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思维”要略

百年变局之际,政治和经济问题层出不穷,不同观点激烈争论,让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本文从深层规律出发,道破天机,帮助人们拨开迷雾,抓住关键,看清问题本质和历史方向。 

经济的主要问题是两个——生产与分配。 

政治的主要问题就一个——分配。 

“生产”为分配提供“财富”。 

“分配”则通过配置财富来影响“生产”。因为财富关系到消费。消费关系到劳动力再生产。消费的主要目的就是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者自己的劳动力,以及劳动者生育的劳动力,即人口。“劳动力再生产”一边影响生产,一边影响消费,所以它决定着经济循环,反作用于经济。 

生产与分配的关系是,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反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治”,核心就是“财富分配”。 

财富分配是否公平公正,主要看财富的主要生产者是否获得了合理的回报。如果回报是合理的,那么劳动力再生产就不容易出问题,生产和消费可保基本正常,经济就健康,政治就稳定。反之则一切趋于恶化。 

从经济角度关注“生产”要注意两点——“经济增速不断上升”,以及“经济增速不断下降”。 

这形成了一个周期的两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里,利润“加速”扩大。 

后一个阶段里,利润虽然还有,但是增速下降。再往后,也可能出现利润消失,财富总量减少的情况。 

这两个阶段其实构成了过去数千年里,人类政治的“治乱周期”。 

在这几千年里,人类始终处在私有制阶段,或以私有制为主的阶段,至今未变。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特征的经济模式里,特别是市场经济时代,其经济主要有三个特点: 

1、私有加竞争。生产资料私有必然催生竞争。 

2、以“利润”为首要目标。竞争必然追逐利润,唯利是图,因为利润是竞争力的保障。 

3、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生产资料私有制必然容易使“资本”成为主要分配依据。 

这三个特点让私有制经济在前述“两个经济阶段”里分别表现出“治”与“乱”两个政治特点。 

在解析之前,大家需要明白以下事实: 

没有资本家,创新者和劳动者就能生产财富,因为自然资源就在那里不会消失。而没有创新者和劳动者,资本家没法生产财富,除非他也承担创新和劳动的任务。 

因此,“创新者”和“劳动者”是财富的主要生产者。资本家不是。 

“创新依据“和“劳动依据”是财富分配的主要依据。“资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 

明确了财富生产的主要贡献者和主要分配依据,大家就能知道财富的流向应该是往哪里去了。 

如果流向错误,主要分配依据不正确,那么财富生产的主要贡献者将无法得到合理回报,结果是“创新力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被破坏。消费、生育、经济循环……将全面坏死,贫富分化,民不聊生,经济崩溃,政治破产。 

所以,私有制社会(含市场经济)以“资本依据”为主要分配依据,在利润增速不断扩大的阶段,其不公平的分配会被掩盖。此时,利润的加速扩大使创新者、劳动者和资本家三个阶级的财富都增加,因此矛盾容易化解,使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但是,一到经济增速见顶回落,利润开始减少的阶段,竞争就会变得激烈。这时,利润无法像往常那样从新增财富中获取,就必然要从老百姓的财富中获取。即,以老百姓财富的减少,财富的损失,来填补资方的利润缺口。 

这是由私有制社会的三个特征决定的。无论竞争多么复杂,最后都会变成“资方和非资方”的竞争。即便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资方,也会把自己的损失想方设法转嫁给“非资方”,从而使竞争在宏观上保持“资方和非资方”的基本格局。这是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造成的。 

“非资方”的主体就是劳动者。这个竞争格局一定会以劳动者落败,财富减少为结局。因为主要分配依据是“资本依据”。所以,私有制经济进入利润下滑阶段必然经济崩溃,政治动乱。这是财富分配不公平,劳动力再生产瓦解的结果。 

以上就是私有制社会经历“两个阶段”时,经济与政治从“治”到“乱”的运行脉络和运行逻辑。 

需要强调的是,经济增速下滑,利润减少,是财富的“增量”减少,不是财富的“总量”减少。也就是说,即便经济增速下滑,人们也有条件保证生产生活的水平不下降,维持在历史最好水平上,不发生危机。之所以后来发生了经济危机,导致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崩溃,是因为财富分配错误,毁掉了“劳动力再生产”,毁掉了生产力。 

即,经济危机是人为错误导致的,并非什么周期不可抵抗。 

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经济危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政治动乱也可以避免。 

经济周期是利润增速起伏的结果。这在古代农业社会,科技不发达的时期,受气候影响较大。但在现代社会,则受科技创新起伏的影响。 

科技创新活跃时,利润大增。科技创新放缓后,利润增速回落。由于科技创新十分依赖“灵感”,而灵感是人类控制不了的,所以利润的起伏,经济周期的变化,也是人类控制不了的。即经济周期不可避免。 

可是,经济周期的变化并未导致科技倒退,也没有使自然资源无法供给。尤其在现代社会里,科技创新放缓导致的利润减少,并未让科技倒退,也没有让自然资源供给减少。这就使经济周期的变化不容易影响到生产力水平,完全可以不发生经济衰退。即经济周期不可避免,但是经济危机完全可以避免。如果发生经济危机,主要就是人为导致的分配错误。 

综上,在私有制或市场经济为主的历史中,政治与经济思维的关注重点主要有两个: 

1、经济所处的阶段,即利润变化情况。 

2、财富分配依据,即经济模式。 

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都可以简化为——分配依据是否匹配经济阶段的问题。 

如果听到一种说法不好判断其正误时,那么要做的就是,先看经济处在什么阶段,再看此观点主张的“分配依据”是什么。然后,你就容易分辨出它的正误,以及它的政治倾向是进步还是反动了。 

简化一下: 

凡是主张以一种经济模式(分配依据)为主,始终不变的,比如主张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始终不变的,它必定是错误的。 

正确的政治经济观点包含以下两个特征: 

1、主张经济模式(分配依据)随经济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即,实事求是。 

2、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是包容的,混合的,以便实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即,灵活包容。 

一种思想观点只有具备了“实事求是和灵活包容”的能力,它才能为经济健康,政治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要求不是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 

因为财富的本质是“能量”。没有能量就不会有财富。财富分配错误就是能量分配错误。能量分配错误的结果就是,财富的主要生产者(创新者和劳动者)失去能量,无法支撑“创新力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经济与社会自然就垮了。 

在利润增速上升的阶段,创新者是财富的主要贡献者,“创新依据”是财富分配的主要依据。 

在利润增速下滑的阶段,创新的贡献减弱,财富主要是劳动者生产的,所以“劳动依据”是主要依据。 

任何坚持一种分配依据为主,始终不变的,都是错误的、有害的。因为它没有能力实现——实事求是,灵活包容,与时俱进。 

财富分配要与经济阶段相匹配是“物理要求”,不是“主观意愿”,因此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表现。 

规律的“强制性”来源于它的“物理属性”,表现为“客观性”。这就是“天道”。 

“天道”的要旨就是: 

经济阶段的变化就是“利润的起伏变化”。利润的起伏变化意味着“财富的主要贡献者发生了变化”。财富分配只有跟上这个变化才能实现公平公正,也才会有经济健康和政治安定。 

参考文章: 

《百年变局的经济、历史和哲学内涵》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中的“公平”概念》 

《为什么必须反对“劳动价值论”》 

《不同文明之间是平等的吗?》

2024.06.11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