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讽一下。关于科学这个话题,各位都是……
最近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以及中国为什么发展不出科学的话题又被热炒。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提出这些话题的人不过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犯了,自我矮化自我贬低,自虐一把过过瘾。当然也有一部分留洋海外的人,为了强调其留学经历的相对优势,所以也在拔高和神话西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存在这些言论也没什么奇怪的。真正可悲的是反驳这些言论的观点,绝大多数都搞不懂科学的定义、发展过程以及产生条件。无论是民间讨论者还是一些在职的科学家都是如此。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整体科学素养还是有待提高。
不过要搞清楚科学的含义也确实比较困难。因为科学大部分指的是自然科学,属于理工科范围。但是科学的发展需要有哲学的支持。而哲学在中国又被归为文科。换句话说,要搞清楚科学的内涵以及发展条件,必须文理兼通而且都要拔尖才行。这样的人在中国极少,所以也难怪对科学的讨论大部分都是一些不着调的言论。
笔者是理工科出身,对哲学研究也相当深入,最近也在做一些基础科学研究。因此窃以为还是比较有资格对这一话题聊一聊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只是一些粗浅的观点,系统性的论述就不在这里发表了,因为发出来估计也没几个人能看懂。如果各位网友能理性客观地对我的观点提出意见,那么我深感欣慰。如果不能,那么阅读本文应该有助于加深您对科学的认识。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的字面意思是分科而学。科学的世界观基础是认为自然界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可认知性。客观性,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确定性,即这些规律长期、稳定地起作用,前因后果之间具有必然性。可认知性,即这些规律可以被人认识。科学就是将人的生存环境划分为不同的领域,探究每个领域内特有的规律,这其中包含着不同领域专业研究的意思。所以科学的准确定义就是客观论述特定领域自然运转的确定规律的学问。所有符合上述特征的都是科学。古代很多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并不准确,但是不可否认那些就是科学,只不过那些是过时的或者错误的科学观点。
科学和神学之间的关系是一组很有意思的关系,这组关系对近代科学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与科学完全相对立的是迷信。迷信认为自然界的现象具有随意性、神秘性、不可知性。确切点说就是自然界的不同领域都有不同的主宰神,自然现象是受相对应领域主宰神控制的结果。神操控自然具有主观性和随机性,因此没有规律可言,所以无法被认知。这些观点在西方的哲学体系中被划为主观唯心主义。这些迷信思想对底层民众的影响比较大,无论东西方文明都是如此。而基督教的教义则认为上帝创造了一个根据特定规律运转的世界。世界的运转不受各种分管的神的控制。这种思想在西方的哲学体系中被划为客观唯心主义。近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督教在欧洲传播过程中为了向社会底层渗透,产生了否定迷信思想的需求。因此教会在一定程度上资助了科学研究,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这也是为什么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有很大篇幅都是在赞美上帝,而伽利略和哥白尼更直接就是罗马教廷的牧师。另外,被处以火刑的布鲁诺被处死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其宣传日心说,而是因为其借助日心说宣传他的以太阳神为核心的多神论宗教思想。这触碰到了罗马教廷的底线,所以才处死了他。而他死的时候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是罗马教廷许可出版的公开著作。从这一点也可看出他的死亡原因。因此从哲学的角度上讲可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为了否定主观唯心主义而发展出了近代科学。当然科学和神学后来还是彻底完成了分离。不过这是后话。
另外,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也很容易被混淆。科学和技术是紧密相关但完全不同的领域。科学是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而技术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技术应用和科学研究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技术是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技术的发展严重依赖人类的科学认识水平。由于国内经常讲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所以普通人很容易将两者混淆。比如百度百科上对科学的介绍,在这一点上完全就是错的。我将其修改后才改正了过来。
二、科学发展的条件
科学研究包含两个步骤,一个是对信息的接收,另一个是对信息的分析。现在网上经常拿来讨论的,或者说拿来装逼的,不管是古希腊的逻辑演绎还是西方的归纳总结,其实都只是对信息的分析方法。这些其实都只是科学发展的两个步骤的一个。
不得不承认的是,古希腊和西方文明对思维逻辑方面的论述是最详细、最系统的。但是并不等于其它文明不存在这样的思维方法。其它文明的思维方法更多的是习惯或者经验传承,体现在思维的结果中。只是并没有单独将思维方法抽象到系统化、理论化的高度。
思维的方法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度。但是真正决定科学发展阶段的是信息的接收方法。人类从外部接收到的信息是科学研究思考的对象。人类科学发展不同近阶段的最重要特征就是接收到的信息,也即研究的对象不同。
古代人类缺少各种仪器,接收外部信息的方法只有依靠人的器官。因此获取信息的范围仅仅是肉眼可见以及听觉触觉所及。后来发展出的规矩尺卡,都是将感官直接获取的信息量化。
近代科学之所以会爆发性发展,一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光学的发展。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得人类不再完全依靠自身的器官接收信息,而是可以借助仪器将外部信息放大。这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接收信息的范围。在宏观方面,望远镜使人类可以测量行星的精密运行轨道,在此基础上才发展出了经典物理学。在微观方面,显微镜使人类看到了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结构,才发展出了生物学和化学。
总结一下,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决定了科学发展的深度以及科学体系的系统性。而真正决定科学划时代进步的是接收信息的能力。
三、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个屁话。如上文对科学的定义,只要承认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可认知性,并以此为基础对自然规律进行总结归纳,那就是科学。很多人将现代科学体系和科学相互混淆,以此来贬低中国,认为中国不存在科学,这是完全错误的。现代科学体系只是人类科学发展至今的一个最高成就,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并不代表科学本身。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不能因为发展的不完备而否认事物本身的存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吃了三个馒头才感觉到饱。说现代科学体系才算科学的人,就相当于觉得吃下第三个馒头才给人带来饱腹感,这才算馒头。而吃前两个馒头并没有感觉饱,前两个就不算馒头。那么前两个到底算什么?是屎么?
与这些不着调的观点完全相反,中国古代的科学是当时人类水平最高、体系最完备的科学。中国古代的技术水平远远超过同一时期全球其它文明。不但有四大发明,还有坩埚炼钢、复合反曲弓、各种大型水利设施、城防建筑等。技术的发展依赖于科学的引导。如果中国古代科学水平低,还能发展出如此高水平的技术,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相对于其它宗教文明,中华文明本身就是一个无神论文明,文明的核心就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因此也可以说中华文明就是一个科学文明。与古希腊注重抽象化的数理学和哲学逻辑不同,为了服务于农业生产,中华文明更注重自然规律的归纳总结。五行理论就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结晶,是古代最完整最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时人类科学的最高成就。这一理论能解释大部分肉眼可见的自然现象,而且与现代科学也完全兼容,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
五行,金、木、水、火、土,并不是狭义的五种物质,而是根据肉眼可见的信息将物质归纳为五个种类。与现代科学相对应的,金即金属,木是固体有机物,水代表液体,火代表燃烧过程中的等离子体,土则是固体无机物。
五行相生相克论述的就是肉眼可见的自然规律。木生火,即有机物燃烧。火生土,即燃烧产生的灰烬,无机盐。土生金,即从土中的矿石中可以提炼金属。金生水,即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因为金属表面温度低,水蒸气凝结成露水。水生木,即用水灌溉使植物生长。
木克土,即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土克水,即用土建造堤坝可以引导水流防止洪水泛滥。水克火,即水可以浇灭火。火克金,即火可以熔化金属。金克木,即金属制成的斧锯可以割断树木。
这些内容以现代的角度看略显简单粗浅,但是在完全不了解物质微观结构的古代,对肉眼可见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人类最高水平的科学成就,远远超过包括古希腊在内的当时任何文明。
四、中国的科学为什么发展缓慢
尽管中国古代曾经到达人类科学发展的巅峰,但不可否认的是后来发展相对缓慢,并且在西方文明完成光学革命之后被完全超越。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其实只是疑问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这一问题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古代的琉璃质地浑浊,没有发展出光学,没能发明望远镜。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包括一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大帝国的通病。一个庞大的帝国,其国家最紧迫的需求是如何在辽阔的幅员内管理大量的人口。因此国家优先发展的不是自然科学,而是社会科学。这一点东西方都一样。罗马共和国击败马其顿和托勒密王朝后,并没有继承和发展古希腊的科学思想,而是引入基督教以解决帝国内部的凝聚力问题。而在中国,则有“天下百业,治国为上”一说。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主要以治国之策为主。统一之后科举考试的内容也全是社会科学道德伦理方面的内容,不涉及自然科学。只有古希腊这种小型城邦,内部管理难度低,才会发展形而上的哲学思想。
其次是传承断续。古希腊的哲学体系发展是师徒相传,持续稳定地发展。古希腊的科学家师承谱系比较清晰,徒弟在师父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思想逐渐完善并成体系化。而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很多都是兼职,也很少招收徒弟延续科学思想。因此中国的科学家在历史上往往是单独的个体存在,其科研成果难以持续发展。
最后是儒家思想过渡尊师重道,阻碍思考。这一点不但对自然科学产生限制,对社会科学也是如此。学生重学习轻思考,重知识清逻辑。这样的学习习惯阻碍了思想创新。学术思想也只是传承,难以进一步发展。
五、中国的科学该如何发展
我国在经济发展之后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发展科学技术。总体来讲,在技术方面已经大幅度缩小与西方文明的差距。科学方面,容易被验证、和技术紧密相关的生物、化学等学科也相对差距较小。差距最大的是难以被验证、需要依靠思维体系去构建的物理学。
相对于学科发展的差距,更让人担心的是中国的科学研究完全放弃了自身的哲学思想体系,沦为了西方文明科学体系的附庸。
很多时候科学并不是绝对客观具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哲学思想体系对科学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典型的区别就是中医和西医哲学思想体系差异。西医的思想是直接对人的病进行治疗,追求的是病治好。而中医的主要思想则是调理人的身体,去除发病原因,并激发人的自身免疫系统进行自愈。这就是中医和西医在哲学上的最大不同。体现在结果上,对于急性病西医的疗效肯定比中医明显得多。但是对于慢性病以及病因不明的疑难杂症,中医的治疗效果远比西医好。而且在部分西方国家,死于治疗过量的人数甚至大于死于疾病的人数。因此很难说这两种医学思想孰对孰错。
西方的科学体系在物理学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在推导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很多不严谨的地方。这其实是中国科学发展的一个机会。但是中国的科学界完全没有探索新思想体系的意识,还是学习西方,跟随西方的思想。这样跟在别人后边做科研民工,是不可能有重大科学创新的。因此我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前景并不太看好。
六、电子对撞机该不该造
最后再说两句最近比较热的大型对撞机。我对高能物理了解不多,只能从方法论的角度简单聊一聊。
杨振宁反对建造的七条理由值得认真考虑。但是他认为应该追逐科研热点的观点,有些急功近利,因此有待商榷。
个人认为,是否应该建大型对撞机,最重要的是要审视所要验证的理论是否正确。理论物理学是科学研究中学风很差的一个学科。因为理论研究成果难以被验证,所以充斥着大量天马行空的演绎和幻想。这些演绎出的理论如果基于已经被验证的理论,那么还有一定的正确率。但是如果基于另一个演绎出的理论,则几乎没有正确的可能性。因为这个理论正确需要确保两次演绎的推演逻辑都正确。这个概率就非常小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广义相对论已经被部分验证,那么观测引力波这一广义相对论直接衍生结论的概率就比较大。而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因为广义相对论和观测到的现象不一致,为了弥补这一差异而杜撰出来的。广义相对论和观测到的现象不一致,有可能是存在这些设想中的物质,但更有可能是广义相对论并不完全正确。因此观测到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可能性就远远低于引力波。事实也证明了,引力波已经被观测到,而暗物质和暗能量则完全没有存在的直接证据。因此个人认为不要花费大量资金和精力去验证二次演绎的理论。
另外,还是还是得形成自己的理论。因为就算验证成功,也是给别人做嫁衣。所体现的不是中国的科学水平,而是资金实力。
最后是不要重复建设。如果欧洲的对撞机和国内这个功能接近,那么国内的对撞机也只能重复国外的实验,没有多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