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更多人从传统农村走出去,同时也改变生育思想,无谓的高价彩礼才会逐渐消失

【本文由“guan_17149667952037”推荐,来自《我才工作两年,我还来不及孝敬我的爸爸妈妈,为了结婚,已经让家里债台高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往前走
  • 城市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去农村看看去,离县城10公里以上的农村,随便哪条村都是几条街的光棍。我们小村不到一百户,25岁-45岁的光棍就最少15个。整个大村1200户以上,最少200个光棍。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家5个儿子全部是光棍(四胞胎)。所以,你不给彩礼,除非你打算一辈子打光棍,否则有的是人赶着送彩礼。最怕的是连谈论彩礼的那一步都走不到。还有一个印象非常深的就是今年春节回老家,晚上去镇上吃夜宵,隔壁一个小伙子请几个应该是媒婆的吃夜宵,很卑微的说:各位大姐,帮帮忙,二婚的、瞎的盲的、残疾的我都可以接受,只要是女的就行。然后就是派红包给她们让她们帮忙!

我就想问一句,这种“腰疼不腰疼”的,到底是因为主观还是客观因素造成的?

男女自然出生比例,全国各地都是近似的,如果没有主观上的“重男轻女”,那么农村的男女比例应该也是近似的。

所以,按你所言,农村婚龄男性偏多,那婚龄女性呢?去哪里了?

如果她们是进城打工,留在城市发展了,那留在村里的大老爷们又在干啥?等天上掉老婆?

如果是因为“重男轻女”导致的“男多女少”,那你又抱怨城市人干嘛?城市人不也是一个男的娶一个女的。

再就你这个话题进一步说说那些鼓吹多子化的人的观点。

他们在谈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鼓吹多生育时,有没有提到过合理的男女比例,有没有考虑过像农村这种“重男轻女”思想导致的问题。

最后,我再强调一句,我的观点固然有城市人的出发点,但客观上是因为在城市里经济地位水平彼此近似的人更多,所以这些人只要不追求“阶层上升”什么的,就完全可以从感情出发来考虑婚姻。

而你说的情况,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地位相对偏低,然后是因为同样经济地位水平彼此近似的家庭中又缺少足够的婚龄女性所造成的。但这两个因素真的不能解决吗,不见得。

用当年宣传包产到户就是好的一段话来印证吧:

【在苏皖交界,安徽刘程村和江苏下胡村在一街的两端。历史上刘程穷而下胡富。但在1979年出现了奇异的变化。刘程包产到户,一举粮满仓。小伙子们也趾高气扬起来,三个月里娶回5个江苏姑娘。坚守在人民公社营垒里的下胡男人们不知所措地嘀咕:“瞧人家快活得腚沟沟都流油了。”】

我无意在此比较包产到户和人民公社孰好,我只是说,你们要是能把村子发展起来了,自然有金凤凰会飞进来。

要解决这种情况,只有更多的人从传统的农村走出去,同时也改变生育思想,这样的选择面才可能变大,无谓的高价彩礼才会逐渐消失。不过,这种显然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的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