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也要建设商业航天港?这是个好主意吗?

据四川省政府官网,副省长董卫民在凉山调研时强调,加快西部商业航天港建设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位于凉山州。这篇报道可以看出,至少四川省政府有计划、有决心,大力在凉山打造包括发射在内的商业航天全产业体系。

这是个好主意吗?

首先,需求是在的。目前我国已经投入使用和在研的、以商业任务为目的、计划3年内首飞的中大型可复用火箭,国家队和民营队算在一起,不少于10款;这些火箭需要面对的,是每年超过100次低轨星座发射任务(注意仅算商业火箭,不包括登月等国家任务)。而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可以配套这类火箭的商业发射工位,仅有酒泉5个、文昌2个,另外山东海阳的海上发射船也能勉强算1个。

8个工位,每年100+次任务,平均每个工位超过12.5次,即便SpaceX,也直到2022年才超越这个效率,此时距离其主打火箭猎鹰9号首飞已经过去12年。考虑到我国企业与SpaceX存在技术差距,8个工位显然是不够用的。

但是,有需求还要看客观条件是否符合。西昌的优势是:1、纬度较低,适合发射高轨道的地球同步卫星。不过对于低轨星座建设任务,这项优势不明显;2、既有比较完善的测控系统,以及发射相关人才队伍;3、气候温和,发射受天气影响较小。西昌的不足是:

1、交通不便。目前前往西昌的火箭以铁路运输为主,火箭直径也因此被限制在3.35米,否则无法通过隧道;而我国新型商业火箭多数直径超过3.8米,目前暂不知道通过公路运往西昌的可行性;

2、落区复杂。西昌地处内陆,在从东南到西南的主要射向范围内,火箭一子级和整流罩的抛弃/回收作业只能在地处胡焕庸线以东、人口密集的四川、贵州、湖南、广西、云南等省区进行。考虑到安全,每次发射都要进行落区人员疏散(单个疏散区面积可高达几百平方公里),这会极大增加任务实际成本,特别是高密度商业发射情况下。目前,即便美国也尽量避免在内陆回收火箭;

3、既有发射设施无法通用。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两座塔架都只支持使用老式有毒燃料的长征二号、三号和四号系列火箭,无法与新型商业火箭配套。后者需要新建或者改建发射场所(不过这或许也是优点。老式火箭终将退役,发射场改造不可避免。既然都要改造,可以统筹国家任务和商业任务进行,一举两得);

4、产业配套较弱。目前,我国主要商业航天企业,无论火箭还是卫星业务,产能都主要分布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制造业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航天企业一可以利用当地完善工业体系建立优质廉价的供应链,二可以享受丰厚的招商引资政策(划重点:二者缺一不可)。而凉山地区,目前不具备这些条件。

要解决以上问题,对四川省政府来说,有两件事特别重要:

1、真金白银的大力投资,包括资金、政策和资源,从无到有,协助企业把西昌的配套产业建立起来、把新发射设施建设起来,最起码也得把运输火箭的公路修好了(如果路不好修,就得原地建设总装厂)。好消息是这条有一定灵活性,比如生产设施安排在配套更好的成都,西昌只承担发射任务;

2、跨省、跨部门协调。这里主要涉及火箭(降)落区,需尽量减少对外省相关区域的影响,同时制定合理的补偿机制。而且,这也涉及弹道设计等航天相关技术,需要考虑火箭和卫星公司意见;

另有一个“非主流”思路,即西昌初期先专注于服务体型较小的固体火箭。虽然中大型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是公认的主流方向,但我国航天实践表明,运力几百千克到1.5吨的中小型一次性固体火箭,也存在一定市场。这类火箭发射响应快、对地面设施要求低(坚固平坦的水泥地就能发射),运力也能满足中低轨通信、遥感和科研卫星小批次发射需求。因为“摊子”小,所以产业各项配套也相对简单经济。西昌以服务这类火箭起步,由易到难,积小胜为大胜,也未尝不可。

因此在西昌发展商业航天,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并非绝不可能。事在人为。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