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是个大概念,本来业内对于“预制菜”的标准都有很多争议

【本文来自《嘿,预制菜!》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预制菜是个大概念,本来业内对于“预制菜”的标准都有很多争议。

传统意义上业内把预制菜划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

即食就像是乡巴佬卤货、罐头、榨菜之类的,开包就能吃,这东西很常见,而且大家也都没有什么疑问。

即配就是以前说的“净菜”,在家煮饭的人都知道,买菜做菜都不费时间,费功夫的是备菜。净菜就是把菜品洗干净、切好,准备成一份份的,我觉得大家对这个也没什么疑问。

即热基本是冷冻全熟调味调理品,食用前通过水浴、微波炉、蒸笼等方式加热食用,外表是各类汤汤水水的糊状物。由于多是冻品,这类产品还原后的口感都比较差;而且调味是预先调理好的,味道都是统一的。

即烹基本上是在即配的基础上,对原材料进行调味、腌制步骤,最后还是由消费者进行加工烹饪,因此带有锅气,同时因为进行了一定的调味,并配有调料包,所以在味道上有保证。

全部看下来,大家可以发现真正的争议集中在即热、即烹领域,更大的争议在于没有充分告知消费者。我可以接受餐厅适用预制菜,前提是价格、卫生标准都可以跟上。

既然是预制菜,那你别按照现炒收费啊!既然是预制菜,好歹你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达标啊!既然是预制菜,那你何必还弄不同品牌的连锁店呢,直接说你店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预制菜就好了啊!

上个月几个餐饮业的朋友吃饭,席间大家开玩笑说,现在出去吃饭,看菜单就能预估到哪些是预制菜,甚至吃到嘴里就能知道是哪个工厂的产品。

预制菜本身不可怕,违规的生产,以及不透明的使用才是最诟病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