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之争:中美会有另一种结局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国图智研究院”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5G技术;美日半导体竞争
摘要:中美贸易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的美日贸易摩擦,同样,中美在5G领域的竞争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美日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通过对美日半导体竞争的回顾与分析可以丰富我们看待中美5G之战的角度,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走过的老路后,思考中美之间的另一种结局
中美贸易战依然在持续,对这场没有硝烟的两国较量的分析很容易让人回想起上个世纪美日贸易战的历史。美国的日本的贸易摩擦始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60年代末,终于90年代后期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并逐步衰退。双方竞争的领域从纺织品、彩电扩大到钢铁、汽车,再到80年代的汇率、半导体。可以看出贸易摩擦的领域从轻工业、重化工业演变到高新技术产业,
再到金融、宏观领域,是一个逐步深化、加剧的过程。中美摩擦与中日摩擦也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中美摩擦与中日摩擦的背景都在于一国的经济实力急剧上升,美国对其的贸易产生逆差;其次,贸易摩擦的领域都随着时间发展而扩大,并且对世界的影响都非常大。因此,对过去日本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解,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来更好地应对和解决中美摩擦。
(图片来源:BBC)
美日半导体战回顾
中美之间的5G之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讨论,也同时引发了各方的忧虑。美国和日本之间早前在当时的电子通讯——半导体领域也有着一场激烈的矛盾。在政府的支持下,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供应商。这引发了美国对国家安全风险和核心技术竞争力丧失的警惕和不满。里根政府认为日本是对美国最大的经济威胁;华盛顿指责东京的国家扶植的产业政策,认为他们盗窃了美国公司的知识产权,在美国市场上倾销。
早在1982年,美国司法部门一直指控日立(日本电子电气公司)的高级官员阴谋窃取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机密计算机信息并将其带回日本。IBM还起诉了日立。随后,这两家公司在法庭外解决了这起案件,日立于1983年向IBM支付了100亿日元(9230万美元)的特许权使用费,同时接受了IBM对其未来五年新软件产品的检查。另一家日本主要电子产品生产商东芝也曾被美国制裁,其被起诉的原因是东芝在美国和苏联军备竞赛中,向苏联转移了敏感军事技术。美国于1987年对东芝的产品实施了为期三年的禁令,东芝在90多家美国报纸上刊登了整版广告,为其行为道歉。
随着日本半导体产业在市场上占据的份额急剧扩大,发展势头迅猛,美国对日本的警惕也进一步加剧,甚至产生了一定的敌对情绪。在这种情况下,1988年美国和日本就半导体问题开始谈判,美国以反倾销为由对日本部分半导体产品征收100%关税。一年后,在与美国签订的为期五年的半导体协议中,日本同意监测其出口价格,增加从美国的进口,并接受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检查。随后是1991年的第二个五年半导体协议,其中日本同意将美国在日本的市场份额翻一番,达到20%。在1989年的另一项双边半导体交易中,日本被要求向美国开放其半导体专利。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加大力度帮助美国企业巩固其在芯片领域的产业影响力,并公布保护其国内芯片产业的规则。两国在1996年就如何衡量各自的市场份额又产生巨大的分歧,不过随后整体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美国在显微加工方面竞争力提升,另一方面韩国和台湾技术发展,成为日本的强劲竞争对手。日本已经失去在半导体领域的主导地位,并与欧洲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技术交易。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在半导体竞争的过程中,美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尽管日本在半导体科技领域的发展非常迅猛,但由于其自身经济体量和政治、军事地位的限制,日本从始至终处于劣势,最终做出巨大的让步和妥协。
中美5G竞争
中美在电信通讯领域的竞争的最大主题是5G技术。此前,移动通信领域的变革主要由美国和欧洲的公司推动。5G技术的应用将再次改变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只不过这次变革的推动者不再只有欧美国家,中国5G技术的开发改变了全球通信技术力量的格局,一场决定美国还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竞争正在展开。当然,中国对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的挑战必然不会简单被美国接受,5G技术的主导权的争夺对中美两国来说都至关重要。
美国国内及其重视5G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商用,同时对中国5G技术取得的进步感到担忧。在2月份中美谈判之际,特朗普表示,鼓励美国公司加强在这场主要由中国和中国公司华为主导的5G技术发展的竞争中的实力。美国政府担忧中国将主导5G电信发展并利用该技术监视美国。由于美国对中国5G的警惕和敌视,中国5G技术在全球的合作受到了相当的阻碍。此前特朗普在对英国的国事访问中,敦促英国要对华为和5G“非常小心”;随后由于荷兰政府准备拍卖新的“5G”互联网权利,美国最高外交官又向荷兰施压,使其追随华盛顿对中国的强硬立场。
虽然美国所设下重重阻碍,但中国在5G领域取得的进步依然让世界瞩目。目前中国5G相关专利权在世界领先,即使
是美国方面所作出的《5G全球竞争》报告在4月2日的更新中也以“中美并列第一”为结果。而在一年前的报告中,中美竞争还未如此激烈之时,曾承认“中国,韩国和美国目前正在引领5G竞争,中国领先”。中国技术的硬实力是美国所无法否认的。美国所针对中国5G的方向也重点在于知识版权、信息安全等领域,并在舆论中大肆宣传对华为被中国政府控制的言论,以引起其他国家对中国5G技术信息安全的担忧。
中美5G之战会重蹈美日半导体竞争覆辙吗
中美之间在5G领域的竞争与美日之间的半导体之争就争端本身来说确实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对高新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的争夺,并且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美国所制造的强劲的阻力,包括政策、舆论、国际竞争等一系列层出不穷的招数。而且5G技术尚未全面投入商用推广,因此中美之间的5G之战将随着商用的推广和普及而越来越激烈。从日本的历史结果来看,即使日本在半导体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但依然在与美国的谈判中节节败退。现在的中国在经济实力等国家实力中依然与美国有着较大的差距,那么中国会像半导体战中的日本一样,最终输掉这场5G之战吗?显然,中国并不是当年的日本,中美之间的情况还要复杂得多。
首先,中国与美国更多的是在较为平等的关系上相互依赖或者相互排斥,并不是像日本一样单方面依赖美国。这就导致日本向美国的妥协和屈服是非常容易的,而中国则并不会干脆地选择接受美国随心所欲的“安排”。
20世纪50年代初生效的《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使两国间形成了特殊的军事同盟,
实际上美国对日本在军事、安全等关键领域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尽管随着日本的经济的发展,美日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但是这种不平等一直根植在美日两国的政治关系之中。日本作为受美国保护的对象, 在贸易争端发生时往往主动和解,
从《半导体协议》的签订就可以看出,从谈判会议的召开到协议的签订,整个过程中日本都基本没有主动权。而中国的态度则更为独立自主,因此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更为激烈,中美之间的谈判也进行地非常艰难。所以,中国在5G领域也一样不会简单地屈服于美国。
其次,在中国与美国关系更为平等、独立的基础上,中国本国的市场潜力和日本也有着相当的差距,对美国经济上的依赖小于日本,美国也难以通过直接对中国政治经济施压的方式来强行占据中国国内市场份额。“依靠美国的安全保护,日本在其推翻美国的能力方面受到限制,并且日本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发展潜力较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研究员张莫南说。“但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来解决经济和技术发展之间的不平衡。这对跨国公司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这将使中国能够融入全球创新和技术合作,但中国必须设法消除对其增长模式的疑虑。”而半导体竞争中的日本,则主动选择将美国的市场份额提升到20%,显然美国既不能对中国如此直接施压,中国也不会主动在5G竞争中屈服。
因此,中美在5G竞争中并不会像上世纪90年代的美日半导体之战一样,以美国靠强硬地位简单获胜为结局。此外,中美之间的竞争也比美日之间的摩擦要复杂和激烈。5G作为电子通讯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和4G的推广一样具有无限大的价值,甚至会更多。而且5G技术依然还处于酝酿阶段,可以预见的是中美在5G领域的竞争将是一场漫长的竞争,尽管前方还有很多阻碍和未知的挑战,但如果中国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开发利用国内市场,开拓更多国际合作的可能,势必有助于提高中国在5G技术的地位。
作者:王子月
参考文献:
[1]董德志,金佳琦.贸易战之危与机:美日贸易战史鉴[J].金融市场研究,2018(04):128-136.
[2]张力瑶.美日贸易战对当前中美贸易冲突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8(10):51-52.
[3]Wendy Wu, Lessonsfrom an old trade war: China can learn from the Japan experience, South ChinaMorning Post, 2019-6-16
[4]Bryan Johnson, TheU.S.-Japan Semiconductor Agreement: Keeping Up the ManagedTrade Agenda, TheHeritage Foundation, 19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