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说中国“看不上‘匕首’”说起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登的一篇文章称,他们和“熟悉中国军方观点”的“匿名人士”处了解到,中国军方对于俄罗斯KH-47“匕首”高超声速导弹在乌克兰的表现很不看好,认为这种导弹没啥大用。

当然了他们是要唱衰中国,顺便为自家在高超声速导弹项目上的拉胯找个借口。《国家利益》这个网站本身也跟国内一些鸡血自媒体一样的水准,咱们也不必过于介意他们说什么。

但是确实的一点是,俄罗斯的空射高超声速导弹“匕首”似乎确实没有发挥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但这真的如美国人所口嗨的那样,意味着空射高超导弹这颗葡萄它就是酸吗?

正好最近国内网上也出现了轰-6K携带腹部某YJ-1X1导弹的照片,而与“匕首”差不多的鹰击-21更是前年就已经在珠海航展上公开展示。可见中国对空射高超声速武器的重视依然不减。可以说对于轰-20来说空射高超也依然会是它的核心装备。

那么俄国的“匕首”为什么就“不太行”呢?

其实问题不在导弹本身上。

“匕首”的突防能力和打击效能其实在乌克兰冲突中完全是得到了验证的,包括对“爱国者”导弹阵地的突击,还有若干次袭击乌克兰后方重要节点目标,导弹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问题在于,高超声速武器的价值不在于威力特别大,而是在于突防效能和打击时间敏感目标上。

乌克兰防空系统其实谈不上多么强大,毕竟俄军用“宝石”导弹袭击敖德萨的目标乌克兰也没能拦截,这表明即使是通常的超音速巡航导弹,乌克兰的防空系统也已经很难拦截,更别说“匕首”。当然了乌克兰的大本营战报可以吹他们一天拦截多少发匕首,多少发锆石,但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这些导弹是他们无力拦截的——别说超音速导弹了,哪怕是亚音速的“口径”,甚至无动力的滑翔炸弹,乌军基本也拦不住,或者说拦截不过来。

所以突防能力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实战价值,反而导弹的性价比更重要,前几年咱们就提过,俄军实际上极度缺少精确制导的打击武器,更别提防区外打击武器了,比如我国空军苏-30MKK最常用的KH-29导弹,俄军自己手头其实基本就没几发。战争爆发后不久俄军甚至还全世界到处询问是否可以将俄制精确制导弹药,包括激光制导炸弹和KH-29\KH-25这些东西返销给他们,可惜的是手头拥有大量这类武器的国家都没接这个茬,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战备需求。

结果俄军就只好临时现搓,有多少生产能力扔出去多少,最后就出现了滑翔炸弹满天飞的情况。

这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第一条,那就是数量问题,不管你高超声速导弹的性能再怎么强,要想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依然要靠火力密度,也就是在开战后短时间内能够进行多大规模,多高密度的火力打击,如果你手头有一万枚“匕首”,这个仗的打法和你手头总共就一两百枚的用法和效果当然完全就不一样了。

第二,时间敏感目标,同样,这种作战模式的关键问题不在于导弹能飞多块,关键在于目标保障能力,能不能及时的找到目标,定位,在它再次机动前赶紧把导弹打到它头上。

最近这段时间俄军这方面能力有所增强,但这不是因为匕首飞的更快了,而是因为他们的侦察能力得到了提高,信息交换能力得到了提高。

其实这也验证了冲突爆发之初的一些消息,那就是俄罗斯紧急获得了一些通信指挥相关的技术支持,只不过这东西要发挥出效果,确实不是能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至少这验证了依托先进的通信网络系统和侦察系统,能够有效打击时间敏感目标,“网络中心战”理论的关键还是在于你自己要有网络啊。

总之呢,匕首在俄乌战场上的表现验证了我们对于高超声速武器的很多已有的看法,包括如何才能让它发挥出最大效果。

所以中国对于匕首在战场上表现的评估认为不佳,更多的是对于俄国未能发挥出这种武器潜力的遗憾。

当然在亚太地区,高超声速导弹打击的目标和俄乌战场上俄国人打的目标不一样。

它们是瞄准那些大型海上机动目标,而且这些目标本身反导能力还很强,不仅需要数量更多,对指挥控制系统的要求更高,也对导弹的威力,突防效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呢,匕首也就那么回事,咱们还是看自家鹰击、东风如何发挥吧。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