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给我们的启示

【本文来自《什么时候这么魔幻了?13岁学茶叶,16岁担任书记》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7205825462491
  • 不要带节奏。

    https://news.ifeng.com/c/8bduSDpp5gN  

    吴谦谦独家回应极目新闻记者称,已经关注到网上相关的讨论,他16岁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乡政府办公室当干事,媒体可向组织部门和其任职过的地方进行核实。

    话说 现代的人不知道 当年中专,大专也算是是高学历???  毕业要包分配工作的。 而分配有的分配到厂子里面,有的人分配到机关单位(如 机关办公室文员 等等)........。

     这下惹马蜂窝了,我95年大学毕业,坐标青岛,我来说说,当时确实有不包分配一说,鼓励你自己找工作,但学校也可以给你分配,回到户口驻地也给你分配工作。

     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国企改革,大量国企人员下岗,上访,当时最好的单位是外企,然后一些城郊的集性企业,村办企业,当时不要说乡镇没人乐意去的,就是政府机关都有人选择辞职,甚至处级干部辞职到南方去闯,当时称之为下海,当时政府机关单位的工资真没有可比性,而且还有招商引资的任务,更不用说乡镇了,谁毕业乐意去啊,办公条件要怎么原始就怎么原始,一桌一椅一橱,全是老式的木制品,砖瓦房,乡镇也没啥企业,真没人乐意去的。

     我高中的一些同学中专毕业后就是县给分配的工作,全是下面的乡镇,有当干事的,学财经的,就去了农村合作社,税务,银行等,那时候叫的没现在这么高大上,金融系统,2000年后全都调回了县城,混的都不错,其中有一个同学去了乡镇地税,天天工作就是骑自行车到五天一集的各集市上跟小摊贩收税,动不动就搞了个脸红脖子粗,没办法,也是有任务的,最后实在受不了了,一气之下就不干了,再说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就象我上面说的不是国企央企是首要选择,而是没办法的选择,不想回农村,找不到好工作,学校安排也都是这类企业,我当时就被安置上海宝钢二十冶,我去报道,根本不用面试,就六个字“你来吧,大门敞开“,工资一千八,户口河北的,还没纳入上海宝钢,我最终选择放弃,自谋职业,我们班有一半的同学都是自己找的工作,有一个同学回了自己老家,进了县政府,命运的齿轮如何转动不仅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还要服从历史的车轮,就象我高中一同学,大学毕业后被朗讯录取,挣的工资是我们的三倍,朗讯是美国著名的通讯企业,当时是如日中天,现在呢,早已经不见经传,被华为打的满地找牙,还是我高中的一位同学,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飘了一年后去深圳,一年后回来,才知道去了华为,现在也一直在华为。

     有时候,我们自认为自己对当下的时代有清晰的了解,对末来的发展趋势有清晰的把握,这是不可能的,在时代的车轮下我们啥也不是,他落魄了不代表他能力不足,他发达了不代表他能力强,很多是时代造就的。当然现在我们看中国的那些有名的企业家们,就有从那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走出来的,他们不仅了解世界,还有着渊博的知识,任正非,马云,马化腾,柳传志,雷军。有知识不一定会成功,但可以保证你不差,但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没有知识是万万不能的,早些年,我们看电视,经常会看到那些大佬们的讲话,他们的谈吐,视野都让人折服。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有很多人开始说寒门出不了贵子,诚然,我也认为这多多少少是对的,但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有权有钱就是豪门,而是来自于家庭,父母的引导和教育,没有相应的经济基础,你就是有想法,也没有能力去选择,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资源就是让你有资格开心地选择了,没有德知的基础,你也走不远,有多少官二代在网上”一得瑟“就给国家的反腐减轻了很多工作,高官达人也不少,也没见那个子女能达到两马那样的水平。现在教育不公平吗?稍微用心看看身边的人,就有很多是凭着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你的努力和能力,但躺平或者冤社会那肯定是给自己找借口,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机会要比以前多了去了。

      当年国企下岗人员有很多选择了自由职业,被”逼“的,没得选择,结果很快却发现竟然成了国家改开后的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他们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私家车消费主力,这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给我们的启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