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慷仁事件:当最“正确”的代言人再次崩塌

10月1日当天,台湾最热闹的新闻,莫过于签约了壹心娱乐的吴慷仁,在微博上表态祝福。尽管台湾民意不乏有“去大陆赚更多钱,情有可原”之支持,但更多的还是讽刺、以及“吴慷仁原来与台湾演艺圈其他人一样”之感叹。

我曾经写过一位立场偏独的台湾朋友,粉上大陆明星之后的访谈稿(当不喜欢大陆的台湾人,粉了大陆明星)。2016年之后,粉大陆明星的热潮在台湾日益凸显,大陆明星微博表态“中国一块都不能少”能获得“天然独”台湾粉丝之谅解,认为两岸教育不同、民情不同。

500

2018年时许多明星在微博上转发“中国一块都不能少”,台湾论坛追星版上的热评之一

而过去许多台湾明星到大陆发展,这些明星不乏在微博表态,长年累月下来台湾社会也见怪不怪。但今年5月24日,五月天阿信在北京鸟巢演唱会中喊出“我们中国人”,在台湾舆论中引起的负面评论之多、之猛烈,近年罕見。

有意思的是,在同样的时间,蔡依林喊出“我们中国南昌最热情了”,这句话在台湾并没有引起同样猛烈的抨击,不少留言缓颊,表示这不过类似于台湾艺人去美国,大喊“我们纽约最棒了”。而阿信这句话,被认为更“难以解释”。

台湾人对大陆艺人,反而有更多政治包容;台湾人对自家艺人,则更为情绪复杂——这无法用简单的统独二分法解释,“我是中国人”这句话,被视为“比较红”的王大陆说出来的效果,与五月天会截然不同。

在台湾社会观感中,艺人大致分为“红”(如欧阳娜娜)、“在大陆发展”与“台湾之光”(如曾经的吴慷仁)这三个维度。

“红”与“在大陆发展”之界限非常主观,端看该艺人“是否贬低台湾”、“伤害部分台湾人情感”。

如在2022年,杨丞琳“早年家里的经济压力挺大的,在台湾吃海鲜是奢侈的事”之言论能引起轩然大波,就是因为认为其跨越了一个认知界线——从“在大陆发展”、跨到了“红”。日前林依晨的“我是成都人”在台湾发酵也是类似心态。

(很有意思的是,十一国庆在微博发文祝福者反而未必会被痛骂,一是台湾人已习以为常,二是因为台湾年轻一代越来越熟悉大陆社交媒体,认为“大陆团队操盘”。)

而当艺人从“台湾之光”变成“在大陆发展”时,同样会引起舆论的嘲讽、感叹与唏嘘。

“台湾的代言人”

这几日BBC出台文章评吴慷仁事件,其中一个小标题是“特殊的代言人”。BBC一文將吴慷仁事件解读为“面包与爱情(台湾情感)之选择”。台湾舆论场长期嘲讽“小粉红逼明星表态”,但这些年台湾社会同样在寻找“政治正确”的代言人。

这个代言人未必要“青鸟”(小粉绿)、未必要表态反中,但期望是“演艺圈清流”。此“清流”,自然是能打破台湾娱乐圈“一火,便去大陆”的规则之人。

台湾多数人并不极端,在生活中,人们并不愿意因为说几句大陆用语、看个电视剧、刷个小红书就被套上政治帽子。近年抖音与小红书兴起,一些绿营人士以极端(甚至反智)的言论应对之,违背了许多台湾民众的生活认知。

可以发现,过于深绿、言语具备攻击性的台湾艺人,在台湾内部并没有获得多广泛的回响,只能固守在特定小圈圈内。

但与此同时,台湾社会同样有一个心理需求需要满足——台湾艺人和影视作品,可以“不看大陆脸色”、“不必全然遵守大陆的规则”,便闯出一片天。

台湾,可以“不要只是跳板”。

2010年之后,台湾大牌明星不断走向大陆,台湾粉丝给予祝福的同时亦不乏失落。2019年后《想见你》《俗女养成记》爆火,一些原先在大陆的台湾大牌艺人回台拍戏、台湾影视与网飞和爱奇艺合作并屡创佳绩、许光汉的爆火,无疑让失落许久的台湾影视扬眉吐气。

2020年,许光汉进军大陆,许多台湾粉丝表态理解,但难免惆怅。

而吴慷仁的立场,则一直被视为更本土、更台湾。

寻找下一个代言人?

从许光汉到吴慷仁,许多台湾民众一边喊着“商人无祖国,艺人不意外”,一边仍期望在台湾大火的艺人能打破“必然西进”的规则。

可以想象,如果有下一个“吴慷仁”,他(她)会再次成为许多人心中“台湾的代言人”。

纵使两岸如今文化产业密切融合,但在根源上,台湾社会不免仍有“自主台湾”“脱离中国”之类的期许。吴慷仁是好演员、是艺术家,但在过去更饱含着“独立于中国大陆之外”的影射。

但“红”与“在大陆发展”之界限也并非牢不可破。林心如曾被许多人视为“红”,但《华灯初上》后台湾民众仍给予赞许。

台湾人对自家艺人的态度,折射出对大陆的态度——有肯定、有务实,有的时候非常政治,但主流舆论也不会展现出“一面倒的极端”。

可以预测,若吴慷仁此后仍有好作品,很多人也愿意给予肯定。

这有些类似锺明轩,在他发布第一支来大陆的影片并爆火后,争议不小,喊脱粉的不少,但整体数据不减反增。

最后,作为一个大陆口音重的人,几年前我曾因为被当陆客遭受白眼,这情况在今天若被放上小红书,台湾人必将一致挞伐。

于年轻一代的台湾人而言,“全然拒绝大陆相关事物”与“接受两岸统一”这两种情况均属极少数。更多的是游走于两岸的中间派——因为近年两岸塑造出能彼此共鸣的生活、文化、情感、用语......

我们无法在这个充满网军的时代辨别什么是真正的“主流舆论”。但在生活中,许多台湾人都经历过“赴大陆旅游或生活/使用小红书,转变部分想法/进一步了解大陆”之历程。

这使近年激进反中的声音稍减,更使吴慷仁在“人设崩塌”后,仍有部分声音,表达了理解。

500

九月去了大理,待了八天,洱海海东很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