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上半年到家日均单量49.2万单

500

文 | 商观

永辉超市今日(8月30日)发布2023年半年报,上半年,永辉营收420.27亿元,同比下降13.76%。扣非净利9930万元,同比增长5.56%。综合毛利率 21.99%,同比提升1.64%。

线下业务毛利率提升支撑了永辉上半年的利润增长,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永辉的利润增长是在线上到家业务投入扩大情况下实现的,尤其在二季度,永辉的前置仓到家业务处于扩张投入期。

01

基本面

对于营收同比下滑,永辉的解释是一方面受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降级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主动进行门店调优,淘汰长期亏损门店,谨慎开新店,使得报告期公司整体门店数较上年同期减少。

根据永辉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永辉新增门店4家,面积2.09万平方米;关闭超市门店29家;截至报告期末,永辉已开业门店合计1008家,覆盖全国29个省和直辖市;已签约未开业门店达105家,储备面积81.79万平方米。

利润层面,2023年上半年,永辉归母净利润3.74亿元,扣非净利0.99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4.86亿元及0.05亿元。

02

线上

二季度,永辉于线上1小时达到家市场上做了比较大的投入(否则利润可能会表现更好,该部分投入的销售体现可能会在三四季度展现),永辉集中做了100多个大仓(800-1000平米前置仓),这造成了永辉线上业务亏损的扩大。

一些市场人士称,在永辉重点先做的福州线上市场,二季度亏损可能超过一个亿,永辉福州线上二季度月销则在2亿元左右。对于线上业务,永辉的策略是:福州市场重点投入,跑通再铺向全国。由此,永辉线上业务当下的亏损主要就亏损在福州市场。

但这块业务的更重要看点则在三四季度,上半年的投入会在三四季度销售端逐步体现,三四季度到家旺季市场表现会怎么样,将可能决定永辉未来的高度。

一些市场人士称,对于福州到家市场,永辉力图在年底将福州到家业务的亏损率降低到10个点左右,整体成本与主要竞争对手拉平。

根据永辉半年报,2023 年上半年,永辉线上业务营收79.2亿元,同比增长 4.4%,占比全渠道主营收入的18.7%。

报告期内,“永辉生活”自营到家业务已覆盖946家门店,实现销售额40.6亿元,日均单量29.5万单,月平均复购率为48.9%。报告期内第三方平台到家业务已覆盖922家门店,实现销售额38.6亿元,同比提升10.9%,日均单量19.7万单。

截至2023年8月,永辉上线电商仓合计940家,其中基础全仓135家(覆盖 15座城市),高标半仓131家(覆盖33座城市),店仓一体652家(覆盖181座城市),卫星仓22个(覆盖重庆市,福州市,北京市)。

03

成本

具体而言,当下发展线上到家业务面临的问题在于成本的可承受性。简单说就是前置仓(尤其是1000平米左右的大仓)拓展新城很难,爬坡期长,亏损大。这个领域要产生规模效应需要海量投入,因此,玩家如能实现更低的成本,在这个领域就有更大可能跑出来。

永辉这块的优势是:其拥有千家左右的门店数(可以将门店更具规模成本效应地改造为前置仓),在一些区域市场如福州、重庆等也有足够的门店布局密度。由此,领先同业的门店数,及其背后所体现的较强的开店能力,有助于其线上到家业务产生更好的规模成本优势与复制能力。

按目前一些二线城市的成本结构看,当下到家业务的成本大头在拉新获客及履约配送环节。

主要构成为:总部分摊成本大概占每单成本的4-5个点左右。(财务、技术投入、干线物流等)

前置仓的仓端成本(分拣、仓租金、水电等)一单大概需要3.5-4元,骑手配送成本每单在5元左右(很多地方超过5元),优惠劵每单要5-6元(拉新获客及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的成本)。

其他还包括一些固定资产折旧(车等)、客诉成本等。

相反,在过去一些被认为是成本大头的环节,如生鲜损耗成本,发展到现在,相关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好。

比如,永辉就有不错的清仓板块,有线下门店可以打折清货来控损,这是永辉的优势。加上线上到家业务规模越来越大,技术研发投入越来越多,业务及团队的磨合时间越来越长,由此带来预估需求水平越高,效率提升。

从以上的成本结构看,当下到家业务的大头成本环节就是骑手履约和优惠券。但这两块成本,尤其是优惠劵成本,随着市场格局的稳定与消费习惯的养成,是能降下来的,不过,过程肯定曲折,在目前的竞争阶段下,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城市市场,谁都不敢停发优惠劵。

至于骑手配送成本,这块如果要稳定也有赖于订单量规模基础。单量密集,足够大,那骑手一趟能送得多,每单的配送成本可以稳定下来,甚至降下来。从早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因为经济疲软,骑手端的供给还算是充沛的,像北京市场,一些骑手告诉《商业观察家》,很多外卖平台的站点都已经不招人了,因为招满了。

具体到永辉,如果要在到家市场跑出来,也一定是要在这两个大头成本环节上实现经营优势才行。

永辉这块的抓手则是其的线下门店网络,线下门店既可以获客,以降低获客拉新成本。同时,拥有同行业不具备的足够大的门店数则有助于摊薄“店仓合一”的数字化改造成本,并实现相对更快的复制速度,来快速积累订单,产生规模效应。

目前,永辉处在这样的一个位置:相比实体零售商,它有更多的门店数,一些中小型实体零售商是没有能力投入数字化升级的。相比纯前置仓生鲜电商,永辉有相对更小的资金压力。因高昂的拉新开仓成本,纯前置仓电商很难快速复制,要一下铺开都是几百亿的投入体量。同时,单量如提升太快,亏损也一塌糊涂,很难承受。因此,纯前置仓赛道的主流玩家当下大多只做了几个城市市场,无法铺开全国。

这就为永辉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缓冲”,永辉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做这件事。

线上到家业务本身对于永辉也可以起到提升购物频次,固化用户的作用。因为流量的碎片化,冒出了大量新业态都在对实体超市进行分流,如何固化顾客是所有实体超市都需要去考虑的,线上到家业务能起到这个作用。因为线上即时零售高频,同时,在一二线城市,线上的渗透率与消费占比很多都已经过半了。

对于永辉来讲,这也可能是个增量市场机会。当所有实体超市的顾客都迁移到线上后(线上不像线下有更多时空限制),这意味着市场进入了一个重新洗牌期,在这个阶段,如果你的线上业务很强,你就会有机会做出更大的用户规模。线上到家业务能帮助永辉找到更多年轻、对时间敏感的中高端用户。

点击【商业观察家】阅读更多

全部专栏