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全在打卡学英语,这家老牌网校却失利碰壁!

作者:八声甘粥  来源:财经早餐(Femorning)

500

在这个节奏加快、信息高速流通的社会,所有人都在忙着学习。

可利用的时间被工作、学校、生活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碎片,因此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在线教育这种打破地点和时间限制的学习方式火起来了!

在线教育有多火,看看朋友圈就知道!

有学单词的:

500

有练阅读的:

500

有学专业词汇的:

500

有练口语的:

500

每到晚上的时间,这类英语打卡的小伙伴们就会开始刷屏朋友圈。而朋友圈打卡的成人英语学习,其实只是在线教育中的冰山一角。

其他的市场细分领域,如各类英语资格考试、考研培训、K12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证书考试培训等等都早早就开启了线上化,进行的如火如荼!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在传统观念与互联网热潮加持下,没有人怀疑在线教育市场的未来。嗅觉灵敏的热钱资金早早在这里布局。

在市场的内部,各家在线教育平台更是厮杀不停。

教育市场的兴起并不是这几年的新鲜事,随着后起之秀不断登上舞台,早期入行的前辈们表现各异,也纷纷开启上市潮。

沪江暂别上市

作为在线教育早期就入行的玩家,有充足线下教育经验支持的新东方在线,和互联网教育领域起家的沪江网校,不约而同的选择在2018年7月,向港交所提交了材料,开启上市之路。

新东方在线于2019年3月28日敲钟,成为了香港第一家在线教育上市公司。沪江网校的上市流程却停滞在2018年12月7日,至今未曾再有进展。

500

按照港交所的规定,时隔六个月,若是5月7日前,沪江无法更新申请或挂牌上市,就意味着本次的上市之路基本暂告一段落。

对此,沪江网校回应地很婉转:

“目前港股的上市计划的确有所调整,但并非网传的上市失败,此次调整系公司综合市场环境,未来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后的主动调整,公司将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在合适的板块登陆资本市场,如有确定将第一时间告知”。

早在今年3月6日,还处于上市过程中的沪江曾深陷对赌上市协议失败、进行大面积裁员的传闻。

500

沪江对此回应,上市仍在进行中,不存在对赌协议。关于“95%裁员”的谣言严重失实,近期针对亏损业务线进行了优化与合并。

据媒体报道,在沪江员工大规模离职之后,不断有员工向媒体反映称,沪江裁员后没有按照离职协议给足赔偿金和13薪。

连年亏损

沪江究竟是否有对赌、是否大规模裁员我们无从真实求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沪江近年来的盈利水平确实不容乐观。

沪江网校的前身是一个公益性质的BBS论坛,2001年,上海理工大学大三学生伏彩瑞创建沪江的前身——沪江语林。2003年沪江网正式上线。2006年开始公司化运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兴起,沪江团队推出多款移动端产品,逐渐演变为如今的沪江网校。

如果把在线教育比作一个武林江湖,那么可以说,沪江是江湖里早早建立名望的前辈级人物。

但是这个前辈级人物在2015年-2017年三年间,却是持续的亏损状态。

2017年时,沪江网校的营业收入达到了5.55亿元,但同期的净利润却是亏损5.37亿元。

500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相比之下,几乎同时进入市场、同时申请上市的新东方在线至少实现了自给自足。

500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营收的数量级相当,沪江网校的钱花到哪去了呢?

从财务数据中不难发现,沪江网校的销售成本极高,几乎每卖出1元的营收,就要耗费1.2元的销售支出。

500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但其实销售费用偏高和教育机构盈利难是一个行业内的普遍现象。

500

教育机构销售费用占比,广证恒生

除了新东方在线可以依靠线下累计的品牌价值,正保远程(中华会计网校)专攻成人专业职业教育,这两者相对更容易获客之外,各家的销售难度都极其高。

在前期不断地借助融资进行烧钱营销,提升市场占有率,用融资扩张以形成寡头或者一定程度的垄断格局,最终利用口碑及留存客户续费实现业绩增长。

这样的模式成了在线教育品牌越不过去的门槛,也是我们常见的互联网企业烧钱模式。

获客与转化

由于线下教育的特殊性,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是不冲突的。

在整个教育行业中,在线教育的占比不超过10%,其中成年人对在线教育的接受程度更高。

如今,在线教育市场的用户习惯培养已经基本完成,80后和90后的一代年轻人,对付费接受互联网教育的接受程度很高,在线付费意识逐渐养成。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1.35亿人,同比增长23.3%,预计未来3-5年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14-21%之间。

500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摆在沪江网校和其他线上教育平台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吸引用户、留住用户和转化用户。如何将注册用户和课程体验用户真正转化为付费用户,从而解决高企的获客成本。

据调研,广告投放的效果虽然直接,能够带来注册和体验用户,但将其转化为付费用户的难度较高。而在教育行业里,用户最信任的信息来源其实是社交渠道,包括熟人推荐、网络社交工具、社交社区等。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开头中提到的朋友圈打卡转化模式着实十分有效。

500

小八的朋友透露,此前一个高校老师打了学英语的卡,一群学生开始天天跟着打卡;一个朋友开始发了朋友圈打卡,朋友圈中出现这一课程打卡的数量就会增加。

如何利用好社交渠道,把“广告推销”的气息降低,把“真实体验、友情推荐”的意味拉高,或许是沪江这类偏好传统广告模式企业可以参考的地方。

从沪江1.8亿的注册用户来看,沪江网校的名头其实对市场上的用户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不过最终,抛开一切营销的手段,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和更体贴的课程设计,才能真正保障一家企业活到最后,获得更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