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立伦裁撤黄复兴,看大陆媒体对台误区

国民党中常会日前通过了《中央委员会组织规程》修正草案,有着近70年历史的“黄复兴党部”被裁撤,不仅招致深蓝群体反弹,也引起大陆舆论关注。

有文章称,国民党仅剩的脊梁骨被敲断了,认为这是国民党拿香跟拜,主动拆家。还有观察者以“第一枪”竟是“挥刀自宫”点评这波组织改革。这些评论大都引用蓝营媒体以及蓝营人士的观点,认为黄复兴代表坚持认同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的力量,此时遭拔除,证明当前蓝营领导者铁了心要走“亲美远中”的路线。

假如从岛内相关人士的情感角度理解,这些观点或许不无道理,但是从两岸大局出发,这种跟风解读不仅缺乏独立思考,也与岛内实际情况存在距离。

从历史回溯,黄复兴当年成立时也称“荣民党部”,集结了一群军队退除役人员,是国民党外省深蓝群体的代表。

站在“中华/民国”派的立场,他们当然反对“台独”,因为民进党挑战了在两蒋时代以“反攻大陆”为目标,在这些人心中建立起来的大中国意识。他们对大陆当然也有在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感联结。然而,在反独的同时,这批人也是岛内最不能放下1949年的国共恩怨,最坚持反供立场的一群人。这从根本上决定,他们可以在岛内反独,但是在割据保台的前提下,当中的很多人对于大陆推进统一进程也是有所保留的。

比如,岛内有位深蓝学者,曾在上次国民党主席选举时被黄复兴大力支持,他在台湾敢于戳破民进党“台独”论述的荒谬,也敢于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可他面对大陆,却放言“统一对台湾人意味着国家消失”。在他的论述中,试图以“整个中国”取代“一个中国”,甚至是妄图脱离国际法原则,希望让台当局的地位与大陆中央政府的地位对等,这种论述与李登辉当年提出“特殊国与国”主张一脉相承。

在岛内,他可以据理力争滔滔雄辩,回归到两岸关系的现实层面,这位学者面对祖国统一又成了叶公好龙者。他内心深处的这种挣扎与矛盾,何尝不是黄复兴内部很多人的写照。因为这种挣扎与矛盾,让黄复兴的人面对当前“台独”鸠占鹊巢,“中华/民国”招牌名存实亡,仍然不能放下1949年的 “国仇家恨”,不能从民族复兴的视野着眼未来。

这个心理因素何尝不是国民党在台湾走向偏安割据乃至日暮图穷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很多大陆评论者对于这批人在内心深处面对台湾前途乃至两岸关系的看法,却缺乏辩证深刻的理解。

其次,国民党对于推进两岸政治关系态度保守,蓝营高层奉行“亲美远中”的路线人尽皆知。七十年来两岸分治分裂的现状,岛内社会不断走向分离道路的历史早就印证。当一些评论者用黄复兴的存废来证明这一事实,未免后知后觉。

试问,难道黄复兴没被裁撤时,就没有李登辉的“特殊两国论”?就没有后来者的“亲美友日”与“不统不独不武”?有黄复兴时的国民党,就没有拿香跟拜,自拆招牌,面对大陆就能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如果国民党不断迎合岛内所谓的主流民意,陷入自证爱台湾的怪圈,并不因为黄复兴存在而有任何影响,如今黄复兴党部被裁撤,恐怕也无关国民党的路线方向。

500

退一万步言,如果这些评论者们早就了解黄复兴是国民党仅剩的“脊梁骨”,那面对蓝营内部的其他势力早已失去脊梁,为何在2024选前,还要对政党轮替寄予厚望,为何还要期待蓝白合就能下架民进党?这种前后矛盾的理解,只能证明这些人的观察已经偏离了岛内现状。

其实,类似认识或理解的误区在两岸关系中无处不在。 

比如,早前冻结“台独党纲”议题发酵,对于民进党的分裂路线不能产生实质影响。因为分离主义的重心早已从过去主张分离转向维持现状,这不是“台独”目标的改变,只能证明“台独”的手段和形式更多样也更具欺骗性,有些人却认为这击中了民进党的要害。

再如,前不久北一女老师痛斥“台独课纲”的新闻也曾登上热搜榜。事实上,对区老师仗义执言,虽然表面力挺者不少,但并没有引起台湾社会的真正共鸣。因为岛内很多人深谙文化、历史认同与政治认同之间的未定关系,即使是“台独”主张者也未必排斥中华文化。当声援者并没有从民族观与国家观的高度理解区桂芝老师的痛陈,这种声援也并不能代表主流舆论认同“一个中国”。

还有最近发生的恶性撞船事件,面对台当局高层事后处理冷血无情,在野党“立委”明明是在捍卫海巡“执法”有理,他们追查真相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岛内的政治攻防,并不是要惩处海巡基层草菅人命,竟也被一些媒体认为是在为罹难渔民家属主持公道,一厢情愿的解读同样令人遗憾。

而造成类似现象更深层的原因,是一些人在面对台湾问题时并不愿意正视统独矛盾已经成为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这并不同于过去内战导致的政治对立,它不是领导权之争,而是主权问题,是认同统一还是选择分裂的针锋相对。

在当前“台独”与“独台”争锋的岛内政治格局下,两蒋时代以反供立场为前提的“统派”也几乎不存在。即使在黄复兴阵营,能像许历农将军一样与时俱进,能从“中华/民国”认同转变为中华民族认同,进而肯定大陆发展建设,期许两岸和平统一者也并不占据主流地位。许历农代表的是岛内至今信仰统一的中国人,而不只是像黄复兴的多数人,仍停留在过往历史恩怨中而不能自拔,若将后者作为“统”的象征,在内容上只能陷于空洞。

当部分评论者不能厘清何为两岸关系中真正的主流民意,将统一寄望于岛内某政治派别,进而又限缩在某个政治派别内的某个组织,进而忽视了这些组织对于岛内年轻一代已经失去了号召力,甚至已经滑向了政治舞台的边缘。 他们对黄复兴走入历史的解读又何尝不是自敲脊梁骨,为原本严峻复杂的台海局势带来更多挑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