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封建意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封建意识

 

李非

 

辩了这么多天,有人以为自己在辩论中终于小胜一分,颇有些得意洋洋。那么,现在我就这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好好掰扯掰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句出自诗经,全文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这句话反映的就是中国正宗的封建八百年的西东周时代的政治意识。这是什么样的政治意识呢?其实就是虚君封建。周的君是虚的,下面封建诸侯才有实权。每遇大事,周王这个虚君是没有足够力量的,需要调集诸侯的力量。诸侯就是国中之国。所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出的是一种封建虚君政治意识。这句话就是告诉诸侯们,民主宪政的“礼”在我这里。到时候若有事,我找你们要听话呀。

 

但东周的社会实践把这句话早抛到九宵云外。诸侯们不认虚君,虚君调不动诸侯。所以管仲建议齐桓公“尊王攘夷”,谋天下霸主之位。春秋五霸由此产生。诸侯们非但不尊王,根本不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而且诸侯的大臣们也不尊诸侯。这就是孔夫子捶胸顿足描述的“礼崩乐坏”了。民主宪政之礼已崩,民主宪政之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已坏。

 

晋国三家大臣,把晋国给分了。从此无天下无晋,有韩魏赵。春秋时代也就结束了,战国时代来临。然后打了几百年。秦始皇统一。这时中国的新秩序和社会意识已经大变,全然没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概念了。有的是“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有的是“彼可取而代之”,有的是王朝更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除了成为个别文人喜欢吹的马屁,没人真信。

 

而当前的民主宪政,则是延续了这种封建政治的封建意识形态。如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这里国家名就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思。想抹都抹不掉。任何英国首相见女王,莫不卑躬屈膝。这种现像,在日本,在泰国同样可见。泰国首相,甚至要爬在地上见泰王。

 

这样的“虚君”,当是君王家人人追求的人生和家族大目标。这就是民主宪政所要捍卫的“王室万万岁”制度。而民主宪政的鼓吹者以为用一句“虚君共和”就可搪塞。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所以从当代民主宪政制度,可以找到浓密的封建社会之影。再搞民主宪政,实为人类政治的倒退。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