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战将走向终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一幕

一般不懂金融的人,压根不知道什么是系统性危机、也不知道系统性危机来临会是什么样子。

美国要通过金融战收割中国,有很多办法。抄底中国股市?这是最没意思的,小钱而已。境外资金进股市都有额度限制,市场机制所限也不可能一下子买很多,千八百亿美元抄底可能已经很多了,但对中美两国体量来说,九牛一毛。美国人的胃口不会这么小,中国金融一旦出大问题损失也不是这么小。真到那一天,华尔街要想控制中国的某些上市公司其实很简单,恐怕都不用在公开市场上买股票,那些濒临破产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会乖乖滴双手奉上控制权。如果说系统危机是“宏观的整体”,购买股票可以说是“微观的个例”。而且,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股票含金量高低是相对的,价格高低也是相对的,系统性危机引发的股市下跌中你会看到“只有更低,没有最低”。系统性危机给社会大众的第一印象就是,似乎一切都出了问题,都在向着崩溃狂奔。

理解金融危机需要的基本知识

金融系统的一大特点是连锁反应快且广。对学金融的人来说,基本理论框架应该没有问题,应该对金融危机有了整体的认识。对不熟悉的人来说,要说明白这个事儿,就得先理解金融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作用。打个比方,金融系统对于社会就好比循环系统之于人体,资金就相当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循环向人体各个器官和部位输送氧气和维持生命所需的其他物质。循环系统如果出了问题,有可能会引发人体多个地方也出现问题。比如脑卒中是脑血管破裂后出血压迫大脑所致,比如小腿静脉曲张是静脉堵塞及静脉血管变异所致。循环系统出现问题,给人体造成的影响可能是局部的,也可能是全局性的,比如贫血、高血压、三高等。金融系统与之类似,当系统性金融危机爆发时,会通过连锁反应迅速扩散传导至社会经济的所有方面、各个角落,因为资金在社会经济这个大系统里的流动,就像血液在人体流动一样。若金融出现大的系统性问题,扩散速度比实体经济领域的问题要快得多,影响也更全面,所到之处无不波及。

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和扩散渠道。要理解系统性金融危机,要对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和扩散渠道有认识。由于资金流动把社会经济各个子系统连到一起,毫无疑问危机是在金融系统与其他经济子系统的通联过程中传导、蔓延和扩散的。具体说主要有两大方向,一个是通过资产价格传导。这个速度最快,立竿见影。金融资产的价格都是公开透明的,有价证券等还有公开的交易市场,当资产价格整体上出现了大问题时会通过各种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等)迅速扩散到持有相应金融资产的所有社会组织和个人。不管政府机构、公司还是个人。单位有财务有账目,个人也会记账算账,名下资产涨跌一目了然。这种传导不需要资金的流入流出。因为资产变化是价格变动造成的,你可能与外界没有任何交易而一夜之间破产。比如砸锅卖铁炒股持有了一年没动的遇到股市暴跌,比如借钱炒房的遇到房价大跌。另一种机制是资金链传导,这种需要资金流通,传导速度相对较慢。毕竟,资金链断裂是收支能力崩溃的形象说法,准确说是流动资金(或营运资金)难以为继,简单说可以是“入不敷出”。不管公司还是个人,流动资金匮乏或入不敷出肯定不会一夜之间发生,总有一个演变积累的过程,即便严重的也需要时间。不过,它的传导速度仍然要比实体领域快得多。一般说,实体经济领域的危机中交易双方一般而言都是从事实体业务的主体,出问题扩散速度和范围也有限,但金融危机中出问题的交易会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由于各种类型金融交易市场和交易机制(没有专门的有形市场但又确定的交易渠道)的存在,系统性问题通常会造成相当多的金融机构出现资金链问题。不管实体领域为主还是金融领域为主,问题的严重性、普遍性发展到一定程度,越过临界点,就形成了系统性危机。

资产价格体系。一个成熟的经济体,会有完备的金融交易体系。这个体系里,各种类型的金融资产在其中交易,交易者互通有无,各取所需。严格地说,资产和资金不同。会计上所有可以衡量价值、能用于盈利、有价格可以交易的都是资产。一般意义的资产与金融资产不同。不具备金融属性的不是金融资产。比如生猪,在生猪期货出现之前它只是实物资产,在实体经济领域范畴,有了生猪期货之后,符合要求的生猪(尤其大型养殖场的)就有了金融属性。随着金融交易的深化,还出现了虚拟资产,典型代表是金融衍生品。还有一类专门的金融资产,货币及货币等价物。当资金本身成为交易标的的时候,它也会有价格。最常见的是利率汇率,利率是资金使用权的单位时间价格,汇率则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标示的价格。

这里不是讲究严谨的理论课堂,不求“大而全”,关键要掰扯明白,理得清楚。一个社会,主要的资产价格大致是,股债汇,房屋和土地,各种大宗商品。在从金融危机角度说资产价格的时候,大宗商品的重要性通常相对较低。尽管它的价格变动也会影响经济,但因为金融属性较弱,它造成的问题扩散速度较慢、影响范围也会有限。股债汇的金融属性是最强的,使用遍及整个经济系统,而且有统一的、公开的交易市场,所以它们价格若有大的变动,传导速度最快扩散范围也最大。至于黄金简单一提即可。它的金融属性也很强,但由于贵金属本身的性质,存量稳定、增量有限,与实体经济领域的联系还比较弱(黄金除了用于首饰在工业上的用途极其有限),所以不在讨论之列。

到这大致就清楚了,衡量危机时要观察的资产价格,必须要有两大特征:第一,金融属性强、有交易市场,第二,与实体经济有广泛的联系。所以除了股债汇之外,房屋和土地因为符合上述两点,也是资产价格体系的重要部分。金融危机,通常都是从具备这两大特征资产的价格崩盘发展而来。

理解金融危机需要的基本东西差不多了,大致就到这里。

金融危机的那些事儿

先说房地产。皮带哥为什么被抓了?非法转移公司资产。恒大集团爆雷达两万亿人民币,里面有相当部分是从境外借的美元债(不一定非得是美元,只要是房企的外币债务都在此列)。恒大借了多少不知道,但房地产行业那些年在境外发行美元债常见。在越来越严的监管下,它们已经很难从国内渠道筹集到需要的资金。一方面向外发债监管相对宽松一些,再怎么说房地产也需要资金解决发展问题,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是么,另外多少还点儿“薅鬼子羊毛”的侥幸心理,一时间地产公司境外发债蔚然成风。这一块,有个几千亿美元应该差不多,上千亿肯定有。房价崩了,会有大量房企破产。这些美元债都是国内银行担保的。洋鬼子可不傻,知道中国的楼市咋回事,借钱给中国房企肯定要担保,没准儿也是提前挖坑布局。房企如果完蛋银行就得替它们还钱,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并且是中国的真金白银流到国外。虽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很多房企发了债继续胡搞,就像恒大这样的,自己花天酒地胡搞完蛋了拉银行下水,留下烂尾楼和未交房等等烂摊子,政府必须出面替他们擦屁股。这特么办的就不是人事了吧。顺便说,以皮带哥为代表房企的做法是,“收益个人化、债务公司化、风险社会化”,为逃避自己的责任不仅用上了假离婚招数,而且拉上了国际垄断金融资本与国家对立,要说皮带哥是“建国后最大的吃里扒外者”,并不过分。

房企若倒了,处理其美元债务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自然是担保银行出血还钱,这意味着真金白银一去不返,肉包子真喂了狗,国内还得善后;第二是债转股,这意味着外资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入股我们的主要银行。你不得不接受人家的转股价格,不然就还钱呗。不管怎么弄,外资是不会理会怎么给房企擦屁股善后的。

要笼统说房地产有两大分支,一个是“房”,一个是“地”。差别很大,不一样。说房的话,主要就是伴随着中国强劲广泛而持续的城镇化进程,房地产行业大发展。大致经过二十年的时间,房价终于上了天。房地产上下游连接着多少产业?盖房子要用转头瓦块钢筋水泥等等各种建筑材料,交房后要装修,涂料壁纸地砖瓷瓦马桶洗手盆等各种装修装饰材料,住进去之前还要买各种家具家电。好像有人做过统计,房地产的强关联行业就有十几个。你以为美国人要割中国主要通过股市?如果房价真崩了,中国经济不跟着崩就是烧高香。

“房”里面的问题,但凡有些文化受过教育的都懂个七七八八。另一个就不一样了。

“地”在中国的影响更大,更隐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就不好理解了,教育程度和社会阅历少了哪一个都不行。大家都知道,土地在中国是国家所有的,任何机构和个人要使用土地必须要按照法规办用地手续,政府军事公园之类的土地直接划拨,这是无偿的。有偿的则主要有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两种。顾名思义,一种用于工厂,一种用于商业房产开发。这两种用地都要向政府交土地出让经,并且不能擅自变更土地用途。换言之,这地是批了建工厂的,你要拿来盖楼卖就是违法,反之亦然。这十几年,为什么社会上钱越来越多,但物价并没像某些恨国党愤愤们说的那样出现大通胀,原因就是国家以土地为载体,发行了大量货币。换个说法,那么多的钱不是凭空印出来的,有土地背书,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

土地和土地收入,成了地方政府的一大收入,一大法宝。所以,你会看到,其实房企背后站着的不是别人,没有例外都是地方政府。土地增值的主要渠道就是盖了房子之后卖出去:商品房价格中超过60%的部分是土地出让金和各项税费,越是黄金地段占比越高。以前,媒体会报道一线城市和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让收入,太TM可观了。如果你注意过会发现,本来报道就不多,这几年越来越少了。一方面这里有政府体制的原因,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分合合,土地收入一直是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向的问题,这几年提的比较多了,城镇化进程将近尾声,经济模式从依赖投资向消费投资并重转移,产业结构也要升级。另外,也有防范金融危机的需要,这些还都是敏感数据。可以不夸张地说,地方政府用土地财政和商品房,掏空了全社会的钱包。注意,不是“六个人的钱包”,是“全社会的钱包”。这当然不太合理了。不过,接着说就是更深层次的问题了,涉及到社会财富的分配和政府体制的改革,这里讨论的是金融危机,略过不提。

想必很多人会有疑问,土地怎么跟金融危机扯到一起的?Good question。政府收自己的税、花自己的钱,怎么能跟金融危机有关系?因为地方政府借了债,而且加了杠杆。杠杆,是金融的原罪,是贪婪的象征。这里可以用一下 Wall Street 电影里 Gordon Geckon 的那句名言,Greedy is good。

加了杠杆就不一样了。借了别人的钱,总归要还,杠杆越高,风险越大。这是真理。要细说就很复杂,地方政府用有限的财力撬动了更多的资金,搞基建搞投资,这十年中国社会大变样,实话实话不上杠杆还真做不到。地方政府举债,银行也要求担保的,不然政府如果赖账的话就没招了不是,所以,地方政府用来抵押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收入。

现行法律法规禁止地方政府举债,不管是发行债券还是向银行借钱。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地方政府债务平台,主要就是各种“城投”,全名是“城市建设投资”。想了个比较好的辙,避开了法律法规的限制。地方政府借得钱来,大搞建设,大干快上。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地价跟房价一样,都不可能永远上涨。如果哪一天地价崩盘,银行必定上门讨债,政府也不行。现在银行都上市了,逼的没招了走信息披露大家都麻烦,况且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地方政府以各种名目向金融系统的举债,总额多少呢?这应该机密数据,除了监管机构和国家决策层,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但数字不会小,保守估计也要四五十万亿吧。

不过,土地价格不会自己没来由地下跌,总得有个由头不是。这就是房价。房价与地价联动,房价下跌,土地招拍挂就不好搞了,房价上涨土地出让大家都来抢。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地方政府没有例外都会竭力维护当地房价,为什么房价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房价,基本见到了三四十年级别的大顶。再要大涨,最后暴跌的几率就会越来越大。当然,大跌是决不允许的,国家、社会、民众的财富,都通过房价牵着。说得过分点儿形象点儿,中国所有人都是房价这根线上牵着的蚂蚱。

华尔街是玩金融的高手当然明白:要割中国,楼市是首选突破口。它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确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楼市和房价,也是中国政府在这轮金融战里面的防御核心。

再说股市。其实,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不管金融体系还是股票市场都是在较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的,实际上迄今为止,之前历次股市暴跌,除了2015年那次,其他的都没对经济和金融形成较大的全面的影响,也可以说,还算不上危机。当然,只要暴跌凡持股的都会倒霉,这没办法,不过不炒股的个人以及与股市距离较远的行业和公司受到的影响就不那么大了。

但在金融系统发展成熟,国内主要企业不管国企民企大多都上市的今天,股市再出大问题,影响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现在的股市如果崩了,受影响的就不会再仅是那些炒股的了。一方面,A股到现在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真正的“砸盘者”大面积出现会是啥样子,跟这些“砸盘者”相比,基金和所谓大户的卖出力道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国内股市的最大股东国有股,一直是稳定持股的,2001年时因为“减持上市公司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的传闻,就导致股市出现了一轮暴跌。

举个例子:你持有某上市公司2亿股(控股股东),当前股价30元,这样你的持股总市值是60亿元。你用这两亿股权向银行质押贷款,根据公司及贷款时股市情况的不同,质押率会有不同,就是说你价值60亿的股权可以贷出15-25亿的资金,这里假设是20亿。这个比率,对于银行来说已经相当安全了。然而,系统危机到来时不一样了,你公司股票的价格下跌已经不是腰斩,直接砍到了膝盖甚至脚脖子,原来30元一股现在已经成了5块钱。质押给银行的股权,只值10亿了。人家可是借给了你20亿。其实不用到这个地步,银行早就向你发函要求或者追加担保或者偿还债务了。如果你都做不到,OK,银行只好行使质权人权利,拍卖你的股权。放心好了,哪家银行也不会拿着已经不够弥补自己本金的股票傻等,尤其股市还在暴跌。这样,两亿股的卖盘出现了。尽管这两亿股不会一下子挂在卖盘上,但消息很快会出来,大家会争先恐后卖股票。涨跌停板还是助涨助跌的。没办法,只好先封住跌停板。

你这只股票的价格会跌到哪里去?原先三十的股票,还能剩下十分之一就不错了。有人会认为,卧槽大幅跌破净了还不抢啊——等会儿,你是这家公司的控股股东,你的资金链断掉可不是啥秘密,你以为公司经营会不受影响?况且整个大环境都已经大幅度劣化了。面临这种困境,你最好的结果是,公司还没出现太大问题只是流动资金不足,但问题是系统性金融危机来了,那么容易借钱?屋漏偏逢连夜雨,Everything bad will happen to you just overnight。

想象一下,如果股市上出现了几百只你这样的股票,会是什么情景。上百家甚至几百家个股都是数亿级别的超级卖盘,一下子冒出来,谁也接不住。这样,整个股市就会真地跌到阴沟里去。

别以为我在给你说故事。2015年的股灾,就已经把A股市场拖到了危险的边缘。大量的创业板中小板个股,价格下跌到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一是家常便饭,很多跌到只有五分之一甚至更低。再不采取措施,局面大概率会失控。国家被迫采取紧急措施,银监会给银行做工作打招呼,要求给质押了股权的大股东多点儿余地多给些时间,公安部副部长率队赴上海,紧急调查处理打击股市行情中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以“国家队”为主的各路资金救市,几个月内投入资金规模有分析可能接近两万亿,仅各路国字号市场机构投入资金就超过四千亿。这个是可以分析出来的。上市公司季报中都会有主要股东的情况,列明持股数量和比例。统计数据就是这么来的。

顺便说,当年叱咤A股的大神徐翔,就是那时候落马的。你在股市里吃得满嘴流油,还时不常玩点儿邪的黑的,关键时刻需要帮忙了反而落井下石?那就,“不作不死”呗。

上面说的,其实是股市暴跌的一种特例。大股东质押股权后,资金链断裂无力还款被质权人卖出。要明白,股市下跌可能有千万种理由,过程可能不尽相同,但系统性危机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大大小小的股东都在卖出,形成合力。上面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延缓推迟,但系统危机到来时大家都在夺路而逃,就像莫斯科番红花音乐厅恐袭,更合适的比方是,大型体育场出现骚乱,几万观众集体涌向各个出口,这时候被踩掉鞋挤掉背包的被挤丢了老婆孩子女朋友的都是小事儿,这时候若被挤倒,那就真是“被踏上千万只脚不得翻身”了。股市如果出现系统危机,就是这种局面。如果有大股东也被迫卖出,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说实话,除了2015年那次可以说沾了边,其他的都不算。其他的历次暴跌,其实更准确说都是“阴跌”。如果你懂得股市技术分析会知道,那种下跌趋势是有办法预测的,但2015年那次,谁抄底谁死,技术分析预测难度极高,相当于徒手去接从五楼扔下来的菜刀。

系统危机的核心是银行。上面说的那些股市暴跌景象,仍然只是表面。金融交易市场,不过是系统危机最快的传导渠道,不是最大受害者的所在,也不是最多受害者的所在。由于资产价格崩溃,社会上会有诸多银行、大量公司和无数个人因为股市暴跌而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最大的受害者一定是银行。

前面说了系统金融危机的机制和特征,不管资产价格还是资金流通,都离不开银行。它为社会经济这个大系统提供资金,同时也是金融交易市场的最大参与者。当前体制下,银行资金不能直接进入股市,但银行可以交易债券,更是全面参与货币市场。银行系统是社会资金的最终来源,因而资产价格,必然意味着银行资产需要做大幅度账面调整,说得更直接些,银行资产也会跟着资产价格下跌而下跌,差别只是情况不同幅度不同。

所以,不管危机由资产价格崩塌造成还由金融市场引发,最终都会集中反馈到银行系统。所有的系统危机中,金融业都是重灾区,它最后没事儿是因为政府必须奥出手,所谓 Too big to fail,大到不能倒。

金融业的主要分类和基本特点。金融业进一步细分的话,有四大方向: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各个子行业的经营方向不同:看名称的话,国内提到的银行都是商业银行,还有个不常用不常见的名字,“零售银行”;证券业又称为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西化点儿的同学都知道;保险可再分为财险和寿险,都主要通过保费收入投资盈利;信托则是替别人管钱,给别人理财。再深一点会涉及到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不过这个与本主题关系不是很大了,略过不提。

金融业最大的基本特征是,资产负债率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几个子行业里,商业银行已经算是低的了,资产负债率也都在80%甚至更高,证券、保险、信托则更高。举个极端例子,08金融危机中,华尔街的高盛(英文名 Goldman Sachs)以四百亿美元的净资产,运营着总额一万亿美元的大盘子。金融业的高负债率源自它的业务,“用别人的钱赚钱”。因而,金融业赚钱很容易,风险也很大,必须得加强监管。用别人的钱赚钱是真的,不过是给自己赚钱还是替别人赚钱就不好说了,所以西方金融管理领域里出现了一个专用词,Moral Harzard,道德风险。

2010年后的十多年里,其实中国的金融业很乱。最乱的大致在2010-2015这段时间。想必大家都记得,那是每个写字楼里都会有好几家公司卖理财产品,很多商业银行里设了“投资银行部”(别误会它既不卖股票,也不卖债券,也不搞资产重组)。实际上,这是一种违规业务,俗称“影子银行”。负责把银行资金搞出来“体外循环”,赚取更高的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中间业务是银行术语,不明白不要紧)。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那时候CPI偏高,美国即将结束08危机后的量化宽松,国内经济形势有明显的加息要求,但那个时候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贷款总量已经很大,不适合提高利率,央行没加息转而使用了准备金等其他工具。这么一来的结果是,贷款利率实际上出现了“双轨制”,一般的很难以法定利率从银行借到钱,小微企业更难。由于资金的“市场价格”(实际的市场利率)很高,所以银行的钱被通过各种渠道搞出来,去赚高息差,去搞理财、投信托。这就是那几年经常听到的“影子银行”。所幸,国家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2015年前后开始治理(这个后面还会提到),乱象基本消失,贷款成本逐渐回归正常。不然的话,要放在今天会麻烦得很。其实,直到今天金融业的乱象也没治干净,看看恒大和皮带哥牵出来多少人多少事儿?

实际角度,由于现在绝大部分银行都已经上市,大的系统性危机是藏不住的,而且不能拖延必须得处理。房价地价如果大跌会是什么样子,以前国内没发生过(其实2010年前后在深圳等地方短时间出现过并且面积不大因而影响有限),就不说了。

另外需要说的,是债券。主要分为国债和公司债两大类。当然还有地方债,不过这类债基本上不不在公开市场交易,它不是金融交易工具,不过因为它明确的金融属性加上与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联系,自然也在看金融危机时的观察分析之列。债券,一般情况下波动幅度很小,所以交易者大都加了相当高的杠杆。债券在理论上属于‘现金等价物’,因而它跟货币资金一样,都会受到利率和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高杠杆的存在,无需太大的跌幅就足以让很多交易者资金链崩溃。国债是“金边债券”,可信度最高,所有银行和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都交易国债——在中国,国债回购逆回购是短期资金头寸融通的主要渠道——这类业务是货币市场的主要部分。用于绝大部分大的金融机构都在货币市场交易,所以这个市场的交易量比股市大好多倍。资产价格崩塌,也会必然反映到国债市场和货币市场。我们这里真要崩溃会咋样,我不知道,从没见过也不敢想象。不过,你可以去看看美国国债收益率的走势。

“全球两大超级泡沫”

你可能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这是我的独创。所谓两大超级泡沫,一个是美国的股市,一个是中国的楼市。这两年玩自媒体的多了,很多人都讲金融战,说中美是“高血压VS低血糖”。挺形象,不过是瞎JB扯。中国跟美国一样,也是高血压,而且还是三高。只不过,我们醒悟了,转向了,开始讲究“养生”,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尽管如此,问题依然很严重,并且可以预见的短期内无解。这是美国盯上中国准备下刀割的原因之一。

金融方面,中国有国家队,美国也有。你知道两边的国家队都在哪玩吗?中国的国家队在货币市场里玩,炒房子炒地;美国的国家队在资本市场里玩,炒股炒汇炒衍生品。所以,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愤愤们,嘲笑A股市场,“看看人家道琼斯和纳斯达克”。岂不知,你应该拿中国的楼市去跟美国股市比,拿美国楼市跟中国股市比,这才是恰当的比较。要说原因的话,两国的国情和发展路径是决定性因素。顺便再提一句,如果你炒股亏了钱,一定不要怨天尤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唯一的出路,毕竟没人把刀架到你脖子上逼着你买股票。态度不端正,永远不会长进。

既然是国家队玩的领域,体量占比一定在各自的金融领域里最大。相比而言,股市在中国金融体系里的占比并不算大。总市值大致三四十万亿其中大部分还是国有股权,但银行系统手里的房地产地方债等债权,一百万亿已经是保守的估计了。美国的没有具体数据,不过这并不重要。

说句不好听的,但凡是“超级泡沫”,早晚必然会爆。美国人鼓捣股市勇往直前,又没有节制,必然会崩。我们虽然意识到了,仍然要小心谨慎,才有可能避免那种结局——理性地说,现在看其实没有把握。不管从经济发展阶段、城镇化进程、人口统计学、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流动趋势等各个方面看,都不再有能支撑房价上行的长期因素。这对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未来是个很大的考验。不过,既然认识到了问题,就有解决的希望。视而不见的除了问题兑现爆发,不会有第二种结果。

系统危机爆发时政府的应对

系统性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情况是非常恐怖的。要摆脱这个困境,国家只有为数不多的办法,不管哪种都必须要动用大量的资金稳定市场、稳定汇率。政府要迅速搞到大笔money,自然是印钱。不是开动印钞机,那样既 low 还慢:央行直接向财政部购买、以及从市场上购买大量的国债,既向政府提供资金也向整个经济系统注入资金。不过,凡事总有两面性。如此救市,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越是危机的时候,政府越是捉襟见肘,投鼠忌器。大量增发货币会造成人民币短时间大幅贬值,引发严重甚至恶性的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胀就要加息,为稳定汇率也得采取措施。银行在房地产尤其是地方债这个方向上的巨量贷款是经不住高利率的,必然会有很多负债主体如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陷入困境甚至崩溃,至于会有多少企业因为危机导致各种原因如资金链断裂等陷入困境或者破产,无法想象。你以为人民币贬值会提振出口,但汇率的短时间大幅波动不管升值还是贬值,都是灾难。人民币若一夜之间大幅贬值,会让有大量外币负债的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比如前面提到的有大笔美元债的房企、进口业务有大量外汇借款的贸易商、有大笔外汇债务的航空公司(买飞机租飞机买燃油都用外汇)、用外汇付款的原油铁矿石大豆等等大宗货物进口商,等等,这些都会因为人民币短时间的汇率大跌而受到严重影响。如果人民币兑美元一夜之间从1:7到1:8甚至8.5,意味着很多公司可能利润减少20%或者债务增加20%。而且,这仅仅是直接影响,还没有考虑到间接影响、杠杆效应和“乘数效应”。这三个,不详细解释了,简单说就是影响的侧重不同。

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出口业务占比很大,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如果汇率大幅贬值会显著拉升进口的原材料成本,进而提高制造业成本,这种类型的通胀类似于输入型通胀。不管哪种类型的通胀,都会拉高CPI和PPI。

还没说大量的个人购房贷款。房价如果腰斩甚至跌得更多——08危机时美国房价可不是仅仅是腰斩——很多人会放弃还款,房子价值已经低于欠银行的未还债务了,你还会还钱吗?这是一种极端情形。系统性危机来临时,收入会普遍降低,失业会有所增加,这些原因加上房价下跌,也会让按揭贷款人放弃还款。这个影响的面,可能就更大了。银行需要周转的是钱、货币、资金、资本,不管怎么叫,反正不能是追债拿回来房子和土地。银行必然要变现的,结果可想而知。

更不用说,中国有大量的低收入人群,这些人的生活会受到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同时,国家在政府收支接近崩溃的时候还要保证社会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养老医保等等。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人家以白衣骑士的面目出现,你还有什么资格谈条件?

迫于现实压力,你不得不答应苛刻条件。那么多被美国成功割肉的国家都经历过这个,以前是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墨西哥土耳其,现在是阿根廷斯里兰卡。哦对了还有乌克兰,不过是美国用了另一种“刀法”。

我们的准备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一幕

美国针对中国的金融战,是多方面筹划布局按步骤实施。最近两年,尤其俄乌战争爆发、美元加息后,在中美政治角力外交往来种,能寻到种种迹象,不过这些属于另外话题了,按下不表。

所幸,美国针对中国的金融战布局,并未成功。果真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话,政府也很难抵挡。四十年改革开放积累的财富、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短时间就被国际垄断资本搜刮。

这两年,国家面临的形势其实很严峻。警报并未解除,考验也未结束。别的不说,知乎问答里天天都能看到一眼便知的疑似境外水军提问,花样迭出,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至于其他方面,负面的东西大家都有体会,不必多说。

国家已经吸取了08年金融危机和“四万亿”的教训,提前多方面采取了措施。前面提到了2010-15年这段时间里的金融业乱象尤其是“影子银行”。大致就在2015年前后,伴随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美国重新将矛头指向中国,国家在经济和金融上做出了全面的调整。那几年,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你会找到线索。这个会相关的东西,能公开的媒体都会公开,毕竟还需要向全社会表明国家的政策。降杠杆降风险去库存,都是有针对性的提法。随后提出要脱虚入实,制造业立国,让金融回归其“宏观经济和社会服务者”的本位,更是明确提出了“中国制造业2025”等规划。何等的高瞻远瞩。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比如,现在已经看不到地方政府抬高房价的这那奇招,大势所趋,想必内部也统一了思想。这些,仅仅一年多之前还可以经常在媒体上看到。银行系统面对各种不良资产也采取措施降低防范风险。诸如此类的事情,媒体不会报道。很多事甚至媒体都未必知道。

虽然金融战尚未结束,但我有十足的把握和信心,中国将取得这一轮较量的胜利。上面那些,主要是从国内经济角度出发分析论述的,如果你从国际外交、地缘政治等方面看,中美谁消谁涨态势分明。美国在俄乌战争中押上了它的美元霸权,这是二战后美国最大的赌局。美帝早就清楚了,不存在与中国大打的选项,所谓的姿态都是做出来忽悠人的。以外交战和金融战为主,配合贸易战科技战,是美国的主要策略。现在看,它能打的牌,已经不多了。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替我们趟了路,试了错,我们还有余裕壮大了自己的联盟,金砖和上合。

尽管压力很大,形势严峻,但我们已经做了万全准备。国内、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军事、外交,等等。九月美元可能开始降息、十月金砖峰会有可能推出“金砖体系”,最迟到明年一季度美国新总统上台,走势就会柳暗花明、水落石出。我将2010年后的十五年称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一幕”。

我很庆幸,生于一个伟大的国度,经历一个伟大的时代,见证一个伟大的奇迹。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