如称护士姐姐为“老师”,对方则很受用乐意为你提供帮助。当年还有个亲身经历的事情,一个南方来津出差的女生,我陪她到天津劝业场购物,她见我称售货员“大姐”大惊失色,因为在她们那里,管大户人家的小老婆叫“大姐”,不认识的人称女性为“大姐”那可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严重到如同京津一带骂人“丫头养的”一般恶毒。
说了那么多,天津当地有称呼女性“大姐”的传统习惯,但现在人们崇尚年轻,特别是女孩子,生怕被人叫老了,愿意生活在受照顾受优待的小女生阶段,就算四五十岁的女人,也希望大家,特别是年轻人称自己“姐姐”而不是“大姨”,因为“大姨”现在代替了“老奶奶”,成为六七十岁还不服老,活跃在广场舞等地方的中老年妇女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