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考了全班倒数第一,我决定“鸡娃”,一个月后我幡然醒悟

作者| 木马君

500

几个月前,我在号里分享了小木马有一次月度考核只拿了20分,全班倒数第一的事。

后来号里的云阿姨云叔叔们就常常关心,小木马最近怎么样啦?能否适应国内的学习氛围?

老实说,那次的月度评估给我带来了小小的心理冲击,作为一个曾经是“小镇做题家”的人,心理上真的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吊车尾。

500

而且,小木马是个十分聪慧的孩子(至少在亲妈的眼睛里是这样500),他小小年纪就能非常流利地与人沟通,语言能力突出,情绪稳定,还很热爱社交。

他对事物有好奇心,对人有同理心,这样的小孩为什么会在评价系统里“吊车尾”,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500

那次月度评估之后,小木马倒是没什么改变,他绝大部分时候还是乐呵呵的一个小男生。

我这个家长倒是端正了态度。很快我就发现,我们的问题在哪里。

500

以前我总觉得学校里的任务不重要,也不会刻意把能赢得学校积分的东西带去给老师。我总想着,才6岁的孩子,不用那么严肃啦。

比如,学校常会有一些“家庭项目”,让你选一项任务去完成,比如去动物园拍动物啦,去户外找花花草草啦,

还有时,问你有关某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美食,你可以选一项内容,拍个照片或者做个剪报。

我们平时几乎所有空余时间都在陪伴小木马,动物园当然去过,户外运动和散步更是家常便饭,我们一起旅行,也一起读书,他见过颇为广阔的世界,也有很多美好的亲子时刻。

小木马生活得很丰富,做过很多事情,只是,我这个懒散的家长怠慢了学校的要求,没有把学校交待的照片或资料打印整理出来,贴在他的作业本上。

500

六月份开始,我成了一个乖顺的家长,不敢再掉以轻心,开始认真对待各种学校和老师要求的东西。

有一天早晨,是交作业日。

我翻看了一下他的家庭作业本,作业是写了的,但是那个“额外项目”却没有完成。

那一周他们学习了关于巴西的内容,因此问巴西有什么美食?小朋友可以贴照片或剪报,写几句话。

虽然早晨的时间已经很紧张了,但那一刻,我成了一个努力的中国家长,不放过任何一个得分的机会。

我和小木马商量了一下,巴西烤肉算不算巴西的美食?那我们周末刚好出去烧烤过,可以把那个烤肉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作业本上。

500

于是,我和木马爸爸兵分两路,我带着小木马洗漱吃早饭,木马爸爸赶紧去书房里打印烧烤的照片。

照片贴好后,又让小木马抓紧时间,写了几句话,算是主题作文。

一阵手忙脚乱,我们终于快马加鞭,完成了这项作业,

送了小木马出门后,我拍拍胸脯,呼出一口气,幸好,幸好,这两分有着落了。

我终于有了一点中国小学生家长的样子,开始关心他的作业写得全不全,开始把他的阅读水平,算术水平,语文词汇表都放在心上,时时督促,刻刻谨记。

不怕你们笑话,我甚至给他报了一个数学课外辅导班,上了几次后我发现,我的天,这课程是一定要家长在旁边陪着的,否则孩子根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500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飞快,很快6月就过去了,到了6月底,他们再次有了月度评估。

老师这次没在通信App上发每个小朋友的得分照片,因此我完全没注意到这件事。

后来的某一天,我整理小木马的书包时,才从里面掏出6月份的评估证书来,我一看,他得了100分,是金牌。

看到这个“金牌”,我并没有欣喜若狂,反而是陷入了思考。

500

一个月时间,从20分到100分,这提高得未免有些太显著了。

很显然,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他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他既没有突然醍醐灌顶,也没有头悬梁锥刺股开始刻苦学习。

这期间,只是我这个家长做了一些额外的努力,家长更上心了,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敦促孩子,这孩子的评估就变了。

我忍不住感叹,感情这考核的是家长啊?

我自嘲道,看来我从一个铜牌的家长进阶成了一个金牌的家长,这样的家长才是学校希望看到的吧?

得出这样的结论,倒也并不算荒谬。

其实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国际学校,如今家长都是被卷入和被衡量的对象。

公立学校里,往往是靠家长鸡学科成绩,配合完成学校的作业,而国际学校,是另一种形式的“鸡娃”,它隐隐地期待,家长会无条件地付出时间和精力,给孩子一个好的履历。

500

去年,有一次小木马学校举办趣味竞赛,有一个项目是用最少的乐高积木搭出一个动物。

因为小木马非常热爱乐高,家里有小山一样的乐高积木,于是我便鼓励他参加这个竞赛。

500

后来,他用很少的几个乐高零件,搭了一个迷你型的小螃蟹,非常有趣。

500

我们用这个作品去学校参赛,没有得奖。

后来我们发现,得奖的作品大多非常“高大上”,既复杂又完备,相比之下,小木马的小螃蟹显得相形见绌了。

然而,这些作品虽然精密美观,但是它们既不是“最少的乐高积木”搭成的,也可能甚至不是小孩自己搭的。

相信现在的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孩子的手工作业,一个个都美轮美奂,这背后都是家长的技能和努力。

每每这种时候,木马爸爸总要发些感慨,为什么家长代劳的东西,会被学校认可。这样的活动,难道最后是比拼家长的手工能力吗?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500

后来,校长大约也觉得这样不妥,几天后,他亲自给我们发来邮件,说再三考虑后,决定给小木马补发奖状,因为他的作品才是最贴近竞赛主题的。

(在此也特别感谢校长先生的理解和细心)

木马爸爸遇到这样的事,常常会说,这是一种不公平。

一开始我有些不解,这有什么不公平的?

想卷的家长投入更多精力,而不想卷或者不能卷的家长,就接受孩子中庸的成绩呗,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后来,我才慢慢地理解了木马爸爸的视角。

500

在德国,大部分孩子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上私立或者所谓精英教育的气氛非常淡薄,这种风气没有在德国形成。

只有极其少数的家长会像国内的家长这样,殚精竭虑,付出大量精力和金钱去主导孩子的学习。

大部分时候,学习是孩子在学校和老师的辅导下能自己完成的,学校并不会隐性地默认,你需要在家得到家长的额外辅导,否则可能会跟不上。

德国小孩也有各种课外班,比如乐器,但这种资源也是公共资源。公立音乐学校里的课程很便宜,人人都能负担得起。暑期夏令营也很实惠,孩子们都有机会。

当然,德国的义务教育也不是完美的,它也有它自己的问题,但是从整个社会来看,它保证了很好的公平性

孩子们不会因为家里没有一个全职的妈妈就学习落后,也不会因为家里没钱报额外的辅导班就失去了很多机会。

500

我的一个邻居是小镇超市的收银员,拿着最普通的基本工资,另一个邻居是尼克,开私人美容诊所,是个富豪,他们的孩子都在小镇的学校上学,接受的教育并没有什么不同。

这样一对比,我忽然就理解了这种公平性的重要。

500

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我的父母根本不用操心,我甚至极少在家写作业。而如今的家长则不堪重负。

500

尽管我们教育的初心,原本是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让他们通过好奇心和自驱力去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然而现实里,现代的教育体系拼的往往是家长,家长有没有投入很多精力和资源,家长有没有亦步亦趋地陪同和督促,这大大地影响了孩子在这个体系里的评价。

这里面,孩子不是绝对的主角,也不能凭一己之力决定自己的评价,家庭的资源和父母的投入成了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跳出这个习以为常的框框去看,这确实是一种不公平。

有资源(包括时间资源)的家庭,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被认为“优秀”,而资源投入少的家庭,孩子就有了天然的劣势。

长此以往,精英阶层更加精英,普通家庭的孩子更无升迁的机会。

卷,是一件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事,最终大家一起提高了分数线。

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能减少一些焦虑,把学习这件事还给孩子?

500

点击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