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被叫大姐是冒犯吗?你希望陌生人如何称呼你?

据津云等媒体报道,近日,一29岁女子吐槽称,看脱口秀时被主持人喊“大姐”,感觉自己“被深深冒犯到”。在主持人迅速改口喊“小姐姐”后,该女子回复“滚”。

对此,相关脱口秀主办方回应:已第一时间私信道歉,并赠送两张门票。但该女子表示,“不需要票,这一补偿无法弥补我的心理创伤”。

据当事女士自己描述,让她感到不适的,是在被叫“大姐”那一刻,“不仅仅是年龄问题,更像是一种社会对女性的无形压力。她写道,这句话像是在提醒我:你老了,你不再年轻了。瞬间,那些藏在内心深处的焦虑全被勾了出来。

此事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日常语境里,姐姐是尊称,如果称年纪不大的人为大姐,多是带着戏谑嘲讽成分;有网友称,现在“大姐”这个词被赋予了很明显的刻板印象,该女子不开心也可以理解;有网友指出,主持人喊了“大姐”,同时也把她身旁的男子喊作“大哥”,感觉并没有调侃的意味;有网友认为该女子有点小题大做,只是一个称呼而已,自己的焦虑不应该发泄在一个称呼上;还有网友直言,如果把称呼一个个都刻板化、污名化,以后会发现没有称呼可用。

中国青年网发文指出,上述女士提到的“焦虑”不单单是对自身年龄和形象的在意,也有着被社会时钟推着走的紧迫感。而这种紧迫感背后,是在以往的评判标准中,不少人认为女性的年轻是优势、“人老珠黄”是自身价值的贬值。

文章表示,近年来,“小姐姐”这样的称呼流行开来,听者已然耳朵发腻。在一些学者看来,这是“语言上的贿赂”。然而可悲的是,低龄化的称呼非但不能改变隐藏在它背后的价值判断——年龄的增长意味着自身价值的贬值,反而固化了这种度量衡。

想想看,在前述女士愤然将被称为“大姐”视为一种冒犯并发文开怼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否也是在对那些日常被叫做“大姐”的女性群体进行以年龄为尺度的负面评价呢?文章建议,不妨从对“大姐”的脱敏开始,善于发现并欣赏自己每一年龄阶段的闪光,让不同年龄段的人被大大方方地称呼、被平等地理解和尊重。

微信公众号“红星评论”发文称,一个人的年龄有没有达到被喊“大姐”的程度,当然见仁见智,无法统一标准。就个体感受而言,人们对称呼的喜恶应该受到尊重,即使这种偏好未必科学合理。相对保险的做法其实也有,例如称呼成年人为“女士、先生”就基本不会犯错。

同时,“红星评论”指出,主持人演出时尊重观众体验,任何时候都不为过,但该女子被喊“大姐”就骂人“滚”,这并不合适。毕竟,主持人没有骂人,且进行了道歉。主持人遭观众“呛声”这一幕,本质上已转为社交行为,展现了各自的社交礼仪。

观网小伙伴,你认为女性被叫大姐是冒犯吗?你希望陌生人如何称呼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