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工人党员,发展的卧底后成蒋介石驸马

第一个工人党员,发展的卧底后成蒋介石驸马

来源: 这才是战争•作者: 王正兴 

    军统有两个麻烦的对头:一个是大陆这边的情报机构,打不过,所以只能靠宣传来抹黑;一个就是王亚樵创立的斧头帮,王亚樵是死老虎,好打,于是屡屡成为反面角色。其实王亚樵创立的斧头帮起初并不是一个暗杀组织,而是一个在上海的安徽籍贯的工人们结社自保的一个组织,工人最容易得到的有杀伤力武器是斧头,所以就成了斧头帮。无独有偶,特科红队初创,当还不叫红队的时候,也是用斧头作为武器起家的。

斧头帮,大家都很熟悉,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多次作为反面形象出现。提到香港电影,就不得不提到黑社会,周星驰移民加拿大失败就是因为有黑帮底子。香港与电影有关的黑社会就要提到新义安和向华胜向华强兄弟,新义安有军统背景,向氏兄弟的父亲向前就是军统的人,解放战争期间在香港活动,解放后在香港向大陆渗透派遣,直到1953年,向前被港英当局以涉嫌黑社会和非法政治活动送回了对岸。

500

军统有两个麻烦的对头:一个是大陆这边的情报机构,打不过,所以只能靠宣传来抹黑;一个就是王亚樵创立的斧头帮,王亚樵是死老虎,好打,于是屡屡成为反面角色。其实王亚樵创立的斧头帮起初并不是一个暗杀组织,而是一个在上海的安徽籍贯的工人们结社自保的一个组织,工人最容易得到的有杀伤力武器是斧头,所以就成了斧头帮。无独有偶,特科红队初创,当还不叫红队的时候,也是用斧头作为武器起家的。

谈到这里,就要谈到上海的第一个工人党员,虽然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是最早的党员都是一些知识分子,比如在南湖游船上开会的那些人。而工人党员的第一叫徐梅坤。

500

不太像工人吧,他是印刷厂的排字工人,虽然是个工人,但是他的文化水平不低,认字很多,虽然学历不高。

徐梅坤之所以知名度不高,是因为他地位超然,被捕又太早。徐梅坤1922年初入党,这个资历可是非常之老。

徐梅坤是印刷厂排字工人出身,最早期的各种刊物都是他给印的,比如1922年的机关刊物《向导》,当时蔡和森做编辑,他和向警予住在主席杨开慧夫妇楼上,徐梅坤的任务之一就是去取稿子,因此和这两家关系都不错。这时候的主席写得一手漂亮的楷书,不是后来的毛体字。八卦一下,《向导》这两个字,既没有用毛体字,也没有用陈独秀的字,用的是徐枕亚这个言情小说家的字。徐枕亚是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的女婿,字是相当不错的。

1927年之前,徐梅坤就已经是在上海的几大地方领导之一了,另外几人有汪寿华、罗益农、赵世炎等人,总理去上海比较晚,所以没有列在这里面。这几个人,徐梅坤年龄最大的,也是活的最久的,1997年才去世,享年104岁。

1927年是他生命中最灿烂的一年,这一年发动了第三次工人起义,占领了上海;四一二之后,又是他护送周恩来离开上海,然后七月底他就被捕了。

500

徐梅坤被抓之前,还拉了一个人来,这个人后来卧底是三年又三年,卧底18年后娶了陈洁如的养女,成了“驸马”,这人是是陆久之,他的故事另找机会说。被捕后,徐梅坤本来是要判死刑的,出来说情的是蔡元培,改判无期徒刑;之后是邵力子出来说情,邵力子是蒋第一个专职的秘书,也是侍从室的开端,于是改成了9年多的有期徒刑,1935年因病保释出狱。

按当时的政策,离开监狱后,一段时间(一般是六个月)不与党组织发生联系,即视为自动脱党。徐梅坤出狱时候病得要死,是被人抬出来的,等养好病,啥都晚了。

此后在上海,还是在印刷行业为党做事,和他联系的人是茅盾。1939年,徐梅坤在重庆见到了周公,终于有机会解释自己的事情想恢复党籍,周公建议他留在党外为党做事情,后来他就去了民建。

神剧里的镜头经常有这样的镜头,帅哥酷酷的亮相,摘下礼帽,用低沉而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告诉对方“我是特科”。这是不可能的。特科低调的不行,有的人在特科干了很多年,也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在特科,有人甚至还是建国后别人来找他做调查,才一拍大腿,原来老子以前是干特科的。特科也不怎么有钱,有钱要花在刀刃上,比如养一些党外的情报员。

500

第一个在党内干情报自然是黄埔大师兄陈赓了,还是在廖仲恺遇刺后,周公就发现了他的这个天赋。1925年11月,共产国际在广州办情报训练班,有二十几人,12月份,中央军事部组织机构的最早规定中就明确提出“军事部的技术部门分组织和情报两部分。”这时候的先驱有傅烈、杨殷、颜昌颐、奚佐尧等人。其中傅烈1929年在四川牺牲,杨殷、颜昌颐与彭湃一同牺牲,奚佐尧1926年10月牺牲。

陈大将可以在总理的婚宴上猛灌总理,可以在主席讲话时拿主席的杯子喝水,可以在蒋介石的办公室随便进出无需报告敲门。搞点情报,还不是小意思。

500

傅烈是留法勤工俭学人员,与李维汉、李富春、蔡和森是一拨的,1926年春天在陈延年领导下开始搞情报。特科的面世,就是和陈延年的牺牲有关。傅烈留学法国之前就已经是一家德国人办的教会大学的大学生,如果他生活在现在,也是掌握德语法语两门外语的人才,过上工薪的高级生活问题不大,更不要说在严重缺乏知识分子的那个时代了。傅烈牺牲在四川,非常惨烈,刑讯他的手段之一是用铁丝穿过拇指吊起来。20多年后,王陵基被关在功德林的时候,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他曾经审讯过的傅烈。

500

杨殷,孙中山的警卫员,我党地下交通事业的开创者。孙中山身边的党员有叶挺、叶剑英、杨殷几人。叶剑英是身边的海军陆战队营长,叶挺是警卫团营长,杨殷是保镖。警卫团还有个排长,叫卫立煌。杨殷是我党地下交通事业的开创者,人员能平安进入撤出、财务能顺利传递,杨殷留下的一条条交通线功不可没。情报交通事业,也是特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00

颜昌颐1922年入党,先后留法留苏,参与指挥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和南昌起义,是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三人组之一,另两人是聂荣臻和贺昌,幸存下来的只有聂帅。

500

奚佐尧,是我党早期不可多得的留学欧洲的理工科人才,也是上海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的技术总指挥,其中一项是爆破。可惜他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就牺牲了。奚佐尧曾就读于北大,之后留学法国,然后留学苏联学习军事。可惜他的革命道路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特科的事情主要是四块:总务、情报、红队、交通。其中总务是基础,大家在电视上看到举行某某会议陈赓搞了个医院,这事是不对的,这活是总务科洪扬生的工作;或者特科处决个叛徒陈大将出马,陈大将当然也干这个,但是主要工作还是三科顾顺章领导。有时候电视还安排陈大将去搞个无线电台,这是四科李强的分内事。

陈赓、陆沉、顾顺章是1926年9月被派往苏联学习的三个人,也是特科最早的骨干。这三人中,顾顺章叛变后被中统处决,陆沉投了中统后抗战期间被汉奸杀了,只有陈赓走到了最后,其中这三个人中陈赓还是地位最低的那个。我们不知道陆沉的学习成绩怎么样,但是顾顺章是受到了苏联人的表扬的,陈赓的工作成绩已经不需要苏联人的表扬了。

特科准确的说是1927年11月在上海成立的,但是在这个之前,还有个中共军委特务科,1927年5月成立于武汉,9月撤销。这个中共军委特务科成立之初,便是总理抓总、顾顺章做负责人,顾顺章也是这个时候被增选为中央军委委员的。顾顺章能做到这个位置,一方面是能力,一方面是他以前的工作成绩,当然还有他是工人出身这个加分项。

特科的全名叫“中共中央特务科”,和组织科、宣传科是同一个性质的,中央下属单位。特科的负责人先后是顾顺章、陈云、康生、潘汉年、武胡景、刘仲华、王世英、邱吉夫。在邱吉夫被绑架后,特科撤销。

特科有四个科,第一个成立的是总务科,科长是洪扬生,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后,5月由陈云兼任总务科长,1931年9月下旬起由李得钊任总务科长。总务科的主要职责有:设立机关、布置会场、组织营救、料理后事。洪扬生长征时被俘,随后失掉联系;李得钊被捕后在监狱病逝。

500

这个就是李得钊留在世上唯一的照片,1936年牺牲于南京。

最后一个成立的是通讯科(四科)建立的最晚,它是于1928年11月成立的。曾培洪(李强)、陈寿昌先后任科长,1931年5月以后调归中央组织局(上海中央局)直接领导,负责人先后黄平、乐少华、毛齐华、龚饮冰。交通工作由上海中央局交通局负责,局长陈刚。其中黄平叛变,他叛变后无人相信,还是宋庆龄亲自去验证,才确认了黄平叛变的事实。黄平虽然叛变投了中统,但是作为和中统交换之一保存了当时他手上的所有交通线和情报人员的秘密,算是个有节操的叛徒。龚饮冰抗战时期又重返上海滩,《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白便是他的部下,龚饮冰的妻子是张太雷的遗孀之一王一知。

那么情报科(二科)、行动科(三科)哪一个先成立呢?一般来说二应该再三前面吧,那你就错了。三科虽然数字大,但是行动科的一部分红队其实比中央军委都早,红队的前身在1923年就有了,有手枪四把和斧头若干,专职铲除叛徒,上海电车公司(英国人办的)的行动派就曾经铲除过若干中国人中的败类。说道上海电车公司,你知道上海电车公司招收工人司机的一个标准是什么吗?面试时候要趁面试司机的人不注意猛踹一脚或猛推一掌,如果还能稳得住才能做司机,难道英国人那时候就知道了中国人爱抢方向盘?1926年12月,顾顺章组建红队,红队的全名就叫“红色恐怖队”。

500

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之后,汪寿华作为总工会一把手,手下80多万工人,钢枪3000多支,上海滩三大流氓谁都惹不起他。那年汪寿华26岁,青帮辈分比大他三岁的杜月笙还高一辈。四一二前一天,汪寿华要去杜月笙家里赴宴,几乎除了汪寿华本人,别人都察觉到不对了。大多数人不建议他去,拗不过他,徐梅坤要替他去,被他拒绝了,顾顺章让他带一个排去,也被汪寿华拒绝了。在杜月笙家里直接杀害汪寿华的四个人,两个人死在建国前,另两个人在建国后在汪寿华被害处公审枪毙,报这个仇,22年也不算晚。可以想象一下杜月笙在香港看到这条新闻时候的心情。

给大家讲两段少为人知的历史,红枪白马赵一曼其实也短暂的在特科工作过,她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当时从苏联回国到上海,需要她与李一氓等装作一家人进行掩护一次会议。虽然赵一曼枪法好,但是这时候刚生完孩子正在养身体,显然不可能去红队;而且赵一曼肤白眼大貌美,又有知识分子气质,扮演个条件不错的家庭妇女,绰绰有余,真要赶上特务上门,还能抵挡一阵。

500

赵一曼是大美女。在抗联时期,因为皮肤太白,太醒目,不得不连续几个月不洗脸,以便把皮肤弄得和当时的东北农村妇女一样黑,但是效果还是不好。

70后80后小时候在电影上看过的敌特用起来很牛的钢笔手枪,特科在30年代就已经在用了,而且在特科被破坏的时候还被人缴获了拿来做证据。一共有四把,31发子弹,气动的,说明很可能还是声音不大的那种。不得不说,周公的手下们比他们的对手要潮不少。在更早的时候,特科已经有了微型照相机,钱壮飞拍下徐恩曾的密码本,用的就是微型相机。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