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41)汉献帝回到了雒阳

李郭之乱的结局是献帝成功东归,从此摆脱李傕的控制。从政治意义上说,自此,李傕不再是朝廷支柱,而成了乱臣贼子了。

本节将把献帝东归这个故事作详细解读,并针对三国史界对这段时间的奇谈怪论一一批判。

在李郭之乱开始后不久,张绣便找机会逃离长安,投奔屯兵于弘农郡陕县的叔父张济。

六月,张济亲自返回长安,试图说服李傕、郭汜,甚至想迎驾至弘农郡居住。也因为张济的到来,双方暂时停止争斗,皇帝刘协返回长安居住,仍由李傕掌控。

事情有了转机,刘协也想返回雒阳,于是派太官令孙笃、绥民校尉张裁协助张济去劝和。来回宣布命令达十次之多,李郭二人才答应以交换质子的方式和解。但是李傕的妻子疼爱儿子李式,不肯让儿子去做人质,这事又变得棘手了。

这还不算,李傕的羌人、胡人盟友又来添乱,他们到刘协的住处发问:“天子在这里面吗?李将军许诺给我们的宫女、美女们,如今都在哪里呢?”

原来,李傕为了对抗郭汜,还以许诺送美女的方式将羌人、胡人收为己用。

刘协没办法,就让侍中刘艾去找宣义将军贾诩帮忙。贾诩就亲自出马,把羌人、胡人首领招来大吃一顿,然后以封官的方法作为赏赐,这帮羌、胡首领满意而归,不再为李傕效力。

《袁纪·卷28》:(李)傕妻爱式,和计未定,而羌、胡数来阙省问曰:“天子在此中邪?李将军许我宫人美女,今皆何所在?”帝患之,使侍中刘艾谓宣义将军贾诩曰:“卿前奉职公忠,故仍升荣宠。今羌、胡满路,宜思方略。”诩乃召大帅饮食之,许以封赏,羌、胡乃引去。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又有一场“刺李”的计划在秘密展开。

侍中杨琦、黄门侍郎丁冲、钟繇、尚书左丞鲁充、尚书郎韩斌这些人联络了李傕部将杨奉、军吏杨帛、宋果,密谋刺杀李傕。但是不久,杨帛因为其他事牵连被李傕杀害,受审时泄露了此事,杨奉见形势有变,便带兵脱离李傕归附郭汜。

《袁纪·卷28》:(兴平二年)(195年)六月,侍中杨琦、黄门侍郎丁冲、钟繇、尚书左丞鲁充、尚书郎韩斌与(李)傕将杨奉、军吏杨帛谋共杀傕。会傕以他事诛帛,奉将所领归汜。陈志《董卓传》:(李)傕将杨奉与(李)傕军吏宋果等谋杀傕,事泄,遂将兵叛傕。

羌、胡人及杨奉的背离,导致李傕的势力被削弱。刘协再派尚书去谈人质事宜,李傕思量再三,同意继续履行和解计划,但提出改用女儿为人质,并让刘协封两人的女儿为君,有食邑。到了郭汜、张济这边,条件内容又增加了:以郭汜从弟郭浦,张济从子张绣,李傕从弟李桓互为人质。

《袁纪·卷28》:于是尚书等复言和解之意,(李傕)计以士众转少,从之,不以男,各女为质,封为君,食邑。复以(郭)汜从弟浦、(张)济从子绣、傕从弟桓为质。——按东归划分,大概是李桓随郭汜东归,张绣和郭浦扣留在李傕处。

这场拉锯式和谈一直到七月才尘埃落定。

张济为骠骑将军,封平阳侯,假节,开府如三公,郭汜封车骑将军,杨定封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此五人护送刘协东归,目的地是弘农郡陕县。

500

范书《献帝纪》:秋七月甲子(无日),车驾东归。郭汜自为车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并侍送乘舆。张济为骠骑将军,还屯陕。——可推为“甲子”为“甲午”之误,即25日。

约七月二十五日,刘协的东归车队先由李傕士兵护送,从长安城宣平门出发,过桥时,数百名郭汜的士兵挡住桥头,逼停车队,问道:“车上是不是天子?!”其实郭汜士兵是担心李傕耍诈,车队是假,而李傕士兵则以为要郭汜这边要翻脸不认账,于是两队人马都抄起大戟冲到车队前面。

眼看一场血战又要爆发,侍中刘艾赶紧大呼:“车上正是天子!”,然后让侍中杨琦将刘协车上的帷幔高举,刘协坐在车上发话:“你们都退下!谁人胆敢逼迫至尊?!”郭汜士兵见状,纷纷后撤,车队才得以过桥,士兵们都高呼万岁。

范书《董卓传》李贤注引《献帝起居注》:初,天子出,到宣平门,当度桥,(郭)汜兵数百人遮桥曰:“是天子非?”车不得前。(李)傕兵数百人皆持大戟在乘舆车前,侍中刘艾大呼云:“是天子也!”使侍中杨琦高举车帷。帝言诸兵:“汝却,何敢迫近至尊邪!”汜等兵乃却。既度桥,士众咸称万岁。

当天夜里,车队行至霸陵,张济前来送来食物。李傕也率军出长安城,屯于池阳县。

《袁纪·卷28》:夜到霸陵,从者皆饥,张济赋给各有差。(李)傕出屯池阳。

第二天,护驾团里的郭汜就打起自己的小算盘了,大概他也想耍一把掌控天子的威风,他提出:请刘协北渡渭水至左冯翊的高陵县。刘协自然不同意,公卿大臣和张济也不同意,大家开会讨论也没个结果。刘协便派尚书郭溥【袁纪作“郭浦”,非郭汜从弟。】去向郭汜解释说:朕去弘农郡的目的,也只是想离祖宗郊庙近一些而已。郭汜置之不理。

刘协感慨道:“汉室宗墓都在雒阳,而且我母亲的陵墓去年修好后,我都未曾去看过一次!梦想东归,日以继夜。难道郭汜又想让我往西吗?”说罢,刘协伤心得一天都吃不下饭。

郭汜听说后,就折中处理:“我们暂且先到附近的县城吧。”


《袁纪·卷28》:郭汜欲令车驾幸高陵,公卿及(张)济以为宜幸弘农,大会议之,不决。诏尚书郭浦喻汜曰:“朕遭艰难,越在西都,感惟宗庙灵爽,何日不叹!天下未定,厥心不革。武夫宣威,儒德合谋,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弘农近郊庙,勿有疑也。”汜不从。上曰:“祖宗皆在雒阳,灵怀皇后宅兆立,未遑谒也,梦想东辕,日夜以冀,临河谁谓其广,望宋不谓其远,而汜复欲西乎?”遂终日不食。(郭)浦曰【周天游:通鉴“浦曰”作“汜闻之曰”,是。】:“可且幸近县。”。

距离霸陵最近的县是新丰县。八月六日,刘协抵达新丰县。

范书《献帝纪》:八月甲辰(6日),幸新丰。

这队伍一停,就是一个多月。郭汜极力阻止东归,于是双方就这样僵持着,东归事也被搁置下来。

约八月八日(周天游注推为九月事,我推为八月八日),郭汜和自己的幕僚们筹划,想要让刘协西返去郿县(郿县在长安以西)。侍中种辑、城门校尉张材等人正在郭汜的军营,听说此事后,赶紧派人秘密通知杨定、董承、杨奉,让他们来新丰县保驾。

九月九日,刘协与公卿近臣举行宴会,宴罢离席前,士孙瑞走出来跪拜启奏,请求为王允、黄琬案平反。——这件事标志着李傕、郭汜即将被朝廷(刘协)所放弃。

《太平御览·卷554》引《后汉书》:士孙瑞理王允等事曰:兴平二年秋,朝廷以九月九日引见公卿近臣饮宴,离席前,说故司徒王允、故司隶黄琬并有功于国,可听允恭等葬。

十月一日晚,郭汜让部将伍习放火烧刘协居住的学舍,郭汜的党羽夏育、高硕则乘势作乱,逼迫刘协随郭汜去郿县。侍中刘艾见火势正猛,便建议刘协转移至其他人军营,而此时杨定、杨奉、董承发现火起,也立即前往学舍救驾,见到刘协后,提出将转移至杨奉军营。正当动身时,夏育带兵阻拦,想要劫走刘协,杨定、杨奉率军迎战,大破夏育,斩首五千级。

《袁纪·卷28》:冬十月戊戌,(郭)汜党夏育、高硕等欲共为乱,胁乘舆西行。侍中刘艾见火起不止,曰:“可出幸一营,以避火难。”杨定、董承将兵迎天子幸杨奉营,上(刘协)将出,夏育等勒兵欲止乘舆,杨定、杨奉力战破之,斩首五千级。

郭汜见大势已去,便逃亡南山,辗转投奔李傕去了。杨定、杨奉、董承、张济等人带着刘协赶紧往雒阳行进。

十月五日,车队抵达华阴县(从长安东入弘农郡第一县)。宁辑将军段煨带着大批物资迎驾,并请刘协住入他的军营之中。但是杨定和段煨有过结,段煨远远看见杨定在刘协身旁,也不敢下马,只是在马上作揖而已。

侍中种辑和杨定关系亲密,他就对刘协说:“我看段煨有反意。”

刘协不解:“段煨前来迎驾,怎么会有反意呢?”

种辑回答:“迎驾不到边界,拜礼却不下马,脸色有变,必有异心!”

此时,在一旁的太尉杨彪、司徒赵温、侍中刘艾、尚书梁绍等人纷纷出来担保:”段煨绝对没有反意!臣等敢以命担保!请陛下驻扎段将军的军营。”

董承和杨定也不想让刘协落入段煨控制之中,便扯谎吓唬道:“听说郭汜跑到段煨军营里去了!”

刘协反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500

尚书文祯、左灵就接话:“这是弘农郡的督邮报告的!”然后这帮人就去把督邮找来,威胁他串通口实。督邮见到刘协,就说:“今天我亲眼看到郭汜带了七百骑兵进了段煨的军营。”至此,刘协这才肯相信,下令车队在路边休息。

《袁纪·卷28》:壬寅,行幸华阴。宁辑将军段煨具服御及公卿已下资储,欲上幸其营。猥与杨定有隙,迎乘舆,不敢下马,揖马上。侍中种辑素与定亲,乃言段煨欲反。上曰:“煨属来迎,何谓反?”对曰:“迎不至界,拜不下马,其色变也,必有异心。”于是太尉杨彪、司徒赵温、侍中刘艾、尚书梁绍等曰:“段煨不反,臣等敢以死保,车驾可幸其营。”董承、杨定言曰:“郭汜来在煨营。”诏曰:“何以知?”文祯、左灵曰:“弘农督邮知之。”因胁督邮曰:“今郭汜将七百骑来入煨营。”天子信之,遂路次于道南。

十月十日,杨奉、董承、杨定等人一不做二不休,决定攻打段煨的军营,派种辑、左灵去找刘协请求下诏,刘协坚决不同意。左灵和刘协一直僵持到半夜,杨定等人等不及,干脆直接向段煨军营发动进攻了。

杨定等人一连十多日都无法攻克段煨军营,而段煨却依旧向刘协表示忠心,每天都派人向刘协及文武百官运送食物补给。

范书《董卓传》:初,杨定与(段)煨有隙,遂诬煨欲反,乃攻其营,十余日不下。而煨犹奉给御膳,禀赡百官,终无二意。

郭汜投奔李傕后,当初两位誓言不共戴天的“仇人”又情投意合,大概是因为他们发现失去皇帝后,自己的“大司马”和“车骑将军”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二人率军向东追赶东归车队。当杨定得知李傕、郭汜率军赶来时,担心自己腹背受敌,于是想往蓝田县(蓝田县属司隶京兆尹)逃亡,但是郭汜军断了这条路,杨定只好南下荆州投刘表去了。

话说张济和段煨都是曾屯兵弘农的将领(张济屯陕,段煨屯华阴),张济在看到杨定诬陷段煨并攻打昔日盟友时,亦对杨奉、董承日益反感,终于张济也宣布反叛,转投李郭。

范书《董卓传》:李傕、郭汜既悔令天子东,乃来救段煨,因欲劫帝而西,杨定为汜所遮,亡奔荆州。而张济与杨奉、董承不相平,乃反合傕、汜,共追乘舆。

张济和李郭商议,干脆将刘协留在弘农郡即可。

《袁纪·卷28》:是时张济复与(李)催、(郭)汜合谋,欲留乘舆于弘农。

第一,依然在凉州军团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第二,弘农距离雒阳也相对较近,刘协应该也会接受的。

此时的局面就是:大司马李傕+车骑将军郭汜+骠骑将军张济VS兴义将军杨奉+安集将军董承。——从官职大小看,杨奉和董承弱爆了,何况兵力更是悬殊。

杨奉、董承带着车队赶紧东进,但是终究跑不过李傕的追军。


​十一月三日,双方在东涧展开大战,刘协倒是逃脱了,但是一大帮断后的官员战死。殉国官员名单有如下五人:

卫尉士孙瑞、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儁。

范书《献帝纪》:十一月庚午(3日),李傕、郭汜等追乘舆,战于东涧,王师败绩,杀光禄勋邓渊、卫尉士孙瑞、廷尉宣璠、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儁。范书《献帝纪》载光禄勋邓渊、廷尉宣璠亦卒。按《袁纪·卷28》与《五行志一》可证:邓、宣死于曹阳涧之战。本文从众。另《袁纪》载卫尉士孙瑞卒于夜渡黄河之时,按前曹阳涧之战时有卫尉周忠,被俘未死,后随献帝至雒阳。故袁纪误。

当时百官、士兵战死者不可胜数,随车的辎重被掠夺一空。射声校尉沮儁受伤坠马,被俘后送到李傕跟前。

李傕问身边左右:“可以救活他不?”

沮儁痛骂李傕:“你这个逆贼,逼迫天子,乱臣贼子都没有像你这样过分的!”

李傕便将沮儁杀害,沮儁卒年二十五岁(虚岁)。

范书《董卓传》:大战于弘农东涧。(董)承、(杨)奉军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皆弃其妇女辎重,御物符策典籍,略无所遗。射声校尉沮儁被创坠马。李傕谓左右曰:“尚可活不?”儁骂之曰:“汝等凶逆,逼迫天子,乱臣贼子,未有如汝者!”傕使杀之。

东涧之战后,刘协逃往陕县方向,沿途累了就在田中休息,狼狈不堪。杨奉、董承兵力几乎丧尽,自知无力抵抗李傕军的下一次追击,便派人向李傕伪求和,同时又秘密派人前往河东郡,请求故白波黄巾军将领李乐、韩暹、胡才以及流亡在外的匈奴左贤王去卑来增援护驾。

曹阳涧在陕县西南七里。李贤注:曹阳,涧名,在今陕州西南七里,俗谓之七里涧。范书《献帝纪》载“幸曹阳”,恐有误,若如此,则东涧战后两天走了二百余里,而后近一个月却不入近在咫尺的陕县。于理不符。

十一月五日,前来护驾的白波+匈奴联军向李傕发动攻击,大概李傕也自以为将杨奉、董承的军队已经殆尽,无力抵抗,所以防备松懈。李傕万万没想到从哪冒出来这几股新生的军队,措不及防,大败而退,损失了数千人马。正是这一场胜仗,刘协才得以继续东进。

范书《董卓传》:(董)承、(杨)奉乃谲(李)傕等与连和,而密遣间使至(司隶)河东(郡),招故白波帅李乐、韩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并率其众数千骑来,与(董)承、(杨)奉共击(李)傕等,大破之,斩首数千级,乘舆乃得进。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