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学吉他,德国队友和音乐老师差点闹翻了

作者 | 木马君

500

在他爹的怂恿下,小木马从两个多月前开始学吉他了。

有些瓜友可能想问,为啥是吉他而不是其他乐器?为啥是6岁开始学吉他而不是等他再长大一些?

事实上,我也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在我家,小木马的很多活动都是随性而为,并没有特别严密的安排和长远的规划。

最近,不知道被哪位摇滚大神影响,父子俩突然爱上了吉他,于是木马爸爸非常热心地找朋友联系了吉他老师,很快就安排了吉他家教课。

总之,我们家的课外班,都是父子俩广泛又短暂的兴趣爱好的见证,主打一个随心所欲,像花火一样灿烂。

500

小木马和吉他老师上了几节课,一始是学习熟悉各个琴弦的位置,然后是学习“哆瑞咪发嗦啦西”。

老师说,每天都要在家练习,至少要把当天的内容练熟。一开始,手法生疏,每天都要花小半个小时反复练习,才能把本周学习的内容掌握。

再后来,开始学习乐谱,节奏,并弹奏第一首歌《小星星》。

看到小木马不过几次课的时间,已经能勉强弹奏“一闪一闪亮晶晶”了,我心里十分欣慰,总觉得这是进步的表现。

500

咱们中国家长大约都有这种心理,花了钱,付出了时间,便希望孩子能有进步和收获,这种收获需要肉眼可见且可测量,比如能弹出一首《小星星》,这是一种收获,说明孩子学到了“东西”。

木马爸爸对于小木马的这种进步似乎不为所动,他总是若有所思地看着练琴的小木马,一脸忧虑。

500

小木马练琴期间,木马爸爸也没闲着,他自己也开始一头扎进吉他这个新世界,他不仅跟练小木马的学习内容,并且迅速地又给家里买了三把吉他,其中有两把是某著名品牌的钢弦的民谣吉他。

500

我深吸了一口气,算了,随他们去。

德国人对于买装备的执念,大概我这辈子是没法共情了。

为啥一个才学琴几天的孩子,得用这么好的装备,会不会有点暴殄天物?

木马爸爸不这样想,他总说,好装备是一种态度,既然玩吉他,就要把态度摆端正。

好吧,看在木马爸爸每天陪练的份上,我就不和他计较了。

毕竟,保证家庭和谐的一个规则就是,谁带娃,谁就有理,既然我没太参与吉他的陪练和辅导,那我就不随便发表意见了。

500

又过了两个星期,小木马还在继续学习乐谱,他每次课学习几个音,然后课后在家要练习这几个音的指法。

哆—瑞—咪—,哆—瑞—咪—,

木马爸爸晚上陪着他练习,每次练完,他总是皱着眉头。

他说:陪娃练琴太痛苦了,这样很难坚持啊。

我问:咋了?

他说:每天都要提醒他,催促他,不然他自己并不会主动想练。这样一直盯着,真的很难受。

我不以为然:这不是辅导娃的常态么?谁家陪娃练琴的,不是这样的呢?

木马爸爸一脸烦恼,他说:不是这样的,这样不对,看他不情不愿地勉强地练,我也很烦躁。

500

我稍微安抚了他几句,没有太放在心上。

虽然我从小没有认真学过乐器,但是这些年每一个学乐器的小孩,都是靠着勤学苦练,才达到了专业的水平。

毕竟人家钢琴大师郎朗也是在爸爸严苛的棍棒教育下,才苦练出了厉害的弹奏水平。

所以,我一直认为,学乐器,主打一个勤学苦练和持之以恒,而小孩子当然是缺乏高度自律精神的,所以父母需要时常从旁督促,也就是常态了。

我不明白木马爸爸到底为什么焦虑。

500

过了几天,正逢假期,我在工作室码字,木马爸爸带娃出门闲逛。

下午他给我发来一张照片,在一家琴行里,小木马正抱着一个摇滚吉他,摩挲着琴弦。

我露出一脸惊讶:你们又想买装备?!

木马爸爸立刻解释道:只是看看。

看着抱着摇滚电吉他的小木马,木马爸爸忍不住发来消息说:

他真的非常非常开心。

现在终于接上了音箱。

(等我们去了)科隆,我会带他去当地的乐器店,一家非常非常大的店。

500

晚上回家,木马爸爸又继续和我感叹:

“真的,你不在现场,你真应该看看他抱着电吉他的神情,满脸幸福,眼睛里突然就有光了。”

我不解风情,说:怎么,这是要买电吉他的节奏吗?他基础指法都没学完呢。

木马爸爸辩解道:不是为了买电吉他,你不明白。

后来木马爸爸解释道,他并不满意小木马目前学习的吉他课内容,在他看来,这是纯古典的弹法,特别中规中矩,特别无趣。

我好奇道:难道乐器不都是这样学的吗?从基础指法开始,反复练习啊。

他说:我知道你们中国人都很注重这个,反复练习技法,要下苦功,但是我觉得这样不行。你看小木马,现在都不愿意练琴,因为练指法太无趣了。我真的担心,担心他对于弹吉他的热情快要被杀死了。

如果从一开始,这种热情就被杀死了,那真的太糟糕了。

500

我开始认真听他说话,问道:那要怎么办?

讲真,我从没想过,练乐器还有不枯燥不痛苦的路径吗?

木马爸爸说道:小木马总是和我一起看油管上的顶级吉他手演奏,他因此特别仰慕他们,想要也能这么酷。他需要学习和声和扫弦,需要弹些现代的酷一点的音乐,而不是老到掉渣的《小星星》。

他说,学乐器,需要有乐趣和热情,如果从一开始就这么痛苦,那怎么行?培养出来的不过是个熟练的机器而已。

我说,你这是急于求成,他才刚开始,肯定会枯燥一点嘛,所以得苦练啊。

木马爸爸却很坚持他的意见,我俩一时争执不下。

最终,他甩出杀手锏,问道:

是你们中国的音乐家多,还是我们德国的音乐家多?

我一时语塞,当然咱们国内也是人才辈出的,但是要论世界顶级的音乐大师,似乎德国人确实有两下子。

于是,我认真地想了想木马爸爸的话,开始反思到,也许每个人习惯的认知会让他以为世界就该是这样的。比如我向来看到周围学音乐的孩子需要勤学苦练,便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途径,如此的理所当然。

没想到,来自不同教育环境的木马爸爸,却完全不接受这一套。

500

我反思之后,虽然仍然不懂音乐应该怎么学,但是我决定让木马爸爸去主导这件事。

还是那句话,一个家里,谁行谁上,不参与的人,就不要指手画脚。

木马爸爸于是私聊了小木马的吉他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种种质疑,对话的过程大约和与我的讨论很类似。

一开始,吉他老师大约也是不悦的,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授课内容被挑战。

老师有同样的解释,意思是小木马学得不错,只要勤加练习基本功,就会有很大进步。

老师为了说服木马爸爸,给他发来一个他教授的其他小孩的弹奏视频。

那个小孩看着八九岁的样子,学吉他第二年了,他认真地埋着头,娴熟地弹奏一首颇为复杂的古典乐,看着他的左手在吉他柄上下翻飞,手指凹出不同的形状。

我忍不住称赞,啧啧,看着真不错呀。我心里有点羡慕。

木马爸爸不以为然,说,你看,这看着像是以后要进管弦乐队似的,无趣极了,小孩一点活力都没有。

在木马爸爸的坚持下,毕竟客户的需求还是要考虑的,吉他老师在下一次课上,多背了一把电吉他来,并教了小木马两个和弦,让他跟着节奏自由弹奏。

小木马那天开心极了,他点名要弹AC/DC摇滚乐队的歌,因为这是他最喜欢的乐队。于是,他在老师的带领下,幸福地弹起来,投入而忘我。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懂了木马爸爸说的“他的眼睛突然亮了”的意思。

500

晚上,又到了练琴的时间,这次小木马主动地问道,爸爸,晚上我还可以弹电吉他吗?还可以多弹一会儿吗?

木马爸爸自然是笑眯眯地配合,他立马装备跟上,早已买好了外放的音箱,插上电吉他,琴弦一扫,气势迸发,还真有了一点摇滚演唱会的感觉。

看他们父子俩兴奋地弹奏着大喊着,我想,这大约就是木马爸爸说的,学音乐的乐趣和热情。

因为热情,才会着迷,因为着迷,才会自发地钻研和苦练,最终成为一个高手,这也许是一条不同的进阶之路。

500

靠热情和热爱激发的苦练,和被父母要求的苦练,也许都能达到专业水平,但是过程是不一样的。

等达到专业水平后,有热情的人可能会一直热爱下去,而被迫考级的孩子,可能会再也不想碰琴。

也许,木马爸爸是对的。

500

点击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