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又得酸了:中国航母后发制人,终结美军霸主时代
对于即将海试的福建号航母,与之配套的两款主力战机目前均已正式亮相,也就是网友们已经熟知的歼35和歼15T,从功能定位来看,分别对应了美军航母标配的F35C“闪电”和F18E/F“超级大黄蜂”。至于美军最新型的福特号航母,因为电磁弹射系统的兼容问题,暂时还不能使用F35C,只能依靠F18E/F独挑大梁。换句话说,如果这两款福字辈的航母在海上狭路相逢,福特号航母无疑处于舰载机存在代差的劣势状态,这让作为老牌航母霸主的美军难免略显尴尬。而且福建号航母压箱底的家当还不止于此,根据最新的网络消息,攻击11隐身无人机的舰载型号,相继出现在了武汉的航母楼和北方的航母舰载机训练基地,熟悉我国航母舰载机列装流程的人都清楚,这就意味着该型无人机成为福建号航母的第三款主力战机已经是板上钉钉子的事情了。
攻击11最早曝光还要追溯到2019年的国庆大阅兵,近几年来一直都在中国空军服役,属于成熟度比较高的货架产品。如今跳槽到了中国海军,直接改造成了航母舰载机,应该也是为了尽量降低福建号航母系统整合的潜在风险,以便于快速早日形成战斗力。攻击11作为一款采用飞翼式布局的察打一体化无人机,具备很强的隐身突防能力,主要负责在高危作战区域执行对地对海的侦查、打击、毁伤评估等任务。根据在航母楼上攻击11与歼15歼35的外形尺寸对比,可以推测它的起飞质量大约在10吨级范围内。随着无人机时代的来临,航母和两栖攻击舰搭载各种用途的无人机自然也是大势所趋,不少国家都有这方面的计划和尝试,然而基本上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落实到实际装备型号的不过是凤毛麟角。
美国海军在这个领域起步最早,在十年前的2013年,就开始在尼米兹级航母上测试X47B舰载无人机。X47B跟攻击11的技术特点、作战用途类似,也是飞翼式布局的隐身无人机,只不过个头比起攻击11要大得多,达到了20吨级。X47B首次实现了无需人工干预在航母飞行甲板上的自动起降,这在当时绝对是高大上的存在。要知道同时期的中国海军才刚刚服役了辽宁号航母,有人操作的航母舰载机起降都还在磨合过程中,自动起降无人机只能想想而已。就在外界普遍认为X47B前途无比光明、将开启航母作战新时代的时候,它却突然下马了。时至今日美国海军实际部署在航母上的舰载无人机,只有负责空中加油的MQ25无人加油机,充其量算是一个跑腿儿打杂的后勤员工。中国则是后来居上,直接将执行一线作战任务的成熟型号的舰载无人机送上了航母。
相信很多人都会提出疑问,为何中美两国航母的舰载无人机会如此定位迥异?到底谁家的选择更加实用更加正确呢?这个问题恐怕需要从双方航母的作战环境和作战需求入手才能得到答案。美国的X47B之所以中途下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最重要的任务是区域介入作战,必须在长途奔袭的状态下,去面对主要假想敌依托亚欧大陆部署的高密度、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和反击火力。
X47B比起有人舰载机,固然有航程更远,不担心人员损失等优势,但是在密集防御下的突防能力和自卫能力有限(毕竟是亚音速飞机,也没有空战能力),再加上主要假想敌反舰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等远距离、强突防打击武器的发展,X47B既不能在作战半径上保证己方航母处于安全距离,也不能保证有足够可靠的作战效能,自然就沦为被放弃的鸡肋,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实用的无人加油机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中国选择攻击11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任务背景是在己方陆基兵力的支援下实施区域阻止、区域遮断作战,面对的是敌方相对稀疏且无纵深的岛链基地群,也不需要去硬撼敌方严密设防的坚固防线,而是需要在尽可能广阔的区域搜索发现敌方相对分散的陆上/海上目标,并及时直接发动攻击或者引导己方其他兵力实施协同攻击。敌方依托岛链很难将兵力高度集中,如果分散部署,没有高密度的空防体系,又很难有效发现并拦截这种飞翼式隐身无人机。更重要的是攻击11相对于歼35歼15更加价廉物美,补充起来也更加方便迅速,损失了也不用太心痛。在这样的作战环境下,攻击11自然就可以如鱼得水、自由发挥了。当然攻击11只能算是中国海军航母舰载机无人作战体系的起步,我们期待着用途更广泛、功能更强大的舰载无人机家族在不远的将来全面开花。
本文由公众号「利刃号」(ID:lirenjunsh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