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者的归宿:平凡之路亦或天道觉醒

继续接着上篇文章聊,在那里我做了一个相对复杂的论述,涵盖的内容、发散的点也比较多。这种叙述方式可能会给读者造成过量的信息冲击,不利于抓到要害。

对此,在这篇文章里,我尝试将后现代主义的问题进行一个降维与凝练,紧扣一个核心,即对于“易与不易”的理解。

解构,本身就是服务于易/变化的。就像拆迁一样,只有先破坏了,才有盖新楼的可能性。

但也正如拆迁一样,拆掉的只能是房子,不可能把土地的结构基础给破坏了,否则就没法在上面继续建新房,这其实也是一种“易与不易”之道理的体现。

要了解易与不易之思想根源,就必须再次回到河图洛书中去。

一、再谈河图之中的体用关系(易与不易)

在《变与不变,易与不易》一文里,我提到过从河图到洛书的变化,因为天一水、天三木、中五土之位置不变,由此构成易理中的第一层不易之象。

在那篇文章里,有人质疑我所谓天数之河图到地数洛书的变化是否合理---能问出这种观点的人,基本上就是连术数的门都没有入过,要么就是读了一堆书而不得甚解。

首先,天和地二元对立彻底分离而不相互影响?这符合中国的文化思维?其次,但凡了解地支会藏天干之气这个基本道理,也不会生出所谓天数与地数不通的观念。天与地如果完全不通,天干地支的那套算法基本上就废了,天干之气没有地支的承载,也不会生出实体。

对此,我不仅会反驳,还会用从整体论的角度对其进行扩展。

500

不仅河图到洛书这一个宏观演化过程里存在着“易与不易”的道理,在河图自身内部的演化规律里,也存在类似的道理。

500

看图说话,注意图最中央的这个十字型的白点集合,它是河图中的中土5,有居于中不变的意思。

记住5这个数字,然后看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上成对的黑白子:

1和6,居于北;2和7居于南;4和9居于西;3和8居于东,同时,5和10居于中央。

再计算一下,这些数字的差数是多少?是不是都是5?而5在河图中是什么意思呢?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它是中土5,有不易的意象。

为什么河图五个方位(东西南北中)上的成对数字之差都是5?要理解这点,需要对下面一个情况进行说明:

黑子为阴,白子为阳,阴为静,阳为动,黑白子之间的差数,象意为相对运动产生的变化。

从黑到白是变化,从白到黑也是变化。

这就好比物体从静止到匀速运动是运动状态的变化,从匀速运动到静止亦是运动状态的变化。

500

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上的每一对黑白子组合都代表着一种变化的趋势,而无论怎么变化,其差值始终是5,始终与中土之5保持着联系。

这其实就是一种明确的意象,即变化之中有所不变,而此所不变,为与中土之体一致。

就像一个公司,你下面部门再怎么管理,其核心思想必须与中央保持一致。

500

注:一般性的公司组织架构图,可以看出越往权力中央,其分支就越小(如果把职能部门的分支与否意为一对变化的话,即分为动,不分为静)

在革命时期,我党放权基层,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但同时也会把支部建在连上,以此保持基层与中央在核心思想上的一致---这其实就是党政管理之中的中土5不易之象。

500

这个朴素的道理,在管理学中往往有着深刻的实践性。

我在之前文章中论述到的“封闭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对应河图之中,其封闭性就是所有相关变化差数为5,与中土5在全局之中保持一致;开放性就是全局之中,各方位黑白子之间的运动变化本身。

在河图的意象里,变化存在,但变化之中会有一个不变的规律。不变之处为体,变化之处为用,体为生数,用为成数,生为静,为阴;用为动,为阳。一阴一阳谓之道,由此产生事物的变化发展,而生成二字则由此而来。

当然,上述描述,仍然是一种简化,实际上,不变之中亦有变化,就像这河图之中中土5的五个白子之外,也有十个黑子将其围簇,也形成了阴阳动静变化的态势。

500

只不过,从结构出发,中5一处的十字对两平行线的结构,其运动变化、能量交换的剧烈程度显然不如其他方面的平行线对平行线,故而其变化的速率是极其缓慢的。

要理解这点,可以想象一下热交换过程中,两个面以怎样的结构接触其交换速率更快?是平行面相对交换更快?还是垂直面相对交换更快?

500

如果这样描述对你来说也抽象,那找一个阳光垂直照射到你家楼顶的时刻,把你家楼顶平放的光伏板翻成垂直的,看看哪种姿势发电更有效率。(现实中光伏板会随着阳光的角度去调解自身的角度,但基本原理仍然是增加接受光照的面,这与河图中阴阳黑白子平行相对获取更大的能量交换速率有着类似的道理)

500

此外,即便是变换,中5最中央的那个白子也依然受到外面四个白子保护,形成一个完全不与外界接触的孤立面,此为其不易之基底。

再来,中5一处,即便是存在变换的趋势,但仍然遵循黑白子之差数为5的规律。

可以说,河图中央这个不变主阵的中5,展现出了最有丰富内涵的易理。

那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亦有变,说来说去,变化之理,从宏观到微观,皆为“如变”耳。

而河图作为一幅图,用意象法去品读时,可以将它化为万事万物。可以将其化为公司的组织架构,那么中5就是最高权力核心;也可以把它化为古代的军阵,那么中5就是大本营指挥部之所在。

港漫《火凤燎原》里,大师兄袁方所使用的风后八阵图,说白了就是对于河图洛书的一种象意演化,诸葛武侯八卦阵能够将大魏的优势骑兵逼得不出门,这也是因为其源头的深刻。

500500

善用意象之法,即整体论之法去揣摩易理,则可以将其用在生活、工作、做人做事等多个方面,当然,这是题外话,因为易理太美了,所以忍不住想提一嘴。

回归正题,结合我之前提到的从河图到洛书的变化,我们就能发现:

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以及事物内部的演化,都遵循着“有所易,有所不易,易中有不易,不易中有易”的道理

500500

注:河图到洛书的变化,可意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变化(左图);河图黑白的变化,可意为事物内部的变化(右图)。

====================================================================================================

此外,对于河图内部各方位的阴阳变化关系,还可以做一个延伸说明,劝当是对这一节的补充,这个内容跟文章主旨无关,不感兴趣地可以跳过:

1)黑白子的置位存在相对的主客关系,或者叫做体用关系。靠近中间的那一侧,为体象/主象,远离中间的那一侧,为用象/客象,由体用/主客关系,可以推断出运动的性质。

2)一局之内,黑白子的数量不同,其变化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由此可推断变化的激烈程度。

还是看图:

500

第一点我需要做一个解释,在河图之中,5这个数字与其他数字之间的变化存在一种“体用关系”,即5为体,其他数字之间的变化为用。

而同样,以整个图的布局来看,居中或者趋中的子与靠边或者趋边的子也构成一对体用关系(这其实是我上篇文章提到的整体论的发散联想思维,同一个可以用不同的来呈现),理解此种意象,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一局变化之中主客体用之间的关系和角色。

现在把上面两点合一起说,由图所见,1与6, 4与9,3与8,2与7之间都是两个平行面之间的变化,所以程度会比中央5与10剧烈。

同时,在相同的变化结构里,3与8,4与9之间的白子与黑子的数量关系彼其他方位更复杂,即黑白子数量都多,由此产生的演化会更加复杂(理解不了,就可以回想一下你们看过的爱情动作片,其演绎方式,是一男对多女复杂呢?还是多男对多女复杂?演化的复杂性不完全是看绝对数量,而是看数量以及数量在结构上分布的多样性)

再来,在3,8与4,9都属于复杂性更高的结构,由此产生的变化就更多,但不同的是,3,8的组合是动为体,4,9的组合是静为体,两者所体现出的变化的内质是有所差别的。

如何形象理解?就以中国为例,我们向西(4,9位置)有丝绸之路,向东(3,8位置)是沿海贸易,都是属于开门向外,文化思想交流的关键出口。

但西方向的文化意识形态,却整体比东方向上的要保守,特别是我国沿海地区,那是一个思想文化变化剧烈的地方,有时候甚至变得让传统的人接受不了。这其实就是体用关系不同。

以动为体而变,那它就主变化中求变化,变化就很剧烈,人群的思想就容易混乱,但思想文化新陈代谢的速度就快;以静为体而变,则变化就相对缓慢,在变化之中就会相对地在意主体性和根性。

我以此思路对比过成都和上海两座城市;同样都是具有高度的包容性的两座城市,但底色上,上海变得更彻底,成都则变得有点假把式。我想这个原因,一方面跟河图中关于东西方位的变化性质不同(东变以动为体,西变以静为体)有关,另一方面,大概是写在熊猫这个物种的毛色上了。

500

====================================================================================================

总之,明确“易与不易的关系”,明确“体用”的关系,这对于我展开下面的论述是必要的。

二、后现代主义的构建困局

通过第一节,我们了解到了“易理”的智慧。

也就是说,做人做事,知与行的时候,如果能遵从“动静有节,动静有度”,“有所易,有所不易,易中有不易,不易中有易”的如易规律,那么事情多半是可以做好的,至少是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中国人的,做人做事的哲学高地。

然而,一个普遍且又讽刺的现象是,在求变的路上,后现代主义因为对解构的急切而逐渐丧失了此种哲学高度,最终要么在变化之中“逐动失静”,要么“不知何处该静,何处该动”,最终导致动静失调,成为一个悲剧。

相比探索“何为更合理的变化”这点,他们反倒是更喜欢沉溺在激烈批判所谓的保守主义中,以此获得其存在感。

由此,我们可以看见B站满天飞的调侃郭继承“如来”的视频。这些后现代主义者们自诩是看到了一个孔乙己,便忍不住一拥而上,戏弄他,由此获得一种强烈的“咱们都是现代人”的身份认同。

500

但事实呢?如来就真的是迂腐吗?也许是郭继承这个人看着迂腐,也许是他过往行为中透着迂腐,但能因为其象的迂腐,就否定其神的合理吗?

实际上,你看懂了我上面对于河图中易理的描述,就知道如来这词是有哲学高度的。

有所易,有所不易;易中有不易,不易中有易,是为“如易”也。

《易经》讲的就是变化的道理,所以才叫易经。但自以为老祖宗抽象的后现代主义者们,却始终掩盖不住自己思维层面的抽象。

即便在风闻社区里,我们也能看到一个极端人群逮着另一个极端人群怼。比如那些自诩为新时代进步青年的,通过不断怼那些读儒释道读成死脑筋的老学究,来获得一种自身作为进步力量的获得感。

而类似的例子,在B站原批(指的是狂热的原神玩家)与猿批(指的狂热黑神话玩家)的斗嘴中也能体现。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思考就被降维成了饭圈与饭圈之间,身份标签与身份标签之间的口诛笔伐。

从后现代主义中演化出了大量的类似的符号,包括民粹主义、包括各种魔怔的键政派别。

500

这些符号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于符号表象的沉溺,失去了对于符号背后的理念的批判,对于理念背后明道的求索。

而过于沉溺在对符号的演绎与辩经中,失去了对理念的批判,对于明道的求索,是后现代主义大多走向虚无主义的根源。

说得直白点,就是太肤浅太浮躁,太沉溺于表象了。

从结果上来说,此肤浅与浮躁所带来的,就是建构能力的拉胯。又因为构建不出一套更加有哲学深度的思想体系,故而演变成一种围绕符号的,群体的行为艺术。

500500

你说这种符号没有正面性?没有体现出一种进步性的反抗精神?倒也不至于,毕竟归根结底,理念是需要通过符号来表达的。

但真正的问题是,后现代主义者会普遍地沉溺在对于符号表达的执念上,进而不再去思考理念,也不再去求索明道。

于是乎,日复一日的,在互联网上上表演这种点外卖缅怀死者的行为艺术,又或是像白左门一样,用图中那种夸张的姿势来表达对于黑命贵运动的支持。

即便是键政圈,也有类似的魔怔现象,网左网右是相对抽象的身份符号,而如山高县这种每个视频结尾都高呼“入关”这种行为,则是足够形象也足够典型的行为艺术。

此种行为,我以前也模仿过,但后来发现是真的蠢。而正如我所料,入关学这些大V们,除了曹大佐最终做了点实事,其他的大多都沦为记忆了。

为什么呢?因为把键政搞成行为艺术,不去探寻理念背后的明道,成天围着一个符号跳舞,岂能成为真知?

而此种行为艺术的本质,不过是通过符号的过度演绎去掩盖内核的空虚,这种现象其实是普遍存在的。

这就跟一个人没有钱,但喜欢买LV包包装逼是一个道理;同样,一个不是很内涵的视频,也可以通过买量刷弹幕来制造出热闹的景象。

神不足处,以形补之。

人性总归是如此,人间也需要人间的热闹。对我们不必苛责,只是记主“静生动成,以此生成”这个朴素的道理就行。

商业强化了符号,商业需要符号创造价值,但商业也必须为符号背书。

所以,即便苹果手机已经不复当年了,但被这个符号所豢养的孝子们,依然会为之而斗嘴。

但在这种狭间思维的局限下,后现代主义者们就几乎彻底失去了构建的能力。

因为他们迷失了对于事物本质的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框架里,哲学已经死了。或者说,沿着后现代主义者们的思维惯性,他们思考哲学问题还不如不思考,因为路线错误,话越多越反动。

500

但可悲的就在于,在后现代主义的思维困局里,仍然有太多人装模作样地思考人生。以为只要点一根烟,端一杯dry Martin,坐在巴黎的左岸,摆出跟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一样的造型,他们就可以把人生给思考透了。

这段描述,是我曾拿来批判王家卫的。

500

王家卫的电影最能说明上述问题,即当代的后现代主义者们本身就是一个打休闲养老副本的水平,属于进团打本要dps没dps,要治疗量没治疗量,当坦克还能被boss一击秒了的那种。但它非要通过淘宝团混一身毕业装备,然后去开荒史诗难度。

这种打肿脸充胖子装逼的行为,着实挺逗的。

而周星驰的电影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其中有大量地,解构后现代主义解构精神的桥段,这种精神我们称之为“无厘头”,而喜剧本身就具有此种解构的效果,因为喜剧本身并不尖锐,它本身就是一种润滑剂。

就像上面这个《国产凌凌漆》的构图,用猪肉王子的地摊味来反讽dry Martin的逼格,颇有一种当年我在粗人馆一边闻着半夏脚臭,一边学德语的感觉。

但不得不说,无论是后现代主义的解构,还是对后现代主义解构的解构,其本身仍然是只解构不建构。

可笑的是,后现代主义者沉迷在此种解构之中,以此沾沾自喜,以此彰显自己的深沉。他们用最幽默最讽刺最悲苦的调调去揭露现实,批判现实,但就是不去建构现实,而此种无休止的,五花八门的,肆无忌惮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解构,最终令后现代的人群普遍地陷入一种精神上的深刻虚无而不自知。

在主流价值观越是不稳定的地方,这种思维之上的虚无与混乱就会愈发地明显。

500

同时,这些并不具备真正哲学家的思维能力的后现代主义者,在面对老祖宗留下,可以帮他们开荒boss的精华甚至外挂视时却视而不见,冷漠无常,甚至将它打成封建糟粕,一切只为将自己独立的符号塑造得更光怪陆离,这种有风灵月影大法喂到嘴边的天胡开局都把握不住,却非要拿着自己的猪脑子去解构世界,还将其称为反抗精神、进步精神、现代精神,这就让我想起我朋友那句话:

现实中的道德沦丧,往往带着推进解放人性追求自由化的精美外壳,而任何改变如果没有“solid faith foundation as core/牢固的信仰作为不易之核心”,那么社会的底线一定会崩溃

人类优秀的智慧总是殊途同归的。我一度对基督教带有偏见,但思考真正上了深度后,才发现基督教也是守序的,基督教背后也有类似于易理中的关于体用的道理。

只不过,基督教的封闭性更强,符号性更强;而儒释道的文化是弱化身份标签的,强调的只是对于文化本身的“神”的认同。

那就是,即便你不是中国人,只要你认同中国文化,那你都可以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这其实就是我们文化开放性的一种体现,就这点而言的话,基督教更趋于保守,而我们更趋于包容。

但无论如何,两个思想流派对于“体用关系”、“易与不易”的理解都是深刻的。

我想,此种深刻性,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形成了我们去构建与美国一元霸权不同的大同世界的人和条件。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构建,需要批判、解构后现代主义

批判黑神话,是为了批判游戏本身吗?并不是,而是批判其背后的后现代主义,也就是对于传统的,失去了“体用关系”之辩证性的行为。

黑神话的剧情,给人充分且具象地展现了“解构”与“变化”,但却恰恰缺失了对于重构的深刻思考。

而这种现象,其实是滞后于时代需求的。

因为,无论是当年的反帝反封建,还是改革开放,本质上都是处于一个解构与破坏占比较大的时代。从人类近代的整体思想文化演化来看,无论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都借着一股破坏的势头,由此形成了其合理性。

但问题是,当下的人类社会,人类的思想文化,已经被这股破坏的力量给砸得稀巴烂,再继续往下破坏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500

当下世界,需要的是建构,呼唤的也是建构。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身就是一场宏大的建构。

但在这场宏大建构之下,我们看到的却是现代主义(无论是现代还是后现代)这一条线在大肆地破坏后,其建构无力的实质。

我们看到饭圈现象,看到民粹主义,看到身份政治,看到LGBT,看到人类在互联网成天追着热点,做有热度但没有深度的行为艺术狂欢。

这一切的一切,显然是支撑不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般宏大的思想文化建设。

这也是为何要在当下对后现代主义者们进行清算,因为他们真的落后于时代了,不能再出来祸害人心了。

四、要么重拾天道,要么回归平凡,这才是后现代主义者们最终的归宿

要建设一个世界,就应该遵循建设的道理。

但该如何正确地建设?那就要去深刻地明道!

500

必须跳出对于符号的执念,跳出对于理念的肤浅认识,去探索明道,以明道之智慧,悟出理念(知),再实践此种理念,创造出更合理的符号(行)。

由此完成,属于21世纪的,属于全人类的知行合一。

那如何明道呢?除了我在《后现代主义的困境:解构暴力,建构无力》一文中提到的要把握与缔造正确的思维模型,更重要是要找到可以指引我们明道的载体。

历史是演化的,人类的智慧是在继承与扬弃中不断传承的。片面否定自己老祖宗的智慧,那是一种深刻的愚蠢;而不知道该如何从老祖宗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守正创新,这更是一种深刻的菜鸡。

现代化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粗暴解构,以前现代(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与后现代(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为分界,其在思考层面自绝于传承,失去方法,失去智慧,由此使人类的精神文明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但人再怎么折腾,始终也是大不过天的。所以我们正在觉醒,向着天道觉醒。曾经一度陷入迷茫,失望绝望失掉所有方向的后现代主义者们,要么觉悟到天道,开始自我批判;要么回到平凡,从此不问宏大叙事,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现在来看,《后会无期》这部作品里存在着大量的后现代主义者的自我批判。比如,那句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就可以理解为韩寒对自己当年叛逆的一种调侃。

500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根本没有去国外,但成天对国外世界极度向往,以此大骂国内的恨国党们。

500

当然,也让我想起了这些连《易经》都没悟过的,连最基础的术数都没入门的,却成天在网上骂中医,骂儒释道,把老祖宗打成封建残余的现代人。

500

后现代主义失去了对天道的理解,则必然会陷入符号的囹圄中,成为饭圈,成为身份政治的一份子,成天围绕着符号而争吵。

倘若这种争吵只是些蝇营狗苟的部分,比如吃甜豆腐脑还是咸豆腐脑,比如用华为手机还是小米手机;那兴许还不是太大的问题,顶多算是一种个人喜好的五花八门。

但这种争吵一旦上升到更为宏大的主题上去,就势必会演变成LGBT身份政治,阴谋论解构世界,或者说像“入关”那样的行为艺术。

归根结底,是当代的后现代主义者在探索人类未来这一个深刻的主题上,他们做不了,没这个能力。

500

后现代主义者要么拾起智慧,完成属于自己的天道觉醒;要么像韩寒那样,回归平凡,做一个冷暖自知,知足常乐的普通人。

这是他们的归宿,也将必然是其归宿。

这与你的符号卖了多少钱无关,与其背后的产业逻辑无关。那些都不过是表象而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这个紧要关头,如果继续放任后现代主义者们胡乱解构,胡乱破坏,而再次压抑那些真正有利于建构的声音,那么人类不过就又将回到修昔底德陷阱的永恒轮回之中。

不得不说,《后会无期》这部作品的价值,在未来将会以另一种形式展现。因为它本质上讲的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成长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里,他没有成长为自己儿时憧憬那个齐天大圣,那个奥特曼,而是最终回归了平凡,找到了安心立命的那一亩三分地。

当然,谁说平凡不是英雄?谁说平凡不是伟大?

走上平凡之路的人们,至少会回到自己的家庭,回到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关心他们,在意他们,鼓舞他们,爱护他们。

这本就是一种守序,因为比起他们那肤浅的解构与无力而言,平凡地活着,至少也不会再给这个世界添乱了。

当然,这个世界也需要另外一种英雄,那就是他们不甘平凡,他们继续思考,继续承受思考所带来的熵痛。他们在批判与自我批判之中,在主客体的对立统一之中,逐渐明道,逐渐获得智慧,以此,去守护那些守序而又平凡的人。

这样的过程,我称之为“天道觉醒”

在我们自己的文化语境里,就是觉悟成圣人,成佛陀,以思想的力量去引领时代。

故而,对于叛逆、热血、爱反抗的后现代主义者们来说,归于平凡是一种成熟,选择天道觉醒亦是一种成熟。

这两种成熟,让我们的心安定下来,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消弭自已与亲人的矛盾,消弭自己与朋友的矛盾,消弭自己与社会的矛盾,最关键的是,消弭自己内心的矛盾。

韩寒为我们走出了一条平凡之路,一个回归到具体生活中的,与世无争的小爱之路。

500

而这继续朝着世界本源前进的,天道觉醒的大爱之路,又有多少人愿意为此承受寂寞,在星光之下,孤独地前行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