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存款是90后两倍多,90后的钱哪去了?

第一次对90后有比较清楚的概念,应该是10年前,90后被称为是垮掉的一代。

之后,自媒体们便开始各种调侃“第一批90后XXX了。”

10年后的今天,90后们寻思着这个苛刻的社会该把炮火对准00后了吧。

结果发现,现在00后一点都不比90后差。

蹦迪蹦得比90后high,游戏玩得比90后好,受教育环境比90后高大上,成长社会环境比90后一代更开明更自由,就连存款都是90后的两倍。

这个年代,要数谁最惨,恐怕90后是绝对逃不掉的。

500

近期,腾讯的一份报告——《腾讯00后研究报告》,扎痛了无数90后的心。

数据显示,90后平均存款约815元,00后平均存款约1840元,是90后的2倍多。

在00后当中,很多人从小拥有走出出国看世界的机会。

而更加神奇的是,在报告中显示,00后整体上属于较为理性、个性的一代。

无论是财富观念、还是理财消费行为,都展现出比90后更趋向理性的一面。

这说明什么?

就是当你还在苦逼努力工作,辛苦还花呗、白条的时候,00后已经开始理财了。

更令人感到惊愕的是,据《腾讯理财通五周年大数据》显示,不同年龄阶段养老基金申购用户数量中,00后居第六位,排在00后的为40后和30后。

没错,00后,这个2018年才刚成年的群体,就已经开始攒钱养老。

无论是理财观点还是消费意识,都将90后按在地上摩擦碾压。

我们回过头去看看这个输在起跑线的90后,存款到底是怎么回事?

49%的90后一份存款都没有,仅10%的90后存款超过5K及以上。

500

在各种社交媒体上,“90后的你现在有多少存款?”不断成为热门话题。

500

500

穷,仿佛成为了90后的另一个代名词。

哦对了,秃顶现在也是90后的代名词。

500

为什么?

明明90后作为已经出来打拼天下了,为什么却攒钱越穷?

其实还是思维决定了结果。

超前消费,这个名词要是放在几十年前,是绝对不能想象得到的。

那个年代的人,还在崇尚“无债一身轻”,信奉存钱才是王道。

可如今,这套美国消费习惯,如今却成为了90后们最为热衷的消费方式。

“3张信用卡,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网易白条,基本这些吧,加起来小三万,争取今年还清。”这不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而是90后的集体心声。

为什么这么讲?

根据《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规模达到8.45万亿元,其中汇丰银行公布的一组数据:90后人均负债12.79万元。

人均负债13万元,感觉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可现实当中,确实就是这样发生的。

信用卡、花呗、京东白条在排队等着你;

校园贷、套路贷、裸贷在组团引诱着你;

各种电子产品分期付款的套路吸引着你;

甚至偶尔也会有新闻报导:年轻人因欠下百万巨款跳楼自杀。

我们或许还会记得那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一个中国老太对一个美国老太说:“我攒了20年的钱,终于住进自己买的大房子了。”

 美国老太回答说:“我住了20年的大房子,终于向银行还完买房借的钱了。”

那个时候,我们都觉得美国人也太聪明了吧:超前消费,提早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是,人们总是善于遗忘,早已忘记了十多年前的痛。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成千上万向银行贷款买房的美国人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赤贫。

比如,向银行贷款50万买下的当时价格40万的房子,后来由于房价暴跌,市值只剩下20万甚至更低,只要你断供,哪怕你已还给银行45万,银行也要收回房子,把你扫地出门。

而如今,现实社会的思想却不断鼓吹:“今朝有酒今朝醉”。

心情不好?买买买!

压力大了?买买买!

现实很残酷?买买买!

500

总之,买就对了,剁手就OK了,毕竟消费使人愉快,治愈一切生活的不如意。

于是现代人陷入了一种纸醉金迷的状态,而作为逐渐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的90后,更是如此。

有人调侃道:

“这就像吃辣椒,有理智的人明白今天吃辣椒吃得太多,明天肚子会难受,所以,有理智的人会控制,而资本为了自己扩张的利益,不断的鼓吹:现在既然吃辣椒很爽,那就痛快的去吃好了,不吃的都是傻子!你吃了,他赚钱了,而明天你的痛苦他是完全不会放在心上!”

你看,消费信贷本质上就是资本发明出来的赚钱形式。

而至于你明天会不会因为借贷关系导致负债,家庭关系是否破裂,个人学业、成长是否受到影响,这些都不是资本需要考虑的问题。

那看到这里,大环境都这样了,我们可咋整啊?!

连00后都开始理财了,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做一名“月光族”、“负债族”呢?

可这时候就会有人提出异议了,我都没钱,还怎么理财?

等等,问题是你有钱后就会理财吗?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调查,一个人的金钱观和日常行为,不会因为他有100美元还是1000美元而改变。

很多穷人中奖1000万美金,照样会在几年后败光。

其实说白了,就是对待金钱的观念,决定了你目前的债务情况。

在开源节流上,如果尚且并没有过多能力去开源情况下,节流先做到位还是要的。

而节流的第一步,便是别被伪精致的消费主义绑架。

什么是伪精致的消费主义?

即不仅对产品和服务细节有了更加精致的追求,而且还希望从产品、服务中获得精神和认同方面的价值。

举个简单例子,我们想要买奢侈品,得吃好久的土,买差点呢,又觉得匹配不上自己的身份。

所以商家该怎么拿我们口袋的钱呢?

把奢侈品往下拉一拉,改为轻奢,于是没啥用处的水晶也可以做成【施华诺世奇】;

多加一条培根、一碗蛋羹、几块牛肉,一两只虾也可以叫做轻奢简餐;

为了制造“仪式感“煞费苦心,各种节日定制,各种被赋予重要意义的纪念礼盒,还有包装精美的限量版产品……

这种瞬间提高大家逼格,又不会让大家囊中羞涩,就是伪精致消费主义。

而避免掉入伪精致消费主义,就是克制消费欲望。

将消费控制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之内,盲目跟随群体去消费。

要知道,生活并不会因为少了虚荣的买买买而失去原有的精彩。

但却会因为膨胀的物欲而使人生遁入昏暗。

当写完这篇稿子后,我突然发现各大电商已经蠢蠢欲动,要开始从大家钱包里拿钱了。

没错,618快到了,我不由自主地捂住了钱包。

我是钱研社张殚,想和我一起学习投资知识、完成自我增值,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资识研究所】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