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鸣皓:论数智文明的“三大改造”
数智文明也需要一次“三大改造”,即用数智技术(核心是AI)全方位改造“人、自然和机器”。
中国如何才能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智文明?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中国在社会主义初期的“三大改造”,即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就是5个字:“发展生产力”。
进入数智文明时代,也需要一次“三大改造”,用数智技术(核心就是AI)全方位改造“人、自然和机器”,目的是7个字:“发展新质生产力”。任何一个国家,完成对人、自然和机器的“三大改造”,人类才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数智文明。
数智产业,怎样对“人”进行改造呢?
可以分三种情况来看,远期、中期和现实中数智产业对人的改造:
1、远期改造:人的软件可以数智升级,通过脑机互联,数智技术可以对人的大脑记忆进行改造,人们不需要九年义务教育,只需要3天时间,一个图书馆的书人们都能读完,就像电脑里的“复制、黏贴”一样,Ctrl+C和Ctrl+V就可以了,这是数智产业对人的远期改造,但这太遥远和科幻了,现在不用太当真,估计我们都活不到那时候。
2、中期改造:人的硬件也可以数智升级,可以给人类安装上“赛博假肢”,其实并不是身体有残疾,才可以用赛博假肢,你觉得螃蟹和蜘蛛的腿比较好用,完全可以做成“赛博螃蟹、赛博蜘蛛”的假肢,人走路也可以螃蟹和蜘蛛一样,可以全地形走路,还可以爬树,你觉得自己哪里不够强大,就可以用数智技术武装哪里,以后大街上逛街,看一堆螃蟹人、蜘蛛人在路上走,是不是很酷?
3、现实改造:人类组织是可以被数智改造的,一方面可以对人的技能进行改造,比如AI可以强化程序员的能力,让程序员“以一当十”,一个人可以干以前10个人的活,另一方面数智产业也可以对组织进行改造,让组织的协同效率指数级提升,比如电影工作室,不需要去横店影视城拍电影,过几年直接把剧本给Sora,它直接智能生成电影。
数智产业怎么改造“自然”呢?
以农业为例,未来的数智农业中,数智产业将会对大自然的土地、农作物进行智能化改造,人们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对土壤、水利、空气、阳光、作物进行全方位的动态数据监测,实时了解作物“冷了、热了、渴了、饿了”等的生长信息,对这些农业大数据进行实时的AI计算分析,智能调节各种农业设施和管理作物的种植时间、灌溉时间和光照时间等,促进丰产丰收。
基于农业数据、AI、计算和通信等的有机联系,还可以对农业生产、作物生长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智能联动的农业响应机制,这就是数智产业对农业的改造。
数智产业如何对“机器”进行改造呢?
简单说,就是赋予机器以智能,或者让机器像人和动物等生命智能,比如像汽车的改造,变成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工厂可以变成工业4.0、黑灯工厂、灯塔工厂,都是数智产业对机器的改造。
当然,对机器的改造,现在只是“工业信息化”改造的阶段,还不完全是“数智化”改造的阶段,很多领域的机器都才刚刚开始进行数智化改造,机器完成数智化改造后,它应该具有“环境感知、自主思考和决策能力”这三个核心的能力。
对比中美,中国对机器、自然的数智改造能力比美国强,美国对人的数智改造能力则与中国相当,但在一些领域要比中国强,因为世界上最牛的AI大模型在美国,最接近AGI的人工智能在美国,但美国数智文明是一个瘸腿的文明,是一个有先天“残障”的数智文明,这个以后会讲。
总体上,数智产业将是推动其他产业走向数智文明的一个“科技轴心”,我把数智产业定义为“四次产业”,它可以全方位改造“农业、工业、服务业”,赋能前三产中的“自然、机器和人”,进而推动全产业向数智文明跃迁升级,其实,真正的数智文明改造还没到来,因为人类距离AGI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但数智产业对人的改造、对组织的改造、对自然的改造,未来都将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