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撒冷成为三教圣城的历史地理逻辑

耶路撒冷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四千年,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尊为“圣城”。纵观耶路撒冷的历史,不断地上演着战乱和重建,为不同的教派、种族和国家所争夺。时至今日,耶路撒冷仍在爆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国之间的主权之争……耶路撒冷究竟为何能同时成为三大重要宗教的发源地,又是为何在漫长的历史中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一、地理形势

耶路撒冷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1度47分、东经35度13分。耶路撒冷位于西亚地区,地处阿拉伯半岛西端、东地中海沿岸,西及地中海,东及死海,南及红海,北及黎凡特山脉。耶路撒冷的地理位置最特殊且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它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的交汇区域,使其成为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陆交通、商业互通、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枢纽”。同时,耶路撒冷的地理位置紧邻两大古代文明发源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其以西是古埃及的疆域,以东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因此,耶路撒冷能够较早地形成文明,成为诸多宗教的发源地并具有较高的宗教文化传播影响力。

从地势上讲,耶路撒冷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圣城”,位于犹大山脉(又称中央山脉)的南部高原。整体上看,耶路撒冷是附近区域的地势高点,其平均海拔为659米,最低海拔为263米,最高海拔为921米。耶路撒冷旧城的海拔高度约为760米,高于耶路撒冷的平均海拔。耶路撒冷的地势起伏不平,崎岖复杂,整座城市为山脉和山谷所包围,边界感与包围感均较强。

耶路撒冷境内有三座重要的山,分别是圣殿山、锡安山和橄榄山。其中圣殿山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犹太人的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均位于圣殿山上,犹太教相信此处将是弥赛亚到来重建第三圣殿的位置。所以以色列人认为“以色列是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中心;圣殿是耶路撒冷的中心。”同时,圣殿山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地,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均位于圣殿山上。

锡安山紧邻耶路撒冷旧城,位于其西南方向,海拔高度为760米。锡安山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山,《旧约》中称“锡安山就是耶和华居住的地方”。锡安山有太多故事和传说,耶稣在此度过了最后的晚餐,圣母玛丽亚葬身于此,大卫王也埋葬于此。

橄榄山位于耶路撒冷旧城东侧,与之相隔一条汲沦谷。橄榄山主峰为海拔808米的南顶,另有海拔806米的中峰,及海拔820米的制高点北峰,又称斯科普斯山。该山同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山,在《圣经》及诸多宗教文献中有大量记载。橄榄山上遍布基督教圣迹,同时也承载着几百年来埋葬犹太人的古老墓园。

500

图1. 耶路撒冷地图与境内山脉

从区域尺度来看,耶路撒冷同阿拉伯半岛南侧的大部地区相比,水系较为发达,水源较为丰富。其东侧是该地区的主要河流约旦河,也是主要的淡水水源。约旦河年平均径流量约为6亿立方米,对于该地区而言在灌溉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约旦河自北向南,注入耶路撒冷北侧的加利利海——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然后向南注入耶路撒冷东侧的死海——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由于耶路撒冷所处的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淡水资源匮乏,因此耶路撒冷及约旦河流域又成为了该地区地缘博弈的首要争夺之地,这也反映在后续耶路撒冷被不断争夺、攻占的漫长的战争历史。

二、耶路撒冷犹太教圣城地位的形成

犹太人的远祖是古代闪族人的支脉,约公元前2000年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约公元前1880年,这支部落在族长亚布拉罕带领下从两河流域下游(即今伊拉克南部和科威特附近)往北沿新月沃地逐渐迁移到迦南地(即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生活。迦南地区虽在《圣经》中被称为“流奶与蜜之地”,但从地理和气候条件来看,上述说法与事实并不完全相符。迦南地形复杂,多为丘陵和山地,平原面积不大。气候上则属于比较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全年只分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在古代,农作物以及牧草生长基本上依赖于降雨的多寡,如遇干旱,常常造成饥馑的荒年。此时,尼罗河周围的下埃及地区就成为理想的购粮或躲避饥荒之地。根据《创世纪》记载迦南地遭遇饥荒,因饥荒甚大,犹太人就迁移到埃及并在那里定居。

埃及新王国建立后,开始驱逐犹太人,残留下来的犹太人则逐渐沦为奴隶。这是被压迫的犹太人迫切离开埃及返回迦南地。按照《圣经》的说法,这些犹太人在首领摩西和亚伦的带领下趁着黑夜悄然离去,遭到埃及军兵的追赶,眼看敌军就要追上来,红海又挡住了去路,这时一条路奇迹般地在他们面前出现,犹太人逃到了对岸,而尾随的追兵却被海水淹没。在摩西的带领下,犹太人向西奈的旷野进发,来到他们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去处——西奈山。

尽管对于出埃及一事学术界目前仍有许多争论,但对以色列人而言,此事已成为他们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此后整个犹太历史都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出埃及一事已成为一种象征,为后世的犹太人树立了一种引以自豪的典范,成为犹太民族精神的源头。另外出埃及使得以色列人这一种族得以保存下来,而不至于在埃及统治者的压迫和残杀下或者埃及文化的同化下消失殆尽。并且在出埃及的过程中,以色列人从西奈山开始,逐渐形成了一神信仰,确立了以色列人作为一个独特的民族所特有的基本信仰体系。

此后摩西在西奈山传律法,作为律法核心的十条戒律首次在《出埃及记》第20节中出现。这十条诫命在《申命记》第五节再次复述,除若干解释的词句略有区别外,内容相同。考察十诫内容,不难发现,人对神的忠诚和义务占据首要地位,因为对唯一神耶和华的信仰是整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借助西奈山立约一事,摩西创立了历史上最早的一神教,初步制定了一神教的教规和专职祭司制度。它一经产生便成为以色列民族团结内部成员,共同对敌的有效武器,它把犹如一盘散沙的以色列12支派紧密团结在上帝周围,使得以色列民族成为一个崭新的、由共同信仰来维系的民族。

500

图2. 犹太人出埃及和进入迦南地路线图

犹太人从埃及回到迦南地后,经过一系列征服战争,完成了对迦南地的全部占有。期间在大卫王统治时期,大卫率领以色列人在攻取耶布斯人盘踞的耶路撒冷之后,将其定为国家的首都,提高它在全国的地位,以使政令集中。此举具有重要意义:耶路撒冷城为一座山城,位于犹大山地北部中央,城东隔汲沦溪与橄榄山相望,城南和西南则有欣嫩子谷底,北面与北方高地相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其战略、交通和经济地位均十分重要。另外,耶路撒冷城长期为耶布斯人所占据,不隶属于任何支派,不易引发争地矛盾,定为首都有利于各支派的团结。

在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统治时期,以色列国力达到鼎盛。所罗门的一项重要功业是完成耶路撒冷城圣殿和王宫的建造。此座圣殿被后世称为“第一圣殿”。圣殿的建造使耶路撒冷成为全国的宗教中心,以色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意识都得到增强,在后世以色列人的心中,圣殿成为他们宗教信仰的一种有形的象征,成为维系以色列人宗教信仰的支柱。

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伦王国逐渐崛起,其君主尼布甲尼撒二世把征服犹大王国作为他的主要目标。他先后两次围攻耶路撒冷,洗劫了圣殿和王宫里的宝物,将犹大国王及其后宫嫔妃、太监、百官、士兵甚至木匠、铁匠等都掳至巴比伦,然后纵火焚烧了王宫、圣殿和民居,拆毁了耶路撒冷城墙。此次圣殿被毁,耶路撒冷陷落,标志着犹大王国的灭亡。众民被掳去巴比伦异邦居住,历史上称为“巴比伦之囚”。新巴比伦被波斯帝国灭亡后,波斯国王居鲁士解放了被囚禁的犹太人,犹太人得以回归巴勒斯坦地区,开始重修圣殿。为有别于所罗门时期所修的圣殿,这座圣殿被称为“第二圣殿”。

500

图3. 古代以色列王国的疆域变化

公元前333年,希腊帝国消灭波斯帝国,耶路撒冷进入希腊统治时期。但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希腊帝国一分为三,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国和安提柯王国先后统治过犹太人,但犹太人顽强地延续着犹太民族和犹太教在耶路撒冷的发展。直至公元前168年,塞琉古王国的安条克四世占领耶路撒冷并宣布犹太教不再具有合法地位,从而促使犹太人爆发了“马加比起义”。起义于公元前165年取得成功,犹太人建立哈斯摩尼王朝,并于公元前141年正式独立。

然而公元前64年,罗马帝国占领了叙利亚,并于公元前63年占领耶路撒冷,迫使犹太人丧失独立。犹太人屡屡发动对罗马人的起义,在最大规模的“犹太战争”中惨败,第二圣殿被焚毁,并在日后再未复建。罗马人将耶路撒冷旧城摧毁,永远放逐了犹太人,迫使犹太人展开了漫长的漂泊。第二圣殿被焚毁后,仅留下一段高约20米,长约50米的断墙,这段犹太人的“哭墙”成为日后无数犹太人归来哀悼民族之不幸的圣地。

三、耶路撒冷基督教圣城地位的形成

基督教大约产生于公元1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巴勒斯坦犹太人中间,相传为拿撒勒的耶稣所创。在罗马治下,犹太人不甘忍受罗马的暴政,先后在公元66—73年、公元132—135年发动起义,却一再受到残酷镇压,大批民众惨遭屠杀,或流落异乡。早在公元前2世纪,一种求助于神佑、企盼救世主降临的“弥赛亚”思想开始在犹太人中间流行,这样的宗教情感和期待日渐强烈,基督教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产生的。

耶稣自幼生活在犹太教的熏陶中,熟读希伯来文的经书,幼年时期曾多次进入耶路撒冷的圣殿中听道。公元27年,耶稣接受了先知约翰用约旦河水的施洗,自此以拯救人类洗脱罪孽忏悔改过为使命,在加利利的城镇中布道、行医,先后收留了12门徒。公元30年,耶稣率领众信徒进入耶路撒冷布道、清洁圣殿、设立圣餐时,全城的群众高呼其为救世主“弥赛亚”。而后是《圣经》当中的传说:耶稣被其信徒之一犹大出卖,被犹太教祭司逮捕并送至公会审判,钉死于十字架上,却在3天后复活,传道40天后升天,又在50天时圣灵降临……

自此,耶稣带领一众门徒建立基督教会,开始在耶路撒冷传教布道。因《圣经》的传说,基督教将耶路撒冷看作基督耶稣受难复活之“圣城”。

500

图4. 耶稣时代的耶路撒冷地图

四、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圣城地位的形成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创立于阿拉伯半岛。

公元4世纪至6世纪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萨珊波斯帝国以及阿苏姆王国彼此展开持续上百年的战争,使阿拉伯半岛上社会分崩离析、剧烈动荡。此时,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横空出世,他出生和居住的麦加城是当时各种宗教的祭祀中心。受麦加浓厚的宗教文化影响,穆罕默德开始一边经商一边研究宗教。

穆罕默德的传教前后历时23年,公元610年至公元622年是“麦加时期”,穆罕默德结合阿拉伯人的陋习和社会现象,提出诸多主张,赢得了一众阿拉伯人的支持,纷纷皈依了伊斯兰教,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思想基础。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率领其信徒由麦加迁往麦地那。此后十年的“麦地那时期”,他展开一系列宗教、社会改革,建立了以麦地那为中心的首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政权,同时创立了伊斯兰教教义及教制体系,并明确了以尊奉唯一的真神安拉为核心的伊斯兰教信仰纲领。

随后,穆罕默德与麦加展开斗争,最终于公元630年,穆罕默德借朝觐的名义,率数万人的穆斯林军队进驻麦加。麦加贵族迫于军事形势,宣布皈依伊斯兰教,接受穆罕默德的领导。自此穆罕默德基本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结束了南北阿拉伯人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组成了以伊斯兰教为文化纽带的统一社会。而麦地那作为伊斯兰教的宗教核心,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首都。

根据《古兰经》的传说,穆罕默德曾在创立伊斯兰教早期,于麦加经历了一次神秘夜行,由天使吉卜利勒陪同,乘“天马”前往耶路撒冷,踏上一块岩石升入云霄,于“七重天”遍访亚伯拉罕、摩西和耶稣,黎明时又重返麦加。直到公元638年,穆斯林哈里发欧麦尔进军耶路撒冷,才将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信仰传入耶路撒冷。

根据穆罕默德于耶路撒冷的登霄传说,公元694年,穆斯林在原犹太教圣殿旧址之上建成圆顶清真寺(又称萨赫莱清真寺),将寺内的一块巨石奉为穆罕默德升天时所踩的“圣石”。而寺外犹太人的“哭墙”被穆斯林称为“布拉格”(意为“天马墙”),暗示着传说中穆罕默德前往耶路撒冷所乘的“天马”。公元705年至公元709年,穆斯林又于圣殿山上建成阿克萨清真寺。这两大伊斯兰教清真寺至今仍矗立于圣殿山上,成为伊斯兰教信徒的朝圣之地。

至此,耶路撒冷也成为了伊斯兰教继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大“圣城”。

五、三大宗教在耶路撒冷的地缘博弈

正因耶路撒冷坐拥着诸多优越的地理优势,因此它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宝地”。在过去的5千年历史中,耶路撒冷经历了无数次战争、摧毁与重建,也见证了无数次政权更迭:以色列王国、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希腊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十字军、奥斯曼帝国……时至今日,它也仍在爆发巴以冲突,仍上演着频繁的地缘博弈。

宗教的产生、摩擦与冲突往往是地缘博弈的表象。每个占领者都通过赋予耶路撒冷宗教意义,来巩固其统治的合法性,增强宗教感召力。宗教和地缘利益在这座城市的历史中紧密交织,塑造了它复杂的历史命运。

犹太教发源于以色列王国,它实际上是凝聚当时以色列民族的精神纽带,对古代以色列建国有重要的精神作用。但随着迦南地区政权不断更迭,犹太民族及犹太教遭到多次打压。终于在罗马帝国时期第二圣殿被毁后,在该地区产生了基督教。基督教与犹太教有着极大的差别,其根本特点是打破了民族宗教的狭隘性,建立了一种新的世界性信仰。基督教不分民族,不分阶级,只要信奉耶稣、遵守教义都可成为教徒,得到上帝的拯救和赐福。此时基督教可以看作是在希伯来文化的基础上接收了一部分罗马帝国的文化而结合形成的。

而伊斯兰教则是以入侵的方式进入耶路撒冷的。当时阿拉伯军队在约旦河一带击败拜占庭帝国,占领大马士革、安条克、阿勒颇等重要城市,638年又占领了耶路撒冷。这样拜占庭帝国的叙利亚和耶路撒冷地区都落入阿拉伯人手中。通过“登霄传说”使得耶鲁撒冷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城,使得阿拉伯帝国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耶路撒冷先后展开的宗教争夺,首先表现在耶路撒冷成为“三教圣城”,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三大宗教具有特别的相似性、同源性和排他性。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个一神教,这是三大宗教最大的相似性。三大宗教都在反对多神崇拜,只信仰唯一的主宰万物的神。犹太教的神称作“阿特乃”,先知是摩西;基督教的神称作“上帝”,先知是耶稣;伊斯兰教的神称作“安拉”或“真主”,先知是穆罕默德。

三大宗教都有各自的经典:犹太教是希伯来文的《旧约》,基督教是拉丁文的《新约》,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文的《古兰经》。有趣的是,三大宗教都相互承认这三部经典都是天启经典,并且相互都有所关联和照应。如《旧约》和《新约》共同组成了《圣经》,昭示其一脉相承的关系。而《古兰经》同《圣经》也有诸多照应之处:共同的先知是亚伯拉罕;《古兰经》尊重《圣经》中摩西、耶稣等诸多人物的存在,并称耶稣为“尔撒圣人”;均提及亚当夏娃、大洪水等传说故事;均在祷告后说“阿门”……

耶路撒冷成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背后是深刻的历史地理逻辑。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赋予了它战略和文化上的重要性,也使其成为三大宗教的交汇点。通过宗教表述和地缘博弈,耶路撒冷逐渐发展为三教的共同圣地,成为世界宗教历史和地缘政治中的重要节点。今天,耶路撒冷的多重宗教和历史意义仍然是全球政治和文化讨论中的焦点,体现了其悠久的历史与复杂的现实。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