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用购买力平价法和汇率法各有利弊,并非购买力平价才是比较科学靠谱

【本文来自《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美国80.3%,差距拉大因通胀,汇率成竞争关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心水自闲
  • GDP这东东就是个数字游戏!根本没有比较的意义!购买力平价才是比较科学靠谱的数据!!!

    以霉国人现在的心态和表态就知道,中国GDP永远别想赶上!!!

购买力平价,也有问题的!

最典型的就是品质的折算。

精品水果店的水果,是拼多多水果的4、5倍甚至更高,这里面固然有溢价、租金等因素的存在,但最本质还是品质的差异。

这个品质的差异,汇率法所代表的市价原则,认为交易价格会基于品质自动调节,所以最终价格就已经体现了品质差异,可以直接使用。

但购买力法怎么体现这块?那就需要折算。这个真的很难,也相当主观!

比如理发,我们假设去年中国印度都出现理发行为100亿次,我们发生在空调环境的理发占比,是印度的多少倍?我们理发之前的面部和肩颈按摩,是印度的多少倍?甚至,我们理发师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是印度的多少倍?

这个东西的折算,其实也非常非常主观,世界银行的测算应该是偏向缩小品质差距,所以导致发展中国家购买力评价显著提高,中国印度人均购买力平价GDP,与实际的差距,可能就比汇率法低。

这还是纯粹技术的,事实上还有非技术的!

国际比较项目是联合国授权,世界银行组织的,但各国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中国的心思就是做高物价,做低购买力,

2005年我们首次参加国际比较项目,忽悠世界银行,按照北中南抽取中国城市,但样本城市是是沿海12个还是11个城市+武汉,这些城市的物价,当然高于全国不少,所以中国的物价被严重高估,购买力被严重低估,印象中2008年前后我们的购买力GDP被大幅度下调。

2011年这一轮,世界银行在中国普遍随机抽取了大量城市,这次对中国物价的统计是比较准的,大部分国家都高度认可,有的还说是有史以来质量最高的。这次比价在国内也广为人知,因为2014年发布结果的时候,中国购买力GDP就和美国差不多还是略微超美国了。但中国拒绝,认为高估了人民币购买力,顶了半天不让发布。最后其他方面都不耐烦了,诸如非洲发展银行的说报告长期不发布影响了他们帮扶落后国家,世界银行更是建议干脆中国退出,他们自行发布,我们才同意报告发布,但专门要求吧中国的态度写进去。

这是中国,那其他国家会怎么样?

所以,汇率法GDP确有弊端,因为汇率是基于货币的交易工具职能,而我们本来是希望GDP能告诉我们实际财富,是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但简单比价折算,并不能完全判断,我们1年究竟创造多社会财富!!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