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基础研究就是实用
看了202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有望冲击特等奖的拟提名项目,非常高兴的看到,这些项目有白鹤滩的水轮机、奋斗号的深潜器、海绵城市的理论、华龙1号核电技术、种猪育种技术、己内酰胺生产革新技术、鹏城云脑、一带一路生产安全保障、柔性直流组网工程、深远海风力发电、深中通道隧道工程、特高压输电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代表着今天中国科技的水平,也影响着中国科技发展和世界技术发展方向。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技术不是什么论文,不是发在外国的期刊上,而是写在中国的大地上,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我们发现吃肉的价格便宜了,我们的空气变清洁了,我们再也不缺电了,电价几十年还没有上涨,中国的国力变得更加强大了,在世界上我们更有竞争力了。
科技进步的价值在哪里?科技进步的价值就在这里。关注我的人可能知道,几年以来我一直呼吁科技创新要以产业为先导,科学研究为辅助。用产业解决问题来引导科学研究,而不是以那些空泛无用的理论来引导科学研究。
我也看到了国家不管是从指导方针,还是在科技评奖、资金投入。都是逐渐转向产业,转向实用。这件事情不是国家听到我的,只是我也和众多优秀的管理者一样,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只不过是我出来呼吁,他们在用实在的行动和管理能力在改变。
有人可能会有这样担心,只重视实用而不重视理论研究,最后会影响科技发展。我相信恰恰相反,重视实用最后的结果是推动科技发展,包括也会推动理论的发展。
人类世界所有的科技创新,都是实用在先理论在后,先实用后理论。没有理论也能推动科技发展。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形成了强大的冶炼技术,强大的建筑技术,强大的造船能力。北京城的中轴线、长城的建设,三国时的战船,那时理论是不是很完善,似乎并不那么完善,但是还是形成了农业社会的伟大技术突破。
牛顿为什么会有理论建树,那是欧洲为了打海外去进行大屠杀,让大炮打得更远、打得更准,在研究已有大炮的基础上,研究炮弹的落点,才产生了自己的理论。当然这些理论对于后世科学研究非常有价值,没有已有的大炮,不是为了更多的杀人,牛顿就不会做这个研究,也不会有这样的理论。
今天人类的基础科学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大的进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地球表面上,进行活动的基本的理论已够完成,今天所有的基础研究都是在已完成的理论上的修修补补,再也没有突破,而且也不可能有突破。
人类未来理论的突破,一定是随着外太空的开发,人类面向宇宙才可能找到新的突破点。这一切都是要以实在的。大量火箭发射,大量的运载工具,超远距离的通信逐渐的建立起来,人类和宇宙有了更多的交集,才也可能有理论的突破。
沉迷在基础理论之中,只能是一些假说、猜想,一个小圈子,相互评个奖,对科学研究的实际进展毫无帮助。
当然我并不反对给少数基础设理论工作者以机会,国家可以出钱养着他们,允许他们做一些大众不理解的研究,也许他们有一天会被用上呢?
对于科学研究的大方向,必须以实用为导向,以产业为指针。做出了高铁这样庞大的系统,连院士也评不上,华为这样在科技的巨大突破, 一个院士也没有,社会的导向不应该是这样的。
我主张科学研究要以产业主导,并不是反对做理论研究,而是认为中国的科学研究不应该被何老师这样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做任何实事的人主导。
我更相信随着产业主导中国的科学研究,中国的基础理论研究也会随之兴旺,产业的发展给基础理论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