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那时候我们爷爷辈父母辈的艰苦奋斗,就没有现在的生活
【本文来自《谁要回到二十年前啊》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风云
本人是68年的,我父母都是60年代初大学本科生,78年两人工资加起来有110元。
当时算是高收入了吧,至少高于全国90%以上的人口。父母的工作单位属于大型科研事业单位,有医院、食堂、电影院、体育场、舞厅、游泳池、澡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除了没火葬场可以说应有尽有。可以想象福利待遇也至少超过全国95%以上的人口。
可即使如此,生活水平可能还不如今日的五保户。
直到1982年前我们一家5口(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就住一间18平米的集体宿舍。那时候大部分家庭都是两三个孩子,全院职工不分职务高低,全是这个标准的住房。一层楼十几户人家共用一间公共大厨房、一间男女混用的有三个隔间的公共厕所。这还算好的,有的宿舍连公共厨房都没有,就在房门口架个煤炉,蜂窝煤也码放在楼道里。一到做饭时,整个楼道乌烟瘴气。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78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3.6平米,我家正好达标。
武汉夏天天热,家里连个电扇都没有,一到夏天,满院子都是摆竹床纳凉的,家电唯一的电器是父亲援外(阿富汗)时买的半导体收音机。这个收音机后来还被邻居家的大儿子给偷了,不过很快就破案了,那小子被判了两年,那年月警察办事效率真是高啊。
那时候几乎天天停电、停水,儿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停电时一大群小伙伴在宿舍里玩躲秘藏。以前小时候天天盼过年,无他,只为过年能有好东西吃,能有新衣服穿。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统计数据,1980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量还不如非洲,属于世界最低水平。
2021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量已经远超我们最富有的邻居日本。人均蛋白质供应量排名世界第9位,超过众多发达国家。
相比于食品消费,工业品消费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
1981年自行车销量为1754万辆,2023年汽车销量3009万辆(占世界的34%),表明以前买得起自行车的,
如今能买得起汽车,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这在30年前是做梦都不干想的,那时候一辆普桑都得30万,而本人90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工资只有110元,不吃不喝需要攒200多年才能买得起汽车。
回首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先后经历了从绝对贫困到解决温饱,到目前的小康水平。现如今即便在农村,都是宽敞的水泥大道,砖瓦房比比皆是,小洋楼也不稀罕,大多数农民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平板电机、空调、冰箱、自动洗衣机、电脑等消费品也已进入寻常农家,小汽车也已进入开始进入普通农户。这种巨大变化是那时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相信只要国家稳定发展我们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说这么多不是要以此贬低前30年,前30年的成就也不不容抹杀,前30年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也是成就非凡。具体可见本人以前的回帖
https://user.guancha.cn/main/preview?id=609511
https://user.guancha.cn/main/preview?id=609503
本人反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前三十年否定后四十年,也反对用后四十年否定前三十年。这些人的目的无非是用历史虚无主义的套路,否定建国以来的成就,从而否定党的领导,以实现其“推墙倒灶”的目标。
没有那时候我们爷爷辈父母辈的艰苦奋斗,就没有现在的生活,我爸也是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我爸是从山区农村考上大学。不但不用交学费,国家每月还发津贴,吃饭也不花钱,学校还教大家跳舞滑冰,为培养人才国家不遗余力了,我妈是工人,十几岁上班,开始在私人小厂,公私合营以后在国营大厂上,在厂里的学习班上完的小学课程,学会了骑自行车,还差点学会摩托车,那时候工厂经常办联欢,我爸我妈觉得那会也挺好的,我妈还是那时的先进生产者。
我爸大学毕业后先在市委工作,下乡搞四清,住农民家,一起吃一起干活,生我的时候,我爸都没在我妈身边,回来我爸当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时候我们住中学宿舍,四层楼,下面三层办公室,第四场住教职工,有男厕女厕和俩公共厨房,住家有15平米,我家一大床一小床,一大立柜,一饭桌,俩沙发一茶几,还有一张小桌放电视,我姐平时住我姥爷姥姥那,我父母没说过苦,我也没觉得苦,记得我妈买了条特别大的鱼,我扛着回家的,菜蛋都不缺,每天还有牛奶喝,就是水果没现在多,除了房子小点,其他还真没觉得怎么样,电影票5分钱一张,每周末都去看电影,冰棍红果的3分钱,巧克力的5分,双棒奶油1一毛二,书也便宜,一本小儿书一毛多钱,小说也是这个价。
什么前30年后30年,都是人为划分的,其实整个80年代生活水平和之前也差不多,之前也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差,回来反差也没有那么大,近20多年变化倒是不小,我父母上班都是兢兢业业,日子平平稳稳,倒是我爸退休后闲不住想干点事,没想到在学校干了几十年,结果倒让社会上的骗子给骗了,几年时间几十年的积蓄一扫而空还欠债,好在我爸想的开够坚强,没被击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