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亚辛时代,哈马斯和卡桑旅就是两套平行班子,避免被一锅端

【本文由“kk1”推荐,来自《以方称他被打死,哈马斯称他还活着》评论区,标题为kk1添加】

  • 大林
  • 戴夫这个人非常神秘,已经很多年没有露面了,所以很多人猜测他早已去逝,哈马斯是秘不发丧拿他当精神领袖

早在亚辛时代,哈马斯和卡桑旅就是两套平行班子避免被一锅端。

哈马斯目前已经从亚希时代的宗教慈善组织发展成为公开政权、主管加沙民政。哈马斯和国际社会开展有限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某些国家和组织支持。大佬们在国外代表不同利益输送实行集体磋商、政治局相当于对外的形象代言;

而卡桑旅是隐匿的始终处于秘密战线、负责武装斗争和人员招募培训。指挥员大都在当地独立开展活动、相互没有严格隶属。自然也就不存在“群龙无首”的情形,所以能确保卡桑旅在长期斗争中坚持下来。在所在区域,军事指挥员的发言权通常大于哈马斯;

传统上卡桑旅指挥员一般都缺少公开露面的镜头,自己内部露面的机会也少;在中东彼此都被对手渗透得跟筛子似的。他们经常只活动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这也是符合斗争需要。根据以往巴以冲突惯例:当以军方宣布死亡后,哈马斯方面通常会有个确认过程。例如卡桑旅的主力、保卫加沙城的北方旅多位指挥官在此役中先后阵亡,走得就是这个流程。这是必须的;也是个公开信号、意味着已经有新的接班人会继续领导斗争。然后哈马斯方面可能还会着手安排葬礼等相关纪念活动以鼓舞士气、招募更多人员。而针对这种有大规模群众聚集的公开活动,以方一般也不会采取军事手段。

由于卡桑旅组织结构类似一串串“葡萄”,不存在集中统一的“司令部”。加沙当地5个省各自有至少一个地区旅;在当地哈马斯和卡桑旅各有一套班子、相互配合。然后依托人口密集的城镇,卡桑旅又会继续组建更多的地区营和下级单位。卡桑旅和哈马斯其实都是组织建设和斗争需要相结合的产物,类似咱们当年的武工队。因此就算一个地方的地区营地区旅遭受毁灭性打击,又会其他地方的卡桑旅和哈马斯来填补空白。

这一点是哈马斯跟以往其他巴解组织区别的地方,这也就确保巴勒斯坦抵抗运动能够根植下来、前仆后继。

戴夫们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不如外界想象、不会造成无法替代的损失。卡桑旅的影响力,最终还是体现在个人能力和斗争经验基础上。如果采用“秘不发丧”形式,在目前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指挥权上的混乱。不利于接班人继续领抵抗活动也会阻碍内部沟通协调、既给以军渗透破坏提供可乘之机更可能导致当地斗争网络瘫痪。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