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李书福,“两福”缘何隔空互怼?〡深度

500

文丨郭小兴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4300字)

【正经社“汽车淘汰赛”观察之九】

中国车圈纷争再起,不过此次不是价格战、技术战,而是大佬们之间的口水战,激辩的主题,除了当下正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外,还直指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线问题。

大佬们绝不可能是单纯的逞口舌之快,波诡云谲的市场争夺战才是背后真实的存在。正经社分析师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战国时代很可能才刚刚开启。

1

价格该不该卷?

主办方可能没有预料到,6月6日开幕的“2024中国重庆汽车论坛”引起外界广泛关注的竟然会是大佬们之间的口水战。

口水战的主题自然离不开从2023年就日趋白热化的价格战。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开幕式上的一段讲话居然成了口水战的导火索。

朱华荣说:“卷是良币驱除劣币的过程,卷本身意味着追求卓越,会卷出中国品牌的新高度,会卷出用户利益的最大化,为用户真正创造价值。我相信未来十年,必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品牌卷成世界级品牌。”

“平民车”一直是长安汽车的主打车型。2024年一季度,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达128806辆,同比增长52.4%,而仅长安启源就卖出超过31000辆,已跨入“月销过万”行列。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老大,比亚迪2023年卖出了302万辆新车,价格策略居功至伟。2024年又提出了360万辆新车的销售目标,售价10万元至20万元的车型被赋予了冲量的主要任务。2024年新年价格战的第一枪就是比亚迪打响的。

500

对于朱华荣的观点,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做出了积极响应。他认为,“卷是一种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他举例说,此前国内的家电、手机、工程机械、太阳能等市场品牌众多,通过十多年的优胜劣汰,这些领域的企业最后只剩下几家,而且都成为了世界级品牌。所以他认为,价格战“是一个自然规律,不必焦虑,只有积极拥抱、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在竞争中走出来。”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则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国内汽车市场的内卷已经有些过度了。“什么叫过度?卷价格过度了没有钱赚”。曾庆洪称,“对于价格战,我一直讲让利没有问题,但是让本就有问题。100万都没得赚,做什么企业,交什么税,就什么业,(大家)要回归到理性的价格战。”

广汽集团2023年共卖出新车250.50万辆,同比2.92%;卖出新能源汽车54.9,6万辆,同比增长77.55%。但2024年一季度只卖出新车40.97万辆,同比下降24.11%。售价13.98万元至17.98万元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埃安销量同比大幅下滑,严重拖累了整体销售业绩。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专门录制了一段长达9分钟左右的视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于价格战,李书福认为:“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对于汽车工业而言,只有依法健康竞争,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已经取得的电动汽车成果才能得到巩固,才能受人尊重。”

吉利汽车2017年至2021年一直是自主品牌阵营的销量冠军,2022年被乘着电动汽车东风的比亚迪超过。为夺回自主品牌销量冠军的宝座,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吉利汽车陆续推出了银河L7、L6两款插混汽车和一款纯电汽车E8,直接对标比亚迪的宋系列、秦PLUS和汉EV。

2024年4月,比亚迪又推出秦L DM-i和海豹06 DM-i。吉利汽车银河L系列的直接竞争对手自然又变成了秦L DM-i和海豹06 DM-i。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李学用则要显得超然一些。他认为:“第一,不打价格战不可能,如何在对应的价格里给消费者创造最优价值才是正解。第二,严重内卷的‘价格战’,从另一方面帮助中国品牌崛起,中国品牌的科技进步和成本优势得到体现。第三,从价格战到价值战,体现了企业对长期主义的理解和坚持。第四,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核心是着眼全球市场,它考验企业布局全球市场的能力,要着眼于未来发展,必须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汽车企业。”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虽然没有与会,但前不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反对打“恶性价格战”的观点。他说:“汽车行业打‘恶性价格战’没有未来,要打就要打‘价值创新战’。这一轮‘卷’,应该变成推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大浪淘沙’,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损俱损’。”

奇瑞集团2023年实现销量“十二连涨”,累计销售汽车达到188.13万辆,同比增长52.6%,夺得仅次于比亚迪和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销量第三的宝座。2024年一季度,又卖出新车52.96万,同比增长60.3%。

2

究竟何为新能源?

除了价格战,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问题,大佬们之间也出现了重大分歧。

比亚迪无疑是新能源汽车最积极的倡导者,早2022年4月就正式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本届论坛上,王传福再次表达了对新能源车发展前景的看法。他认为,汽车行业里,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已是大势所趋,背后是技术的革命,而技术革命的主要推动力就是创新。

作为从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中的车企,广汽集团的曾庆洪另有看法。他认为,未来市场应该是多能源结构,要坚持长期主义,新能源汽车占有率达到50%时,要研究推动“油电同权”措施,支持传统企业升级转型,均衡新能源与燃油发展节奏。他建议,政府采购、汽车牌照、购车限制和消费补贴等方面,要研究如何支持新能源以及混动等多能源方式的并行发展。

李书福同样并不赞同王传福的观点。他认为,电动汽车不等于新能源汽车。如果说所有的电动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那么所有的电气设备都可以称之为新能源设备。所谓电动汽车,就是用电力驱动的汽车,而用来驱动汽车的电源是来自大电网的电,还是汽车上内燃机发出来的电,还是太阳能、风能等循环能源上网而来的电?是绿电还是煤电?当今中国的能源结构大概69%至70%是煤电,各种清洁能源只占30%左右。如何实现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如何规模化利用清洁能源,是决定电动汽车命运的关键。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吉利汽车向新能源转型已经历过较长时期摸索,曾经提出纯电、插混、混动三条路线同时进行,同时兼顾研发氢燃料和甲醇汽车的发展策略。虽然后来有所调整,但是多管齐下的基本策略没有改变。

那么,顺着李书福的最新说法,究竟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呢?

(更多精彩,详见:车圈激辩!王传福李书福,“两福”缘何隔空互怼?〡深度【《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