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尚未掌握国际话语权的情况下,外循环始终是不牢靠的

【本文由“吃嘛嘛香”推荐,来自《陈蓝:嫦娥六号回家,中国航天为什么要带国际载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6702921532948
  • 这个问题的确存在,但是和冷战时期却截然不同,彼时前苏联体系的工业能力和西方相比较弱,而且强力维持军力,如今则相反,从军费比例来说,我们并不离谱,又因为全国产可以不考虑汇率,其实我们是增长最强的。而经济这东西主要就是个循环,这世界上并不只有西方的人口,所以会有一带一路的战略。想想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重建欧洲本质上就是重新建立循环,我们瞄准亚非拉本身就是利用工业优势建立循环,人家没钱没技术但有资源,而另一方面,我们和西方的循环本质就是需要其技术,但当科技树到了航空航天汽车医药的时候,立刻就会变成竞争,循环迟早会降格的,所以现阶段其实就是过渡。

是的,你说的对,经济这东西主要就是个循环。

但是,这种循环是自发的,还是可控的呢?显然,这种循环是可控的,且是受控于各主要强国之间的。

好比你提到的马歇尔计划,在国与国之间一系列的博弈之后,它不是把苏联和东欧国家给排挤出出去了吗?

至于经济互助委员会前身的苏联的莫洛托夫计划,为何没有像马歇尔计划那么成功。我觉得还是参与方太少,体量太小。

如果欧美采取那种要求商家在淘宝和京东中二选一的策略,第三方国家选了中国,欧美就要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制裁的话(好比现在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我们是不可能因此(指第三方国家仅仅中断对中国的贸易,但并不主动释放对中国的恶意)去指责或者打击那些不选择中国的第三方国家的。

如果是这样,在政治上,在第三方国家看来,我们和欧美就没有什么两样(就像海湾国家那种需要大国填补实力空白的观点,实际上就是把我们简单视为世界争霸的参与者)。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能勇于对欧美给予直接的有实效的还击(大规模的反制裁),以斗争求团结。

那么,假使就是现在,我们能有足够的外援支持来实现我们这种还击吗?能有足够的内力自持来实现我们这种还击吗?我个人觉得,我们还远远没有做好像俄罗斯那样彻底脱钩的准备。

我们现在的优势是我们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的数量和体量较那时候的苏东相对为强,竞争的底子比那时候厚一些,但我们的劣势是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的联系度仍相对松散,在整体上仍没有打破现有的世界经济架构/金融体系。

说白了,就像我们(以及其他国家)一边在说美国滥发美元,另一边在引用各种数据时又往往习惯性的采用美元计量。

所以,我的判断仍是如下三点:

1、“和冷战时期截然不同”只是表象,而实质并没有区别。现在世界的局势仍旧是战略相持阶段,我们仍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2、而先为不可胜的关键就是在于不可胜在己,要先解决自己的内部矛盾。而我们现在的内部矛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过度依赖外循环。

3、但在我们尚未掌握国际话语权的情况下,外循环始终是不牢靠的。要警惕外循环出问题的可能,并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