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峰:中外联合创作就像是爬山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交流互鉴,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开放性的必然要求。7月30日,在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启动仪式上,首届创作计划入选作品《回到土地》导演喻峰表示,中外联合创作就像是爬山,要在接触、交流、交融中寻找跨文化沟通的方式。

以下为喻峰自述:

在过去的两年,我们和探索频道一起制作了一个关于改良土地、探索生态文明的故事。 

影片制作过程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我们原本的故事中,主人公为了凑钱卖了三次房子,分别是自己的房子、女儿的嫁妆房、母亲的祖产。按照以往的经验,将这三次卖房分布在故事中层层推进,会有很不错的效果。但探索的魏克然老师认为只需要一次卖房。为什么?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对房子的认知是不同的。房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远远超越了居住场所的基本功能,所以我们能理解不断地卖房意味着什么,但其他国家的人未必能真正理解。

韩蕾老师曾经说过,中外联合制作就像爬山,你不光得爬那座山,你还得先从这座山上下来。很快我们意识到,这座山,就是我们已知、已有的东西。我们要回到一个原点,这个原点不是制作技巧,而是文化差异。因此,怎么把很多对我们而言像空气一样自然的事情,重新放到台面上来认知与再构筑,是我们在中外联合制作中碰到的最大挑战。

500

△纪录片《回到土地》海报

在魏克然老师的建议下,我们放大了陈慧,让她成为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内容上强化了她和父亲之间的情感、她对农村、农民、和土地的感受,甚至以这个年轻女孩的视角,带着观众进入到这个故事。我们所做的这些调整,实际上是尽力找到跨文化的不同人群都能为之共鸣的东西:比如人与土地的关系、父女之间的情感、年轻人的迷茫与成长等等。在进行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共同之处,并用所有人都能懂的方式表达它。

为了进一步构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魏克然老师还为我们引入了一个绝妙的人物:萨古鲁——印度最有影响力的50人之一。他在全球发起了“拯救土地”的环保议题,与我们的主人公不谋而合。

然后,中美印三方制作团队与拍摄对象,60 多人拧成了一股绳,耗时近半年促成了一场中印跨国联线,陈朴父母与萨古鲁进行了对话,两国的农民也进行了对话。这是一场美妙的化学反应:一方面,萨古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在海外播出时迅速抓住了海外观众的注意力;一方面,中印两国的共同经历,构筑起了一幅全球土地景象。

而最重要的是,通过这场对话与中外联合制作的整个过程,每个人都抛开了固有的经验,回到原点,保持开放的态度,彼此聆听,相互理解,找到共识。

我想,这也是推动我们不断投入创作的最大动力:制作出精彩的作品,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消除隔阂,让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