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变的猴子今天“应该”是什么模样

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火热,网上自然很多人就开始了,有传统文化的卫道士,有“害怕你们把游戏过度政治化”的,甚至还有觉得黑神话里的猴子“黑社会”的奇怪说法,有意思。

其实从不同的角度看猴子,当然你能看到完全不同的猴子。毕竟孙悟空的故事已经流传已久,历来各种附会,续作多了,但到了今天,在中国普罗大众的印象中的孙悟空形象也就变化多端,真个是72变的刁钻猴子。咱们先不说什么三哥的猴神传说和孙悟空有没有关系的事儿,就算有,和今天中国人认识的猴子也几乎没啥关系。

咱们不是要辩经,我就是想说说,当代中国人脑海中的猴子。

首先真正民间传说中的孙猴子,是神仙,也是妖精,喜怒无常,难以捉摸,历史上给猴子封官,封佛的花样百出。而最早关于孙悟空的猴妖传说就是有关吃人,强抢民女等等,其实说白了这是中国民间对于山中匪徒的某种变形和神话,所以猴子从一开始就带有江湖气,所以你说它“黑社会”也没错,猴哥表示:“咋地,你不服啊?”

然后是西游记小说里的孙悟空,是寄托了中国古代文人幻想,去掉了猴子那些让人厌恶的部分,加强了人性的一面,把中国古典文人对于侠客们的想象寄托在里面,当然了,在古典文人这里的侠客没有近代文人幻想中那些文能吟诗作对,武能劈山开石的侠客那么牛,这是更接近“水浒传”里的那种豪侠,只不过西游记里面相对弱化了猴子杀人放火的部分,毕竟最后还要“成佛”嘛,于是最后这只猴子不用演礼,也会行礼了。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一,它的文本在流传过程中也经过了许多变化,但是核心内容应该是没有变的,基本就是无法无天的猴子成佛的故事,至于这过程你说是历经磨难终于大彻大悟也好,是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磨掉了棱角也罢,总之就是这么个故事,既是关于猴子的传说,也是关于人生的感悟。

再就是古典时代各种“续作”,“前传”里的猴子,那就各种各样什么都有了,但是大致还是在西游记里塑造的悟空形象基础上根据作者自己的喜好往里面加料,其实这些就是古典时代的网文,它体现的也是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各种心态。不过这些东西其实对于今日中国人心目中猴子的形象没什么影响,基本上随风而散了,其实能流传下来的西游记“同人小说”还是都挺有意思的,真正写的烂的那些基本上最后就融入民间传说去了,毕竟民间传说这东西吧,通常文学水平不高,比较“自由随性”,但这些传说是真正能体现“原生态的人性”的,所以自然也有它的价值。

猴子就这样野蛮生长,然后一位巨人喜欢上了它,经常自比它,而在那个时代,孙猴子有了一种特殊的地位。我们不多谈这个,且说文艺作品,那就得说《金猴降妖》和《大闹天宫》,加上《哪吒闹海》,这几部动画片不仅是艺术的瑰宝,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影响力延续至今。

如果说之前的猴子的追求其实是闲云野鹤,快意恩仇,那么到了这个时候,它的追求已经变成了改天换地,打碎枷锁,为天下苍生,与天斗,与地斗,这其实是对猴子思想境界的一次高度的升华,在这之前猴子更多的是一个宗教劝善故事也好,个人精神感悟也罢,总之没有被赋予什么特别的意义。

但正是这几部上美厂的动画片,重新塑造了孙悟空、哪吒,乃至二郎神,今天我们所理解的这三位神仙,和没有经历过中国大陆生活的人们已经完全不同了。其实不用看别的,我们看看东南亚华人的孙悟空崇拜,看看台湾地区是怎么拜三太子的……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

上世纪80-90年代,这两种对猴子的不同理解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大陆推出了至今仍然堪称神作的西游记电视剧。这部剧里的孙悟空塑造其实我也不用多说了,就那么回事儿吧,不过毕竟经典就是经典,它基本忠于了西游记原作,而削弱了关于战天斗地,打碎枷锁的这些部分,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确实是让孙悟空“规矩”了很多。

再然后,就是至今让很多人提起来就觉得牙痒痒的《大话西游》,说实话我也不喜欢周星驰对孙悟空的塑造,但怎么说呢,它贴合了那个时代中国大学生的心理。毕竟这是一个新时代了,革命和斗争是上个时代的事情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了,男欢女爱,凄婉的爱情故事为什么孙悟空就不能有?

满脑子都是爱情的孙猴子最终被教做人,带上紧箍咒成为斗战胜佛,这是多大的悲剧啊……啊,后现代,啊,解构传统故事……

啊……

花前月下的时代当然就会有花前月下的故事,我只能这么解释《大话西游》成为一代经典的原因了。其实它和武侠小说流行是一样的,这个时代流行的武侠小说其实也已经和传统文化不搭边,毕竟经过了新武侠的改革嘛。然后毕竟有香港大才子们在武侠小说里也加入政治隐喻,后来它的文本也随着历史的变迁发生了变迁嘛,然后把那些政治隐喻又给改了,以显示“我也可以爱国”嘛,毕竟那个时候,在刚刚从热血上头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中国大陆地区,人民群众对于这些带有生活气息的东西,那是真的稀罕的紧,于是把文化沙漠中的附庸风雅当成了真风雅,就那么回事儿。

再后来嘛,当中国当时的年轻一代成长一些以后,他们发现原来年轻时候喜欢的香港流行文化,原来真的只是附庸风雅。况且香港的生活状态和当时中国大陆年轻一代的生活状态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于是今何在的悟空传就出来了,当然还有各种类似的其他,这其实不是对《大话西游》的跟风,其实已经是对它的解构了。毕竟21世纪初的中国也处于一个社会剧烈变动的时代,也是一个各种思想剧烈碰撞的时代,借悟空的皮,讲自己的故事,这没什么奇怪。所以在这个时代,大侠们变成了校园里的懵懂少年,而猴子变成了一个愤懑的中年公务员,也许在愤懑之中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或许吧。

而2010年至今,你会发现随着中国网络普及到手机,“油腻”一代开始上网了,这一代人喜欢的是如今风行的各种把西游记附会为官场、职场的故事,毕竟在油腻一代的心目中,这些才是他们生活的“实际”。有意思的是,从年龄上来说,这些人中不少也就是喜欢《大话西游》的同一批人。我不想对此做什么价值评价,但就和民间传说是“原生态的人性”,也许“油腻版”《西游记》解读其实也体现着另一种“粉饰过的人性”吧。

以上所有这些,都被糅合在了一起,最后我们去看现在的《黑神话,悟空》你就会发现它具备以上所有对今日中国人心目中孙猴子形象的特点。

所以真的是一只有故事的猴子。

我只是很喜欢最后结局,残阳如血,天命人挑战已经只剩空壳的大圣残躯,最后拒绝紧箍咒,在昔年同伴留下的刀枪剑戟之中,潇洒的抽出金箍棒,只留下一个背影……我想你们知道我说的是哪个猴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