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普通人不要把太多资金用于炒股
“普通人”,可以认为是不以投资股票或研究经济、金融为主业,总资产大约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下,可用于投资的流动资金大约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下,主要收入来源于出卖劳动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而不来源于资产增殖的人群。不是严格的定义,没有理论背书,只是概念性的提法,大家可以把条件放宽或缩减些。
1. 资金承受能力。股市中的主要参与者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与普通人相比,有着几乎无限的资金。机构投资者以亿元的投资资金起步,损失了800万,依然是亿元资金。机构投资者依然有能力加仓,等待获得收益的机会。普通人损失了800万,基本就没法继续投资,没法继续投资就没法回本,更遑论收益,退出市场吧。
2. 对股市波动的承受力。股票市场波动很大,单只股票的波动更大。普通人能看着昨天挣了10%,今天就跌了30%吗,能睡安稳吗?
3. 投资回报周期的承受力。理论上讲,投资股票的回报基本以十年为单位,一笔资金投进去,要做好十年没有收益的准备。普通人有这方面心理准备吗?
4. 股票分析能力。机构投资者聘用专业人员,天天研究投资,研究产业研究上市公司,恨不得每天花48小时搞研究。普通人只是业余玩玩,每天能拿出三个小时看股票就不错了,希望能从股票走势中看到财富密码。不研究拟投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只看几张图表做决定,这和赌博有什么区别?用自己的爱好挑战别人的专业,和白给一样。
5. 对市场的影响力。机构投资者有资金有技术有人脉,做空做多股票掌握熟稔。普通人没有这个能力。“内幕消息”什么的属于违法犯罪,不要去想。
所以,普通人,比如胡主编这样的,股票随便玩玩就好,不要太关注不要投太多的资金。多少算“太多”呢?一个简单的标准:如果投进去的钱明天全都损失到归零了,依然不会影响家庭正常生活水平,自己仍然能睡好,那就是没有“太多”;反之,如果晚上睡不好觉,总担心亏损,到白天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心情,那就是投得“太多”了。
投资股票是家庭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不要把所有的资金都押在股市上。希望各位理性投资,做好家庭资产配置,生活平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