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猛砸研发,日本欧洲压力山大

500

这几天看了一个很有信息量的报告,英文名叫《2023 EU industrial R&D invetstment scoreboard》,中文名叫《2023年欧盟工业研发投入记分板》,出版方是欧盟委员会,主要内容就是从各个方面去比较全球在研发投入上力度最狠的2500家企业——可以说是研究全球科技研发和竞争的必读资料之一。

更重要的是,入围这个榜单的2500家企业,基本可以看作是全球科技行业的2500个样本,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研发投入和科技实力。

一个国家/地区,拥有的入围企业越多,说明它的科技综合实力就越强;

一个国家/地区,在某个细分领域的入围企业越多,说明这个领域是这个国家/地区的优势阵地。

今天,主要就来讲讲我在看这个报告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感触。

500

“科技研发”的门槛越来越高

是巨头们的“烧钱游戏”

500    

上面这个图就能够很好地说明当代的科技研发竞赛有多激烈——横轴是2500家企业,纵轴是研发费的金额,单位是百万欧元。

全球研发投入最高的10家企业,

平均每家的研发费22132百万欧元,

大约是1600亿元人民币。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扩大一下范围,

看看研发投入最高的50家企业,

这个时候,平均研发投入就降低到了9772百万欧元,

大约人民币800亿元。

如果我们把这个范围再扩大一些,

看看研发投入最高的500家企业,

平均研发投入就只有1962百万欧元了,

大约人民币160亿元。

如果扩大到全部的2500家,

每家平均研发投入就已经只有500百万欧元(约人民币40亿元)了。

这就是今天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赛:

巨头们砸钱像三峡泄洪,

其他人砸钱如尿检样本。

500

我们已经将欧洲和日本甩在了身后

我们十年来的进步,着实恐怖

500

全部2500家上榜企业里,美国企业最多,827家;中国次之,679家;欧洲又次,367家;日本再次,229家——世界其余地方加起来,398家。

可以说,在规模以上的科研投入中,我们已经将欧洲和日本远远甩开了。

所以,只要我们谈科技创新、谈科技研发,基本就只是在谈美国、中国、欧洲、日本这四个经济体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没有资格被纳入讨论范围——可怜我大印度,坐拥14亿人口混成这样。

但在这四大经济体里,也有不少值得细说的。

第一,整体上,中国企业在科研上的投入是非常猛烈的,一年增幅16.4%,超越美日欧。

第二,整体上,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已经超越了日本,但距离欧洲、美国水平还有差距。

第三,整体上,中国企业的人均研发费已经和欧洲、日本一个水平,但距离美国还有差距。

500

结合这个图,中国在科研上的强大之处会表露得更显著一些:

如果你不看代表中国的那条黄线,你会发现整个世界的格局其实是非常固定的——美国>欧盟>全球其他地区>日本——从2011到2022,基本都是如此,四条线可以说都是平行的。

但如果把“中国”这根黄线放进去,感觉就完全不同了——2011年,全中国的研发投入加起来也只有3.8%的份额,但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了欧盟27国集团,跳到了17.8%。

我们,是这个阶级固化的全球科技体系里唯一一个完成逆袭/跃迁的国家。

我们还可以再看一组数据:

500

这个表格,是站在欧洲视角看全球IT软件行业研发投入力度变化,粗略来说就是:  

2012年,我们的数值是4.17,意思是在2012年,IT软件行业,欧洲整体投入比我们厉害4.17倍。但到了2022年,我们的数值是0.44,即2022年,欧洲软件行业的投入力度只有我们的0.44。

我把这个数据换算了一下,大家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最近十年来,中国相比于美国、欧洲、日本的进步。

假如中国在每一个行业的研发投入力度始终是100,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会深刻体会中国的这场逆袭的强悍

500

现在,你知道阿里、腾讯、百度、美团、字节跳动这些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存在的价值了吧?腾讯、阿里的研发费基本都在600亿人民币上下,这个数字放在国际上虽然还是落后于微软、META、alphabet,但基本已经达到了甲骨文的水平,欧洲软件企业最高的也就是SAP,研发投入是低于阿里的。

500

500

现在,你知道中国半导体行业做出了多大进步了吧?

500

现在,你知道华为、小米、oppo、vivo、大疆这些消费电子企业到底是怎么崛起了吧?

华为的研发费这几年基本没有出过前十名,小米、联想的研发费在国际上也是TOP200的存在,比德州仪器、惠普高一个等级。

500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5G是中国提出的了吧?

500

所以,移动通信行业基本就是中美平分秋色的节奏,欧洲、日本企业压根儿上榜的机会都没有。根据这个报告的统计,中国移动去年研发费205亿,小米106亿,基本已经是这个行业里全球最高水准了。(华为业务线太多了,没有归入移动通信的领域,在这个报告里属于技术硬件行业)

500

现在,你知道比亚迪、吉利、长城、广汽这些车企的钱花在什么地方了吧。

500

虽然说现在我们距离大众、通用汽车之类的国外厂商差距还是有的,但中国汽车企业和欧洲之间的差距现在仅仅表现在我们的最高水准不如别人的最高水准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田忌赛马”问题——虽然BYD和上汽研发投入不如大众、奔驰,但是已经超越了雷诺、沃尔沃,长城、蔚来、吉利、理想也已经超过了后面一大批欧美企业。

更重要的是,我们这才几年啊?别人都快上百年了吧。

虽然上面很多数据,我们也没有太怎么领先,感觉也就是介于日本和欧洲之间的水平,但是如果我们结合中国庞大的人口再去看这几个数据,那就很可怕了:

500

中国是一个语言、文化、货币、法律高度统一,

且人口超过14亿的超级单体大市场,

但人均研发费用却和欧洲、日本一个水准,

同时还拥有远超欧洲日本的年增幅,

而且从2012到2022连续10年都是如此。

你要是一个欧洲人或者一个日本人,

看到这种数据得有多恐惧。

500

中国的科技升级

很可能是全行业的升级

500

综上所述,中国的研发投入是全行业的,所以升级也很可能是全行业的。  

和美国、欧洲、日本不同的是,中国的研发投入其实并不集中于少数几个行业,而是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疯狂砸钱研发——当然,不同行业的盘子也不一样大,性质也不一样,所以金额和企业数量也是有些差异的。

在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里:

一共172家汽车相关企业,中国48家,占了27.9%;

一共113家化工相关企业,中国34家,占了30.1%;

一共66家建筑和材料企业,中国36家,占了54.5%;

一共470家IT硬件厂商,中国161家,占了34.3%;

......

中国研发投入比较弱的领域,主要集中在IT软件、医疗、金融等行业,

当然,这个弱是仅仅相对美国来说的,比欧洲和日本还是牛逼一大截的。

可以说,大多数领域里,中国企业实际上都相当具有竞争力。

500

中国企业需要变得

更开放、更国际化

500

这个图,很有意思。

它实际的含义是:2017-2020年之间,中美欧日的研发费流动情况。  

显然,各大经济体天然都会向本土的发明者们投钱(买专利或者资助研发),但如果我们看跨国的研发投入情况,我们会发现美国、欧洲显然在这方面要更猛一些——美国的红色带和欧洲的紫色带都比我们的黄色带要粗很多,这说明美国企业和欧洲企业在海外花研发费的力度比我们强多了。

具体数据是:花在本土的研发费占比,欧洲是70%,美国是80%,日本是88%,我们是91%。与之相对,花在海外的研发费占比,欧洲是30%,美国是20%,日本是12%,我们是9%。

显然,中国企业其实整体上并没有怎么做到“把全球的人才资源为我所用”。

这里,真的不得不夸一下华为——业内很多人都说“华为本质上是一个欧美企业”,这可不是说华为的股权结构是外资居多,而是说华为在很多侧面所展现出来的风格更偏“欧美范儿”一些——华为在全球布局了16个研发中心,在巴黎和柏林研究技术标准,在米兰研究光电和微波传输,在慕尼黑研究机械,在纽伦堡研究能源......

500

在“全球人才为我所用”这一点上,华为确实是“遥遥领先”。

····· End ·····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