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阿姨检票的小男孩,愿我们都能像你勇敢如昔
路见不平,就算不能拔刀相助,一声吼也是行的吧。
一
视频来自5月3日,北京至武汉的G521高铁上。
假期里的铁路上,再次妖魔汇聚。有人继续占座,有人继续骂人,有人继续撒酒疯,有人继续随地大小便,有更多的人“买短乘长”,让许许多多买了票的乘客眼巴巴地看着火车疾驰而去。
这里插一句“买短乘长”的嘴。铁路部门说,要根据假期情况“再改进”。其实这里头的道理根本不用那么复杂。
买票没法上车,你是违约,赔五倍呗。买短你要乘长,也是违约,要么不予执行,要么按十倍补差。
把车票看成合同,按照契约精神解决问题,简单又明了。不想简单的,无非是宁可坏点儿规矩,也舍不得钱。
回到这次的G521。
这位妇女同志,不知道入了什么魔,面对乘务员正常的查票,突然大光其火,连推带搡,并逼哭乘务员。
在围观群众拍摄的视频里,清晰地传来一个小男孩的声音:
“阿姨,每个人都要检票的啊!”
结果这位“阿姨”怒喝一声,“坐下!”,继续撒泼。
这个小男孩有没有坐下,视频里没有交代。同行的男孩父母会不会拉住自己的儿子,我也吃不太准。
我一直在想,如果是我儿子,突然“愣头青”式地蹦出这么一句,我是会拉着他“赶紧坐下”,还是会跟着站起来?
我过会儿告诉你答案。
二
几年前,我和同事、老领导乘动车从北京回上海。
途中上来了一位中年男人,从上车起,就以巨量的声响打电话。全车厢的人都知道他在做一个几百万的大生意,现在万事俱备,就差电话那头的傻子配合了。
我们以为这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没想到这个过程没完没了。
终于有一位小伙子忍不住了,说大哥,你轻点儿吧。
大哥两眼一瞪,一句粗话就甩了过去。小伙子刚刚站起来想辩几句,“大哥”挥起拳头就冲了过去。
两个人扭打成一团。群众开始闪躲。那架势非常像给两个人腾出一个打架的空间。
我的老领导做了一件非常让人佩服的事情:他非但没有躲,还指着那个“大哥”骂了一句,然后也往前冲。
我们这帮虾兵蟹将也跟着朝前拱。然后其他乘客见状,“哎哟那么多人对付坏人那”,也骂骂咧咧地冲向事发现场。
等到乘务员来的时候,两个人已经被拉开。小伙子基本毫发无损,“大哥”因为招了众怒,稍微吃了点暗亏。
“大哥”试图恶人先告状,满口污言秽语刚喷薄了几秒,就被群众正义且愤怒的呼声打断。下一站的门刚打开,他就灰溜溜地下了车。
后来我们盘点这场“胜利”,一致认为老领导的“一冲”至关重要——为什么一车厢的人突然都从后退变成了前进?因为没人想冷漠,只不过害怕孤立无援,独自承担风险。只要有人开头,只要有呼应,只要沉默的大多数变成秩序的维护者,不讲规矩的人就会失去撒泼的空间。
如果除了小男孩,还有那么五六个人,也能站起来说一句,那位“阿姨”会趾高气扬地呵斥“坐下”吗?
她没那个本事,也应该没那个勇气。
三
要不要告诉小男孩,“下次不要那么冲动?”
有位家长对我说,正义感归正义感,必要的安全意识还是要的。没必要因为一句话被迁怒。专业的事情还是让专业的人去做,比如说叫警察。
道理可能也对。有个词叫“多管闲事”,还有个词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叫警察当然没错。等更强大的人到现场处置,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但我并不觉得他站起来吼一嗓子,属于“冲动”。如果他扔一把刀过去,可能算是;见到不平事,说一句公道话,肯定不是。
如果这也算冲动,那我们这个时代,缺少的恐怕就是这样的“冲动”。
等待“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并不代表着我们要漠然地置之事外,做一个吃瓜群众。如果我们没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本事,那路见不平一声吼,也是一种对恶的威慑,和对善的支持。
会不会被迁怒?说实话,当然有可能会。
但只要沉默被打破,只要声音会此起彼伏地响起,恶就终究会胆怯,我们就会以最快的速度保护到那些愿意守护规则与善意的人。
如果我的孩子在那时站了起来,我的孩子被呵斥“坐下”——
我绝对不会让他坐下。
而且,我会站起来。
一个背景声
一个背景声
“等孩子他妈也站起来的时候,你就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