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小记:粮票的由来

粮票的由来。

1954年中央政府发布了粮食棉麻,统购统销。此后城市居民用量进入了定额供应阶段。

从那时起,一直到1992年,粮票退出了市场。总共使用了38年。

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定量,其实并不是人人一致的。

首先是按照居民年龄定下一个标准。

当时的粮食供应标准是各省分开制定标准的。其他省份的我不了解,我只知道我们这里的。

零岁时。每月供应8斤粮食。

一岁时每月供应10斤粮食。

两岁时每月供应12斤粮食。

三岁时每月供应14斤粮食。

4岁时每月供应16斤粮食。

5岁时每月供应18斤粮食。

6岁时每月供应20斤粮食。

7岁时每月供应21斤半粮食。

8岁时每月供应23斤半粮食。

9岁时每月供应25斤半粮食。

10岁以上每月供应27斤半粮食。

 

这是因为随着学生的成长和发育,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和能量来支持身体的生长和发育。因此,政府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制定相应的定量标准,以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保持健康。初中生时期;每月粮食定量是32斤。高中生时期女生每月定量33斤,男生每月定量35斤。

 

有了正式工作以后。个人的粮食定量标准是按工种来区分的。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粮食定量标准是每月30斤。机关的职工按其不同的工种,有着不同的粮食定量。

 

工矿企业中。分按轻重工业区分。

轻工业生产工人的粮食定量每月是33级。

机械加工行业的车工钳工铣工刨工磨工以及电工等每月粮食定量是39斤。

锻工铸工转运工每月粮食定量是42斤。

装卸工,搬运工每月粮食定量是45斤。

粮食定量最高的工种,一个是钢铁厂的炉前工,再一个就是矿山下矿井的矿工。每月粮食定量是48斤。

 

所有的工种量定量不是由单位里随意哪个人可以调整的。这是在确定这个人的工种以后,那么要进入粮食系统的数据库。

 

粮票并不是粮食定量供应的必备品,只是在粮食供应过程中的一种购买粮食制品的凭证。城镇居民每个月的粮食供应中并不存在发放粮票的。粮票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拿粮食供应证到粮店去换取的。菜农棉农果农等等农民身份也是凭粮食供应证定量购买,所以他们也可以随时换取粮票。粮票换取时要扣除相应的粮食供应定量。

粮农需要粮票可以用粮食在粮店换取。

 

由于粮食定量供应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所以呢粮票。分为全国通用粮票和省内通用粮票。为了避免在旅途中吃饭各省市自治区粮票无法通用的问题,1954年在粮食统购统销的同时,周恩来还签发过通知,全国各地火车站内,轮船码头内以及火车上的餐车和轮船内的餐厅吃饭不需要缴纳粮票。价格与地面相应餐厅的价格完全一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