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中必然走向繁荣

       经济转型的阵痛开始由上游向下游延伸,在2023年集中体现在消费端全面熄火,随着几家知名房地产公司的暴雷,让原本绝大多数绑定在外循环体系的芸芸众生,弥漫着一股极其消沉的悲观情绪。

       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价下跌开始极速放大后,悲观的情绪在2023年逐步放大,可以预见的2024这种趋势会随着惯性逐步到达顶峰。

        作为一个中国经济的乐观派,眼下发生的现象当然是事实,但是!这不是未来!

        房价进入快速下跌的轨道更是强烈增加了本人对未来经济全面复苏的信心。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反直觉且不合逻辑的,因为按照过去二十年的经验,房价上涨拉动一系列水泥建筑及附属行业,然后整个经济才能增增日上,何来房价下跌经济愈发向好的道理?

       持这样观点的人,对房地产的本质看得还不够透,中国房地产的本质,是外循环体系的效率助推器,是增加中国生产效率的必然举措!

       怎么理解?中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工厂?难道仅仅是因为工资的压榨和劳动力的剥削?那全世界比中国更极端压榨劳动力的地方有的是,为何都没能达到中国的生产效率和规模呢?

       中国过去能够成为世界工厂,实现效率与规模世界最优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规模注入了极高的门槛,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在效率与规模上取代中国,就必须完成甚至超越中国当下已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否则,就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口嗨!这也是中国制造的底气之一,什么越吹印吹墨西哥吹,通通滚蛋!神经病!

       但是!代价是什么?基础设施建设的钱,是从哪来的?没错!房地产!政府通过房地产,将民间绝大多数人当下及未来的财富大部分收集起来,投入到了过去三十年我们看到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中,本质上,就是积累大于消费,从分配的顶层设计就决定了老百姓手里没钱消费,而不是老百姓不够有钱。

        这个话很绕口,我再说一次,老百姓手里没钱消费,而不是老百姓手里不够有钱。

        这话怎么理解?当下老百姓的支出结构中,最为刚性的就是房子!远远超过所谓的教育、医疗、养老。就拿教育来说,贩卖焦虑的多数都是面临阶级掉落压力的中产,这部分人在媒体上最有存在感,而沉默的大多数,是不会因为教育而进行军备竞赛的,重点学校就那么几个,大多数读的都是非重点,这才是事情的全貌!

       又比如说医疗,很多人说老百姓不花钱就怕自己没钱治病,这也是不符合全貌的,大多数老百姓,当知道自己遇到大病的时候,最多的选择是不治!很残酷,但这是事实!

       再比如说养老,那就更扯淡了,中国大多数老人能吃几个菜?能穿几件新衣服?能旅游几次?即使是养老金微薄,也从来没听说过大面积老人被饿死冻死的情况吧?老年人又有几个人是真正不够钱花的?

        因此,结论就是,中国老百姓有钱又没钱消费的主要根源,就是对于房地产的刚性支出占当下或未来收入比例太高!

       例子不要太多,比如六个钱包集中给一队年轻夫妻买房供楼,比如城市年轻人缴纳的高额房租,比如中年夫妻缴纳的首付与月供,比如大多数人为了购买房产而进行的自发的强制性的被迫的储蓄,也就是首付焦虑。

       所以说,房地产支出才是消费不振的根源。

       当下房价的极速下跌,虽然会带来短期的一系列后果,但从长远来看,意味着老百姓的刚性支出比例在快速降低,举个例子,一百万首付与五万首付两个时代,谁拥有更多资金去消费?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当前房价每下跌一个百分点,后来人上车就会多出一个百分点的灵活资金,这又是一个残酷的事实。

       道理不难,难的是转型的时间与过程要怎么过去,有什么好办法吗?没有!通缩时代,不加杠杆不负债,守好现金流等复苏。

        就拿最近的一波购房者来说,大部分是负债25年,当这部分还贷过半,中国的生产驱动也就完成了向消费驱动的转变。

       又是一个十年的艰苦长征,或许80后真的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催的一代人,不过即使如此,作为时代的接棒人,我们只能义无反顾负重前行,八零后的子女们,终将迎来一个消费爆炸式复苏的繁荣。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